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比亚迪(002594.SZ)回应界面新闻称,近期关于公司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传言,均为不实信息。
当天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计划于2023年二季度量产钠离子电池,搭载于秦、海豚及海鸥等车型。比亚迪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将钠离子电池装车的企业。
本周亦有消息提及,比亚迪全固态锂电池在重庆生产,即将装车试验。其使用硅基材料作为固态电池负极,能量密度预计达400 Wh/kg。能量密度的高低,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动力电池装车量43.6 GWh,全球市占率12.8%,仅次于宁德时代(300750.SZ)和LG新能源,位列第三。
钠离子和固态电池,均被视为下一阶段电池研发的重要技术路线,多家企业已宣布两类电池的研发、生产进展。但比亚迪此前并未官宣在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方面的研发进展。
相较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储备量极丰富、成本低、充电快的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还落后于锂电池。固态电池则具备高安全、长续航的优势,但由于制作工艺不成熟,成本较高。
今年11月,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宁德时代(300750.SZ)党委第一书记、董事长助理孟祥峰表示,公司通过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解决部分锂资源供应紧张和锂价暴增问题。
他提到,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将于2023年实现产业化,能量密度达160 KW/kg。
去年12月,中科海钠也官宣将联手三峡能源(600905.SH)等公司,在安徽阜阳建设1 GWh的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预计今年正式投产。
而在固态电池方面,孚能科技今年9月向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其半固态电池将在9月量产。半固态电池是在固态电池的一条分支,采用固液混合的电解液形态。
国轩高科(002074.SZ)本月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半固态电池预计年底实现装车,明年批量交付。其产品能量密度达360Wh/kg,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