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江湖暗战 海外品牌谨慎防守

日期:11-01
星巴克融资

海外品牌谨慎防守

“双11”预售已经开启,咖啡赛道再成瞩目焦点。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咖啡国产化是大势所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咖啡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当前咖啡市场不仅仅是国产化,而且是平价化,或者说性价比化,像星巴克这样高价咖啡的市场空间未来可能会被进一步压缩。”

资本加持国产咖啡品牌加速崛起

近两年,咖啡赛道出现“融资热”现象。2021年全年,咖啡相关领域融资事件数量创下了2013年以来新高,融资总额达到了45亿元。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咖啡品牌发生了10起超过亿元的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48亿元。

在此期间,大量国产咖啡品牌吸引资本入局。例如,2015年注册的Manner coffee品牌,在2021年2月份吸引淡马锡注资13亿美元,同年5月份又吸引美团龙珠助其完成战略融资,6月份再次引来字节跳动战略部出手。而2017年注册的咖啡生产商三顿半在2020年至2021年底,相继吸引了红杉中国、峰瑞资本、CPE源峰、IDG资本、纪源资本、内向基金等机构成为其资本“后盾”。

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中国咖啡市场的消费需求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咖啡已经成为非常高频的消费品,也催生了一个巨大的产业,这成为中国创业者和资本争相涌入咖啡市场的契机和出发点。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3817亿元,预计2022年达4856亿元。

与此同时,国产咖啡在品类上的竞争也越来越细化。

“继速溶咖啡、挂耳咖啡细分品类‘走红’后,一些主打超速溶冷萃咖啡粉的国牌也开始席卷咖啡粉线上市场。”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表示,国产品牌在外观营销上也做了许多改变,例如三顿半就凭借“小罐子”外观,借助社交属性成为新兴网红品牌。

竞争激烈

海外品牌艰难守护阵营

受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影响,早期进入中国并以线下店为主的咖啡企业面临着冲击。

星巴克发布的截至2022年7月3日的第三财季业绩显示,星巴克实现净利润为9.13亿元,同比下跌20.82%。其中,星巴克中国市场的营收为5.4亿美元,同比下滑40%。彼时,星巴克中国表示,业绩下滑的原因与疫情带来的闭店有关。

与此同时,2018年,Tim Hortons母公司RBI和笛卡尔资本合资成立Tims中国。借助中国当下的咖啡融资热潮,2022年火速奔赴纳斯达克上市。但截至美东时间10月28日,Tims中国报3.55美元,与10美元上市的SPAC壳公司相比,折价64%。

从公司此前公开的招股书看,2019至2021年,Tims中国的净亏损分别为 8782.8万元、1.4亿元和3.8亿元,2021年净亏损较2020年扩大2倍以上,3年合计亏损超6亿元。

“除了借其提神醒脑,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还在于咖啡本身属于‘时尚’饮品,在高学历者中比较流行,同时咖啡这一载体被赋予了社交属性。星巴克满足上述需求,且尤为重视消费场景下的商务、社交等第三空间的需求,但是疫情影响下,社交场景反而成为星巴克‘短板’。”张毅说道。

另一方面,瑞幸咖啡的门店近两年的迅猛增长,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星巴克在中国本土的压力来源之一。

据中金公司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在中国的门店数已超越星巴克,成为国内咖啡连锁品牌店数第一。除此之外,国产品牌Manner、M Stand、Seesaw等凭借独具特色的精品咖啡,都在火速扩张。“我们认为,随着咖啡饮用习惯在国内市场的逐步培育,以及中国消费者尤其年轻一代对于国潮的追捧和民族文化自信,国产咖啡连锁品牌潜力可期。”

“此前国产咖啡品种受限于生产工艺、货源等影响,发展不如海外老品牌。但目前这些影响基本被消除,许多消费者几乎喝不出国产和海外品牌区别。同时,资本助推下,未来中国咖啡市场不管是从人均消费量、产业链的完整性、品牌阶层分级、网点以及销售渠道的普及性来讲,都比海外品牌优势明显。”张毅说道。

张毅认为,传统的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长期经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可模仿的标准。“星巴克等品牌让国内企业找到了一种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在技术提升后发现它容易复制,加上一点品类创新就能变成本土品牌的优势。比如现在网上大火的部分速溶咖啡系列,基本靠新锐国货引领。”据证券日报

VR成显示产业新引擎 京东方拟投290亿元建新产线 中国web3容不下幻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