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要不要取消军训,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近些天,因为江苏南京某校军训期间有一名学生中暑身亡和陕西洋县某校军训出现“吃泔水”事件,“军训无用”“取消军训”等言论又在一些网民中泛起。
知乎社区这几天也有一个匿名提问:如何看待某大学军训教官的行为?从问题所表达的意思看,题主应该是一位大一新生。参加军训几天时间,其对教官已经有诸多不满,列举包括“迟到了就会被罚站军姿”“队列训练过于严格苛刻”等几个问题……
问题怨气颇大,然而跟帖回答却出奇得一致。两百多人的回答中,包括新训大学生、退役军人、学生家长纷纷表示:“如何看待?正确看待!这就是军训的正确打开方式”。
1
什么是军训?我们需要把时间回拨到一百多年前去寻找答案。
1894年,甲午战场上,曾经被寄以厚望的北洋军被日军轻易击溃,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武器不比日本差,人力还比日本多,可为何上战场的可用之兵却捉襟见肘?有识之士痛定静思,得出的教训之一便是:长期“重文轻武”的传统教育,使得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缺失了近代基本的军事动员能力。
当时的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其《军国民教育》一文中,他认为应通过学校教育,训练学生行军、射靶、击剑、野外演习等能力,来增强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
此后的中国校园中,除了郎朗读书之声,也开始有了“一二一”口令声。那时的国人有了这样的认识:军训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身心涵养、纪律、服从、负责、耐劳诸观念,提高国民献身殉国之精神,以增进国防之能力”的作用。
虽然当年的中国依然积贫积弱,但这一军训制度的推广确实为国家民族带来了新的变化。抗战爆发后,大量受过基本军训的学生参军入伍奋起抗战,他们激情澎湃、无问西东,相对于其他人,更容易融入军队,也更容易掌握先进武器和战法战术,因此很快能在各个战场凸显出来,并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2
诚然,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的中国是不一样的:国家富足,军队强大,我们已经多年没有面临战火硝烟,也不必担忧亡国灭种的威胁……那么,学生军训还有意义么?
每年的开学季军训季,网上总会有这样的讨论。
对刚刚经历完高考中考的许多学生来说,迎接他们的第一课便是艰苦的军训生活,需要整齐划一、严格纪律、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有些人受不了,有些情绪并不奇怪。
这种情绪会借助一些网上热点事件被放大。比如,队列训练时教官严格了一点,有人就会发出“培养奴性”的论调;军姿训练有人感到难受,就认为是“不讲科学”;甚至一次并不长远的拉练,在某些人看来也是“侵犯人权”……
以这样的言论,来否定整个军训,无异于因噎废食。
我们远离战争才短短几十年时间,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实在不应该。环顾世界,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国都保持着军训传统:在美国,大、中学校共设立了500多个后备军官训练团,学生每周要进行2至3小时军事训练;在英国,大学中设有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就连哈里王子也要参加军训;在俄罗斯,大学生军训科目几乎接近军队……
实际上,很多人对军训的不适应,却恰恰说明了军训的必要性。军训之所以是军训,就是因为其是锻造青年血性与坚韧意志的保证。“古之立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要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必须要付出汗水和努力,军训的艰苦和严格仅仅是第一堂课而已。
更为重要的是,军训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必须落实,容不得讨价还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明确: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3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当前某些军训是存在一些矛盾问题的。
每年我国都有2000多所高校、20000多所高中组织学生军训,参训学生数量巨大。加之军训时间高度集中,场地、器材、教官等训练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
由此而带来一些学校军训内容简化、军训时间缩短、训练保障不足等问题,此外,还有一些不具备学生军训资质的社会力量也商业化承训,导致了一些令人惋惜的各种“事件”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训效果。
现在,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变化。据《中国国防报》报道,今年重庆高校的军训,已经出现了“炮火硝烟中,8名军训教官带领学生巧妙利用地形地物,跃过三角锥、穿过火龙圈、绕过铁丝网,向负隅顽抗的‘敌军’发起总攻,直至占领阵地”的描述内容。这样的军训很受学生欢迎。
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学生军训的承训力量以现役部队为骨干、民兵预备役为支撑。全军部队派出了数万名官兵,各省军区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骨干承担学生军训任务。
在更专业更科学的组训下,军训内容除了走队列、站军姿、练军体拳等传统课目,还开展了识图用图、核生化防护、行军拉练等训练,让学生在学到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激发参训内在动力和崇军尚武热情。
当然,无论怎样的军训,都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后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就像知乎上一个高赞答案所写的那样:“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年轻时受的苦难都是有价值的。”
作者:照亮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