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傍晚,著名悬疑作家那多,出现在钱江晚报主办的“钱报读书会·IP风云录”活动现场。
那多不喜欢拍照,现场海报上的照片已有些“年头”,看上去与本尊,判若两人。这一次,他带来了长篇犯罪悬疑小说新作《十九年间谋杀小叙》(人民文学出版社)
目前豆瓣评分8.4分的《十九年间谋杀小叙》,是那多创作时间最长,同时也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为什么他由科幻、轻松、历史、爱情等多样化的写作风格,转向如此沉重的写作路线?
在钱报读书会开始之前,本报记者对那多进行了独家专访,原因,竟然是亲人的离去。
尽管《十九年间谋杀小叙》才出版不久,读者已经关心起那多下一部作品来。
他将在明年下半年出版“那多手记”系列最新作品,该作品的主题为“废墟”,灵感同样来源于那多的生活,讲的是真实废墟和网络废墟的故事。
目前,那多正在创作另一部以真实案件为蓝本的小说,计划于今年内收尾。
将真实案件
作为长久的创作点
“我从小是个特别好奇的人,这种好奇体现在对世界和宇宙的各种想象和探寻。于是便有了我最为人熟知的软科学类‘那多手记’系列作品。我一直以为我看清了世界,但三十岁之后,我发现自己有很多很多错觉,世界并不是我看见的样子。”
他把这种“错觉”理解为“生活舒适区”——“这是一个越来越让我们活在自己舒适区的世界,看似看到很多东西,但其实我们的视线越来越窄。”
2012年,那多父亲、被誉为“新概念作文之父”的上海文坛重将赵长天被诊断出恶疾,不久后去世。为从丧父之痛中走出来,那多开了一家“赵小姐不等位”餐厅,成为网红餐厅的“鼻祖”,还一连开了好几家连锁店。
“2004年我从报社辞职,之后八年一直是全职写作者,跟社会的联系就断了。父亲的离世,让我以一种最激烈的方式重入社会。”
如今,提到已经结束的餐厅生意,那多也会开玩笑说:“如果可以重来,我大概只会开一家餐厅。”
这段经历对那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那多的“好奇心”,渐渐从外部世界转向了真实社会,转向了对人性与情感,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2015年那多结束一切生意,重新回归全职文字者的身份。
现在,那多已经决定将真实案件作为长久的创作立足点,“能够在感情上打到我的,不能是单纯血腥与残酷。总的来讲是能让人觉得唏嘘,或者看着会觉得心里堵得慌的案件。”那多说。
比起推理
他更重视人心的变化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开篇以刚进入医学院委培班不久的主人公柳絮为第一视角展开叙述。她的好友,全班最貌美最优秀的文秀娟,正受到看不见的死亡威胁。而谋杀者,就暗藏在与她们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之中……19年后,意外重见天日的十几封“谋杀者”之间来往的书信,串起了一桩又一桩的谋杀事件……
“书我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因为实在太恶毒了!”现场,一些已经看过书的读者忍不住向那多抗议起来。
在大家观感最深刻的“真实感”上,那多下足了功夫。
小说虽然是2012年才开始动笔,但真正的准备工作,早几年就开始了。
因为主人公的医学背景,那多请教了不少医学专业的粉丝及医生朋友。
“我会问一些非常细的问题,包括刀割开皮肤是什么手感?尸体泡在福尔马林里是什么样子?我需要细节在我写的时候能看到它,然后尽量把我看到的东西写下来。我置身其中,不是旁观者。我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写作的过程就是一本书在我面前慢慢展开的过程。”
另外,那多的创作灵感,还来自身边人的真实感受,比如他的夫人。“我太太是一个不怕鬼的人,说鬼故事没有用,她怕真的坏人。我们讨论什么情景特别吓人,她说如果半夜醒过来,发现老公在厨房磨刀,她会觉得特别堵人,我就把这个细节更加合理化地写到了小说里。”
那么,正如现场读者问到那多的,“你会担心故事太过残酷和沉重吗?”
“我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作品中会有希望和光亮,不会是全是黑暗的。你看到最后就会发现,我其实是留下光的,留下了一些温暖,让人有信心的东西。”那多的剧透,给没有看过书的读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所以我会去思考一个人是如何变成这样?他的生长环境是怎样?当他心智成熟进入社会后,又会怎样去反思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这是那多在创作《十九年间谋杀小叙》时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