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博
久违的美股IPO敲钟回来了。
投资界-天天IPO消息,今晚(北京时间2月9日),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此次发行价为19美元/股,募资规模达到1.9亿美元,以此计算市值为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亿元)。
这是过去一年半以来,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最大IPO。公司的诞生源自三位85后留学生——2013年,从清华赴美攻读博士的李一帆,于硅谷结识了在斯坦福大学的孙恺、向少卿,三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创业。2014年,三人回国在上海成立禾赛科技,几经转型杀入激光雷达,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激光雷达创业公司之一。
十年历程,禾赛科技一路走来身后簇拥着众多投资方,光速中国、远瞻资本、高达投资、百度、博世创投、小米集团、真格基金、交银国际、启明创投、德同资本、高瓴创投、美团、CPE源峰.....站在这个不同寻常的节点,陪伴多年的投资人娓娓讲起背后当年的投资故事。而禾赛身上,承载着关于激光雷达,关于自动驾驶,关于赴美IPO的种种与期盼。
从清华到斯坦福,三位85后联手干出市值160亿元
禾赛的故事,始于三位85后校友。
出生于1986年的李一帆,来自山西孝义市,是典型的学霸。他初中高中从未参加过升学考试,一路保送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2007年读大三时,就收到了一家美国硅谷公司的邀请。
这家公司愿意资助他去美国进一步深造,包括研究生与博士期间的学费,但前提是需要在该公司工作两年。“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很好,我不会瞻前顾后,只要机会合适就去干。”李一帆日后曾回忆道。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李一帆来到了美国,顺利地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取得了机器人硕士学位,随后留校完成了博士学位。与此同时,性格开朗的李一帆希望能够快速融入硅谷顶尖的华人工程师圈子。
于是,李一帆想到了大他一岁的清华学长向少卿。彼时,向少卿正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在他的引荐下,李一帆开始经常参加斯坦福华人留学生聚会,得以结识了正攻读斯坦福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的孙恺。
相似的学术背景,相仿的年纪,身处异国他乡的三位85后聚在一起,很难不擦出创业的火花。
2013年,孙恺、李一帆、向少卿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打造一家“billion dollar company”,因为是在硅谷最大城市圣何塞成立,公司便命名为“禾赛科技”。联手创业后的三人分工明确,由孙恺担任首席科学家,向少卿出任CTO,而已经入职美国西部数据集团的李一帆则是兼职禾赛科技CEO。
起初,禾赛科技创始团队希望留在硅谷发展,但很快他们改变了这一想法,选择在2014年回国创业。
对于回国创业的原因,向少卿曾表示:“选择回国创业是最正确的选择。我们这代人是非常幸运的,生逢一个创业的时代,国内的社会环境对创业者友好而包容,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禾赛科技在回国创业的初期,以激光气体遥测系统起家,并成功拿到了国内最大的民营燃气集团的订单。但在孙恺他们看来,只做气体检测的生意,并不足以撑起“billion dollar company”这一梦想。于是,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一个万亿级市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
2016年10月,禾赛科技正式发布了第一款32线激光雷达;紧接着在2017年4月,禾赛科技推出新款40线激光雷达Pandar40,打破了国外同档次产品的垄断;随后在2019年发布了激光雷达产品“PandarGT 3.0”,其中使用了其自主研发的高速振镜系统和激光器;去年11月,禾赛科技又发布面向 ADAS前装量产车的纯固态近距补盲激光雷达——FT120,预计 2023年下半年量产交付。
从招股书可以看到,截至目前,禾赛科技累计交付超10万台激光雷达,并获理想、集度、路特斯、高合、长安、上汽等10家主流车企累计数百万台的量产定点;自动驾驶客户则包括Aurora、Zoox、TuSimple、NVIDIA、Nuro、美团、百度、文远知行等。
根据Frost& Sullivan报告,禾赛科技在2022年为ADAS客户总共运送了大约6.2万台激光雷达设备。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与全球上市激光雷达公司相比,禾赛科技的收入最高,比第二名高出3.6倍以上。
具体来看,禾赛科技2019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3.48亿元、4.16亿元、7.21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2亿元、1.07亿元、2.45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禾赛科技营收为7.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77%;净亏损为1.65亿元,较上年同期收窄。
实际上,这已不是禾赛科技第一次冲刺IPO。早在2021年1月,禾赛科技就曾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并接受问询,但仅一个月过后,禾赛科技便撤回了申请且未披露原因。
这一只独角兽仍然处于亏损。对此,禾赛科技曾在科创板招股书中坦言,是由持续研发投入过高所致。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禾赛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0亿元、2.30亿元、3.68亿元和3.76亿元,分别占同期净收入的43.0%、55.3%、51.1%和47.4%。
如今,随着禾赛科技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美股迎来了久违的中国超级IPO,或多或少具有风向标的意味。
VC/PE阵容豪华投资人讲述背后融资故事
快速崛起的禾赛科技,身后站着一支庞大的投资人队伍。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禾赛科技成立至今获得至少9轮融资,总额累计超过5亿美元。其中,禾赛科技的第一大机构投资方是光速中国,双方的故事还要从9年前说起。
时间回到2014年,禾赛科技创始人兼CEO李一帆找到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彼时他们正在寻求首轮融资,目的是推进激光气体遥测业务。首次接触后,宓群对于禾赛科技的技术水平印象深刻,但他认为气体检测的市场规模较小,便搁置了这笔投资,但双方一直保持着沟通交流。
随后,禾赛科技的业务方向开始转向激光雷达,先是推出一款机械式雷达,后又开发了一台固态雷达原型机。对此很感兴趣的宓群来到禾赛科技办公楼,与光速团队亲自在地下车库做了测试,尽管结果并不完美,但宓群对禾赛科技的未来极为看好。
于是在2018年5月,光速中国和百度联合领投了禾赛科技的2.5亿元B轮融资。此后,光速中国更是又连续4轮加注禾赛科技,累计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
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禾赛科技寻求C轮融资时,一度没有投资人愿意出手,原因在于看不清谁会胜出,不敢投。而宓群对禾赛有更多的了解,对于禾赛科技的发展坚定看好,便再度领投了C轮,并促成了后来博世集团等产业投资方押注禾赛。
真格基金同样与禾赛渊源颇深。真格基金合伙人尹乐向投资界回忆,2014年她还在斯坦福读书时,通过硅谷的创业社群结识了禾赛的几位创始人。在她眼里,李一帆是天生的社交能手,也是当时硅谷的风云人物,拥有着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孙恺的学术背景十分扎实,冷静、睿智;而向少卿则是能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实现落地的工程高手,他们的技术背景和各自的优势非常互补。
两年后,禾赛决定转型开始做激光雷达,“当时孙恺找到了我,我又把孙恺带到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老师面前,那一刻我们都为禾赛寻找到了更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感到兴奋。也正是因为之前对团队的了解和信任,我们当场迅速决定参与禾赛的A轮投资。”尹乐依然印象深刻。
2019年,启明创投参与禾赛科技C轮融资,并在D轮融资中继续投资。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坦言,启明创投的投资策略之一就是生态投资,因此一直都很关注智能驾驶、自动驾驶领域。早在2017年,团队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选定投资了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以这个为基础对上下游的产业链开始深入了解。
“当时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上最关键的、最昂贵的、技术含量也非常高的一个部件就是激光雷达。”邝子平回忆,团队开始对激光雷达行业进行“扫描”,包括到美国走访了多家不同技术流派、不同阶段的激光雷达公司,最后从众多的企业中选定了禾赛科技,“也很幸运当时禾赛科技在很多有意投资的基金中选上了启明创投。”
同样在2019年,德同资本开始与禾赛科技接触,并于当年9月首次出手禾赛科技,且于2020年初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之际追加投资。到了2021年6月,禾赛科技又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D轮融资,领投方包括高瓴创投、小米集团、美团和CPE源峰。同时参与本轮融资的还有华泰美元基金,以及老股东光速中国、光速全球、启明创投等。
在高瓴创投看来,禾赛团队基于深刻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为产业提供了更高性能、强稳定的创新型传感器解决方案。更进一步,高瓴创投对于禾赛的投资,并不仅仅出于布局自动驾驶乃至汽车产业链条的需要。通过强大的工程能力,禾赛科技完成了更高质量、低成本、可量产的产品生产,是制造业产业链创新的典型模板;高瓴近年围绕制造业升级所做的大量、系统性投资,也正是出于这一底层逻辑。
而美团则早在投资禾赛科技之前,双方在自动车配送业务上就已展开合作。据悉,美团自动车配送团队成立于2016年,与禾赛科技的正式合作开始于2018年4月,经过一系列全面的测试、验证后,美团开始在自动配送车上搭载禾赛的激光雷达,在可靠的传感器和领先的算法加持下,在公开测试道路、园区等室外全场景的落地展现出更强稳定性,并在北京、深圳等多地进入常态化试运营阶段。
美团表示,自身投资一直奉行长期价值投资,坚信好技术、好产品可以从生活场景延申到产业链布局。自动驾驶正是以科技创新带来生活品质提升,再到打通产业链的价值赛道。作为自动驾驶的“眼睛”,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深刻影响并促进了全球自动驾驶落地进程。
回顾过往,犹记得李一帆曾公开强调,对公司的发展状态不会满意。在他看来,“满意”就意味着公司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一流的企业应该永远是在还未将事情做到完美的时候,就已经将触角伸到了下一个领域,永远保持前进的姿态。”
自动驾驶路线之争激光雷达,一个关于豪赌的故事
禾赛科技成功IPO,堪称国内激光雷达行业大爆发的一抹缩影。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国内激光雷达相关融资已超过20笔,不乏多笔过亿元大额融资,跑出了一批独角兽。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2月,速腾聚创获得比亚迪领投的超24亿元战略融资,该笔融资成为车载激光雷达领域单轮最大融资,也让公司一举跻身独角兽行列。4个月后,速腾聚创再获一轮融资,由华兴资本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领投,云锋基金、景林投资和昆仲资本跟投。
与此同时,一径科技正式宣布获得数亿元Pre-C轮融资,由小鹏汽车领投,上汽集团旗下尚颀资本、东风交银汽车基金、老股东英特尔资本继续加注。不仅如此,一径科技又在去年11月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美元C轮融资,由元生资本领投,中信证券投资、卓源资本、亦庄资本跟投。行至2022年年底,北醒也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国内某造车新势力、一汽富晟、顺为、建信、中电科、将门、国海创新、丰厚、天启等资本投资。
为何VC/PE都来投激光雷达?
据沙利文预测,在2021到2030年期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03.0%,高于美国的93.8%,而中国也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激光雷达市场。至2030年,中国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25亿美元,在全球占比达50.0%。
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言,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新兴战略产业,未来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激光雷达是高阶自动驾驶的必备传感器,直接影响着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一边是国内激光雷达创业热火朝天,另一边却是行业鼻祖宣告破产,如此戏剧性的一幕真切上演着。
去年10月,激光雷达鼻祖企业Ibeo发布公告称,由于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增长融资,遂公司提交了破产申请,全行业哗然。
无独有偶,特斯拉也在不久前发布声明称,未来所有车型,将采用纯视觉方案,所有的驾驶辅助功能将完全依靠目前的8个摄像头。而马斯克不仅“割”光了特斯拉身上的雷达,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就像人身上长了一堆阑尾,阑尾本身的存在基本是无意义的”。
但这些论调似乎没有影响投资人的信心。一家北京VC机构合伙人表示,激光雷达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因为先进的硬件虽然贵,但是效果一定是要比软件强。“靠软件和AI技术,其升级能力是有限的,最终会被价格降低之后的硬件所取代。”
这是一场关于自动驾驶的路线之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场战役究竟结果如何,我们静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