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4月10日消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Higgs)于周一去世,享年94岁。他因提出“上帝粒子”理论而闻名,该理论有助于解释宇宙大爆炸后物质是如何形成的。
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ofEdinburgh)称,希格斯教授是该校的荣誉退休教授,他于周一在家中因病去世。
1964年,希格斯预言了一种新型粒子的存在,即后来被称为“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但直到近50年后,大型强子对撞机才证实了这种粒子的存在。
希格斯理论解释了构成物质的基本亚原子粒子如何获得质量,该理论是描述世界构成原理的“标准模型”的核心部分。
爱丁堡大学表示,希格斯教授1964年的开创性论文论证了“基本粒子通过一种新亚原子粒子的存在获得质量”,这种粒子后来被称为希格斯玻色子。
2012年,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终于在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下27公里长的隧道中,利用耗资100亿美元建造的粒子加速器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这成为几十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
2013年,希格斯因这项工作与独立提出相同理论的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FrancoisEnglert)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希格斯的工作帮助解开了一个宇宙最基本的谜团:大爆炸如何在137亿年前“无中生有”创造出物质。
找到确凿的证据并非易事。这项工作花费了超过20年的时间,数千名科学家分析了来自数万亿次质子碰撞产生的大量数据。还需要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来产生极高的能量,以模拟大爆炸后10的负12次方到10的负13次方秒发生的情况。
希格斯职业生涯的一个亮点是2013年在日内瓦欧洲核研究组织的报告会上,科学家们用复杂的术语(对大多数外行人来说难以理解)宣布证实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当时坐在礼堂看台上的希格斯教授流下了眼泪,摘下眼镜擦拭。
希格斯于1929年5月29日出生于英格兰东北部的纽卡斯尔,曾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并于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爱丁堡大学度过,于1980年成为该校理论物理学教授,于1996年退休。
希格斯教授获得了超过12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爱丁堡大学(1998年)、斯旺西大学(2008年)、剑桥大学(2012年)、圣安德鲁斯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2013年)。
2013年,他被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荣誉勋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