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吴金铎
2024年5月15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2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和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与此前持平。因本月有1250亿元MLF到期和2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次公开市场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本次MLF平价等量续作基本符合市场预期。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市场对本次MLF降息有一定的期待。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边际好转,与此同时市场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当前降息的紧迫性不强。央行或有以下考量:
首先,当前市场利率较去年12月已大幅下行,银行间和非银机构流动性充裕且两者息差收窄,目前降息迫切性不高。截至5月14日,我国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和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已经从去年12月平均值2.5009%和3.4683%,下降到目前的1.842%和2.368%。此外,4月以来,两大交易所为代表的非银资金利率持续下行,资金分层压力缓解,全市场资金较充裕。5月15日,上交所利率GC007为1.815%,较今年高点(2.78%)明显下降。此外,银行间和非银7天利差也已明显压缩。5月14日,DR007与GC007利差为3BP,而年初(1月2日)两者利差大约21BP。受商业银行“手工补息”禁止的影响,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等非银机构承接了来自银行表内的存款,非银资金充裕,非银资金利率显著下行,银行间和非银资金利差被压缩。
其次,与向央行申报MLF额度进行融资的成本相比,商业银行其它更低的融资渠道更有吸引力。根据近期银行存单募集公告数据,以1年期银行存单发行价格为例,目前我国国有大行报价大约2.05%~2.13%,AAA城农商报价在2.10%~2.26%,低于1年期MLF利率(2.5%)。从商业银行融资成本的角度考虑,银行向央行申报MLF额度进行融资的吸引力略显不足。
再次,近期美元指数走强,全球汇率大部分均承受贬值压力,人民币也不例外。考虑到中美两国存在较大的息差,央行下调政策利率的操作更为谨慎。截至5月15日,美元指数104.8999,较年初上涨2.69%。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7.22,较年初贬值1.233%。近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美国“一季度抗通胀缺乏进展,但加息可能性不大”,因而在美国正式降息之前,在通胀韧性、劳动力市场相对强劲,经济基本面不弱的情形下,美元指数还可能在高位运行。
此外,当前宏观经济数据边际好转,政策效果处于观察期。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3%,增速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1个和0.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比一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比去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4月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增长4.9%,比上季提高4.1个百分点。4月份制造业PMI为50.4%,连续两个月运行在荣枯线以上,一些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有所改善。一季度以来,包括上海、北京和深圳在内的一线特大城市的地产政策因地制宜调整,且推出支持住房“以旧换新”政策。因此,总体上当前我国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综合考虑我国政策利率与经济潜在增速基本匹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情况,央行本次未进行大幅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
但央行本次结束了3月以来的两次MLF缩量。3月央行开始了继2022年11月之后的首次净回笼,此后央行仅在跨月前大额投放。本次央行MLF结束了缩量续作的状态,原因或出于对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和税期等流动性支持的考虑。财政部近期公布,5月17日、5月24日将分别迎来30年、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公告显示2024年特别国债平滑发行,节奏平缓,因而央行也没有必要进行大幅度宽松。因此,本次MLF维持了等量平价续作。
综上,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这意味今年降息降准等举措还有空间。总体上,央行也会根据我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和防风险的需要,进行适度宽松。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环境复杂。国内仍然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和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的矛盾。央行表示,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效支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