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给三年前的自己发一条短信,你会说什么?
我会告诉三年前的自己,把微博名改成“信小呆”。
是的,就是那位传说中的“中国锦鲤”——这位IT女工程师,以超越300万人的运气,成功获得160余个全球品牌提供的新款手机、购物免单、豪华邮轮旅行等超级大礼包,甚至这张长长的礼物清单还在不断加码,羡煞旁人。
自“信小呆”中奖后,她的每一条微博的转发量都以万计数,转发内容也几乎都是“转发锦鲤”,人们试图分享她的超级好运。而在此之前,被“幻化”成锦鲤的是杨超越,也是引发了一波“转发有好运”的热潮,至今绵延不绝。
那么,除了转发,想沾沾锦鲤运气的我们,还有什么招数?去杭州的花港观鱼啊!对着满池的锦鲤发呆,吸点空气中有点潮湿的祥气呀。
锦鲤为什么代表了吉祥
锦鲤诞生于日本,但是锦鲤的祖先,是中国北方常见的食用鲤,而鲤鱼的原产地正是在中国。其实,锦鲤的吉祥之意,也和中国的鲤鱼有关系。
比如,在西汉初年的《列仙传》里,就有捕鱼人子英被鲤鱼驮着升天成仙的传说。另一本《三秦记》中的叙述就更厉害了:“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这也正是中国古老传说“鲤鱼跃龙门”的由来。
其实,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开始了对鱼的崇拜。仰韶文明的发源地西安半坡遗址,曾出土大量以鱼为纹样的彩陶,最著名的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到了春秋时期,鲤鱼已经非常受人欢迎和喜爱。孔子的儿子之所以叫做孔鲤,就是因为在他出生时,鲁昭公赐予孔子一尾鲤鱼,孔子感到非常荣幸,就给儿子起了这个名字。
从汉代开始,鲤鱼不仅成馈赠佳品,还显得非常有文化格调。汉代蔡邕《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人的这种“腹中寄书”,跟如今转发锦鲤时配上一些转发语不谋而合,这也是所谓“鱼书”的由来。
在唐代,鲤鱼被奉为国鱼,禁止捕杀。一方面由于唐代国姓“李”与“鲤”同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二者相加,鲤鱼到达鱼之巅峰。
锦鲤和日本的渊源很深
说回到现实世界的锦鲤,其实它们是基因突变的产物,是由鲤鱼变异而来。
鲤鱼的原产地在中国,后传入中亚细亚,一千多年前传入日本。
19世纪初,在日本新泻县中区附近的村乡,有养殖者发现食用鲤突然变异,鱼身上出现了色彩,于是日本人对变异的鲤鱼反复作交配、改良。在大正六年(1917年),广井国藏培育出了真正的、也是最原始的红白鲤。
如今的锦鲤,色彩更为丰富绚丽,这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养殖才形成的,与那些看上去黑乎乎的“老祖宗”鲤鱼比起来,早就不是一家人了。
更为难得的是,一般的观赏鱼都是单一的花纹,没有变化,比如在中式园林池塘里经常能看到的红鲤鱼、金鲤鱼,而锦鲤色彩多变,甚至没有完全相同的花纹。
锦鲤具有红、白、黄、紫、黑、金、银等多种色彩,可媲美锦乡绸缎。而锦鲤在生长过程中,随鱼体大小和环境变化,身上的色彩和花纹还会有一些改变。因此,每个人偶然看到的锦鲤,都有可能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
花港观鱼里藏着好多大锦鲤
前天上午,钱报记者来到花港观鱼。秋风乍起,细雨飘摇,两个观鱼池的能见度,都不算高。
一眼能看见的,是花港观鱼里最主要的观赏鱼类红鲤鱼、红鲫鱼——每个鱼池里大约有上万条,东一簇西一簇,红红的一片,看上去喜气洋洋。
如果低头耐心看,就会慢慢发现,在比红鲤鱼们更低的水位,慢悠悠游过一两条不一样颜色的鱼——它们就是锦鲤。
锦鲤常常比红鲤鱼、红鲫鱼要大几号,但别看它们块头大,同在一个池子里,锦鲤也不会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据说,锦鲤还认得主人,能亲近到从人们手中取食或任人抱起;当主人沿池边巡视时,它们常跟在身后将头露出水面,样子非常憨厚可爱。
锦鲤的世界如此和平而美好,自然也是长寿的,平均年龄可达70岁,而日本记载最长寿的锦鲤活过了200岁。因为寿命长,锦鲤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又称“祝寿鱼”。而且锦鲤生长速度快,平均一岁鲤长10-20厘米,二岁鲤24-30厘米,三岁鲤37-40厘米,五岁鲤45-50厘米,十岁鲤55-70厘米。
如果是在光照时间较长的中国南方,锦鲤生长得更快。据日本资料记载,有长达150厘米、重量超过45公斤的超级巨鲤。
那么花港观鱼里,哪条锦鲤才是老大?
花港观鱼园林科技科的章亮说,那条“老大”大约有40厘米,生活在那块乾隆题字“花港观鱼”石碑后面的古方池里,“是一条金灿灿的鱼,今天下雨,躲起来了。”
锦鲤之美是很动态的。它们悠哉悠哉的姿态,能让人忘却一切尘世烦恼。强烈推荐,趁着秋高气爽的日子,去花港观鱼发呆看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