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抽油烟机花了1500元;
各种服务,进门先收“上门费”;
只是给空调加个制冷剂,
要花2000多元……
家电维修,是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服务,但一些家电维修人员以次充好、巧立名目、“无病”维修、“小病”大修等问题饱受消费者诟病。
是什么导致家电维修乱象?怎样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一方面,维修服务外包准入门槛低。由于家电企业与外包企业之间不具有隶属关系,无法对后者进行有效制约,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外包企业往往任性而为。于是,乱加价、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不及时、服务态度差等诸多消费痛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下,家电企业应主动改变“重售出、轻售后”的现状,为消费者提供包括维修在内的优质售后服务,让服务成为品牌形象的加分项,为企业带来正向收益。
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家电维修行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个别服务人员利用消费者技能壁垒与信息不对称,在维修家电时“全凭嘴”乱要价,工作效率极低,专业度被质疑。家电维修行业应尽快提高从业门槛,建立维修平台,壮大维修“正规军”,对维修人员进行统一管理,提高行业从业者综合素质。
其实,国家也在建立健全相关体制和机制,压缩家电维修“刺客”生存空间。早在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制定出台了《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近日也发布了《北京市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明确家电维修服务明码标价应当根据行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并要求家电生产企业应当为其特约维修服务网点提供家电维修服务明码标价的相关价格资料。
如今,中国家电业正在飞速发展,想要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抢占市场,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是必经之路。消费者买东西时是“上帝”,买完东西就“下地”,企业的这种路子如何能赢?
其实,一直以来,并没有多少消费者真正想当什么“上帝”,只要不忽悠我们,大家也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