江苏发布7件环境损害赔偿配套文件

日期:10-19
生态环境江苏省磋商

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后,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配套文件的通知》,一次性集中推出《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报告办法(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办法(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起诉规则(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办法(试行)》7部文件。这7部文件连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审理指南》一道,构成了独具江苏特色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7+1”制度体系,为《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一次性集中推出7部配套文件,规格之高全国唯一。”省环保厅法规处副处长贺震说,配套文件是对《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细化和落地,使得方案在操作环节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也为以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探索了实践经验。

规范案源报告

应赔案件一起不漏

《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报告办法(试行)》对符合规定范围不同情形的案源,由谁报告、向谁报告、报告形式、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以及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生态环境损害事件信息,导致未能应赔尽赔的情形该如何处理,都作了明确规定。

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发生地的设区市相关主管部门在发现或者得知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事件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向设区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设区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双报告制度确保了主管部门和统管机构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案源。

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发生后,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司法机关、赔偿权利人指定的部门或机构等应委托进行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6个方面,即调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以及生态环境损害情况;鉴定污染物性质;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性质、类型、范围和程度;计算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筛选并给出推荐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案,计算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评估。

损害巨大案件

可提惩罚性赔偿请求

磋商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前置程序。什么情况下启动磋商、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开展磋商?《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办法(试行)》作出了明确规范。

江苏《办法》规定,发生符合规定情形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事件后,省和设区市政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相关部门或机构,根据职责分工书面报请赔偿权利人同意后,代表本级赔偿权利人,依据鉴定意见书、评估报告和修复方案,主动与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开展磋商。

磋商无法达成赔偿协议时,就要进入下一步流程,即由赔偿权利人向法院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起诉规则(试行)》明确,对于损害巨大、社会影响极坏以及群众关注度高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起诉责任人可以提出惩罚性赔偿请求。省和设区市政府法制工作部门配合相关部门,代表本级政府共同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起诉工作、处理相关涉法问题,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起诉责任人。

“这是区别于其他省市的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做法。”贺震说,在目前已经办理或正在办理的省政府诉德司达(南京)染料公司、安徽海德石化公司、宁波人健制药公司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省政府法制办与省环保厅并肩作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琼

江苏盱眙: 金秋稻香飘 守护长江入海口生态“屏障” 南通海门打造青山绿水“金名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