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掉队了。
华为加持的AITO问界,曾经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黑马」,2022年销量达到了7.5万辆。
但在2023年,问界销量断崖式开始下滑。
今年前5个月,问界累计销量1.97万辆,月均不足4000辆。随后两个月,问界品牌都没有单独披露销量。
赛力斯最新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7月赛力斯新能源销量为6934辆,其中赛力斯品牌(包括AITO问界系列及其他赛力斯车型)仅卖出4240辆,同比下降46%。
曾经把理想「打残」的华为问界,为什么在2023年「哑火了」?是「华为神功」不再好用了,还是团队在憋一个「大活儿」?
问界,产品力不行了?
如果说2022年汽车市场的竞争是白热化,那么2023年就是刺刀见红的「白刃战」。而造成问界在竞争中掉队的原因,有三个:
1降价+竞争
华为加持的问界汽车在市场上销售不佳的原因之一是行业竞争加剧。
特斯拉的降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初,特斯拉进行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将Model3基础款的价格降至22.99万元,将ModelY基础款的价格降至25.99万元。
随后,问界也跟进宣布降价约3万元,但却并未提振销量。
全国汽车消费服务平台「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发布微博称,AITO问界官宣降价72小时后,进店量没有明显提升。这表明,消费者对于华为问界的产品性能和价格并不满意,而更多地倾向于竞争对手的产品。
华为问界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特斯拉,还包括理想汽车的L7、L8等新产品。
从硬件配置上,理想L8明显强于问界M7。理想L8配备了近35英寸中控副驾双联屏以及后排15.7英寸吸顶屏,以及6个800万镜头+128线激光雷达;相比之下,问界M7则选择了单颗260万前置镜头和3个毫米波雷达。这些竞争对手的产品性能和价格都比华为问界更具吸引力,给华为问界造成了竞争压力。
2产品力不足
除了外部竞争加剧,华为问界也面临着产品力不足的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该车在市场上的困境。
2022年,问界发布了三款车型,分别是M5、M7和M5EV。尽管问界搭载的鸿蒙座舱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但与同级别的竞争对手相比,该车在产品力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杭州凌炫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知乎网友「强哥」表示,问界M7自发布以来备受诟病。许多人质疑该车与东风某款车型存在换壳之嫌,因为它们的整体轮廓、后尾灯设计非常相似,都采用了麦弗逊式的结构,前轮距均为1635mm,而后轮距比ix7多了20mm,轴距仅差10mm。
此外,该车在安全性方面也令人失望。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问界M7的A柱疑似发生变形,仅获得「良好」评价,而同期测试的理想L9、领克09等三款车型却获得了「优秀」的评价。甚至价格仅为问界M7一半的长安汽车UNI-K也在这两项测试项目上斩获了「优秀」的评价。
最近,J.D.POWER(中国)官方公布了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质量排行榜,问界M7位列50款新能源车的倒数第二名。
这些测试结果让消费者更加意识到,华为问界的产品力并不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强大,这也导致消费者对该车的信任度下降,进一步影响了该车的销售表现。
3品牌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问界销量下滑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华为的「不造车」承诺对品牌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扭转销量下滑的趋势,问界在今年3月初采取了「大招」,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海报中的宣传标语从「AITO问界」改为「HUAWEI问界」,各地门店也纷纷展示问界修改后的宣传资料。结果,3月份问界的销量环比确实出现了增长。
然而,这场「大招」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华为官方便强调了自己不会涉足汽车制造领域。随之而来的是,问界4月份销量环比再次出现下滑。
种种因素混杂,导致问界在市场上的销售表现不佳。
问界的「华为后手」
问界在2022年的爆红,人们不奇怪,因为后面有华为做强力后援;但仅仅一年后,问界的销量就出了问题,这才是真的奇怪,因为华为的「超能力」依然在。
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营销、渠道或者营销,华为都是一支无人敢忽视的劲旅:
1制造能力
在软实力方面,华为可以利用其在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所积累的多项能力。
虽然汽车和智能手机在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但本质上它们都是相对高价值量的可选消费品,因此在卖点挖掘、营销策划、渠道建设等「软实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华为进军汽车行业有望复用在消费电子领域所积累的能力和资源。
2软件优势
其次,在硬实力方面,华为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在智能座舱方面,华为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已成功上车,其流畅度等使用体验领先,打造了具备人无我有的「车机天花板」——鸿蒙车机。
在智能驾驶方面,当前的竞争正在进入城市场景。问界计划在2023年第三季度推广无图15个城市,第四季度推广无图45个城市。小鹏的计划是今年50个,理想更是把开城竞争带到100个。
近期,问界开始交付的M5高阶智驾首搭ADS2.0系统,采用单激光雷达方案实现硬件降本。该系统能够覆盖城区90%的场景,并且在2023年第二季度已在5个有高精地图城市(包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重庆)推广。
3「钞」能力
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背后,是华为在研发上的大量投入。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被认为是华为的长期战略机会点。
根据华为2022年的财报,自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以来,华为已经累计投入了30亿美元(约合206亿元)的资金,并且研发团队规模已经达到了7000人。
令人震惊的是,2022年华为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过了103亿元,这一数字不亚于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
数据显示,特斯拉在2022年的研发费用为30.75亿美元(约合220.9亿元),蔚来、理想、小鹏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08.4亿元、52.15亿元和67.8亿元。这也意味着华为车BU的研发已经投入超越了大多数国内一线新势力。
虽然投入巨大,但就像华为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同样走过弯路一样,华为作为后来者,进入智能汽车领域也面临各种问题。
不过,孙少军认为,华为团队的技术研发和战斗力非常强,渠道也很强,尽管产品存在一些问题,但随时都有爆发的潜力。
而华为问界的下一个「大招」,已经在两月前曝光。
AITO问界M9|AITO
「Mate」汽车现身
6月16日的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余承东曝光了问界的下一款重量级车型M9。
这款被称作「移动的智能家、办公室、会议室和卧室」的M9车型的配置堪称豪华:
全新800V高压动力平台;
满配10屏,并与鸿蒙智能座舱深度融合;
AR-HUD与智能驾驶深度融合;
顶奢影音体验。
即将在四季度推出的M9,被认为是问界的一款「王炸产品」。
虽然五六十万的价格并不适合大众市场,但它将成为智能驾驶时代的标志性产品,类似于华为手机的Mate系列,可以提高整个问界品牌的调性,带动M5、M7的销量。与此同时,M9上市后,基于全新设计的M5和M7大改款也将很快推出。
除此之外,华为联合车厂、「技术输出」模式依然在加速进行。
据悉,华为与奇瑞合作的项目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根据之前透露的消息,奇瑞汽车首款智选车型预计售价在20万到30万元之间,是智选模式下的首款轿车,将搭载华为全家桶,即同时搭载华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
两个月前的大会上,余承东表示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华为的目标,是帮助车企成为巨头,在竞争中存活下来。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问界首先要成功发展壮大,而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华为「汽车团队」最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