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陶知闲
编辑/陈菲遐
涨价已经成了动力电池产业链2022年的主题。
上半年,以比亚迪(002594.SZ)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和以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纷纷以涨价应对上游碳酸锂价格的暴涨。
在本轮车厂和电池厂的涨价博弈中,谁笑到了最后?随着半年报披露,答案也随之揭晓。
电池厂商笑到最后
在动力电池厂商纷纷经历“黑色”第一季度之后,电池涨价便悄然开始了。受制于原材料价格大涨,尤其是碳酸锂价格暴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002074.SZ)等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创出历史新低。宁德时代表示,“没想到碳酸锂能从3万涨到50万,以前觉得涨个20-30%,没想到涨了20倍”。
面对上游端的压力,宁德时代坐不住了,多次确认涨价。4月,宁德时代曾透露二季度将涨价“主要客户都谈的差不多了,海外客户基本上都是和金属价格联动,国内客户也差不多。”“Q1之前自己承担了原材料的涨价压力。”宁德时代方面表示2021年以来碳酸锂的涨价,为公司经营带来了压力。在5月5日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董秘蒋理确认公司已基本完成与客户的协商调价,将在第二季度逐步实施。
亿纬锂能在半年报业绩交流会上也委婉表示“在上游主要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的背景下,公司秉承和谐发展原则,适时调整产品定价机制,各产品线的盈利能力得到较好修复。”此外,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交流会上确认产品涨价,“基于供应链和上游情况,客户对产品价格涨价表示理解。公司产品实行价格联动机制,每家客户情况不同,调价方案也不一样。与客户友好协商调价比较顺利,涨价是动态调整的,并已在陆续落地。”
涨价带给三家动力电池厂商的效果各不相同,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的毛利率分别由今年第一季度的14.48%和13.75%回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8.68%和14.96%;国轩高科则续创新低,由14.49%下滑至14.42%。
毛利率回升直接刺激了业绩增长。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1130亿元,同比增长156%;归母净利润81.68亿元,同比增长82%。单季度来看,第二季度公司营收643亿元,同比增长158%;归属净利润66.75亿元,同比增长164%,相较第一季度的下滑24%,回暖明显。
亿纬锂能则表现不佳。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127.54%;归母净利润13.59亿元,同比下滑9%。单季度来看,第二季度公司营收82亿元,同比增长127%;归属净利润8.38亿元,同比下滑1.18%,相较第一季度的下滑19%有所收窄。
国轩高科的表现最有迷惑性。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6.38亿元,同比增长143.24%;归母净利润6462.3万元,同比增长34.15%;单季度来看,第二季度公司营收47亿元,同比增长109%;归属净利润3242万元,同比增长127倍。然而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额高达1.73亿元,同比下滑53%。在行业高景气度下,作为一家市占率行业第四的动力电池厂商,半年归属净利润不足亿元、扣非亏损,这份成绩单问题重重。
车厂:“连汤都喝不到”
多数新能源汽车厂终究是没有顶住上游加价的巨大压力,虽然顺利将部分价格传导至消费端,但毛利率也因此受到影响。
在8月11日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达到了25.5%,同期营收仅下降4%,这是很不健康的。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游企业利润暴增,但下游企业却“连汤都喝不到”。“通过几年的技术升级、方案优化,我们动力电池的价格降了很多,但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把我们几年的努力都摊掉了。”陈士华认为,目前碳酸锂价格处于畸形状态。
陈士华的担忧已体现在各车厂报表中。上半年小鹏汽车(09868.HK)营业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122%;净利润亏损44亿元,同比下滑122%。单季度来看,第二季度公司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98%,相较第一季度的153%增速放缓;净利润亏损27亿元,同比下滑126%,相较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16%呈现扩大化趋势。
理想汽车(02015.HK)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82.95亿元,同比增长112%;净利润亏损6.29亿元,同比下滑6%。单季度来看,第二季度公司营收87亿元,同比增长73%,相较第一季度的167%增速放缓;净利润亏损6.18亿元,同比下滑162%,远不及第一季度的增长97%。
本轮表现最好的是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506亿元,同比增长65.71%;净利润35.95亿元,同比增长206.35%。单季度来看,第二季度公司营收837.82亿元,同比增长68%;净利润27.87亿元,同比增长198%。
值得一提的是,出色业绩并没有阻挡巴菲特减持的决心。伯克希尔哈撒韦已于8月24日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H股,价值3.69亿港元,平均价格277.1港元/股,在比亚迪的持股比例从20.04%降至19.92%。
估值或是“股神”考虑的主要原因。虽然业绩出色,但比亚迪市盈率(TTM)已高达166倍,远高于特斯拉的94倍,公司估值早已包含高业绩增速的考量。
涨价不可避免
为了保住利润,新能源车厂以涨价应对。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统计,今年1月至8月价格上涨的车型已达189款,而去年全年仅有14款车型涨价。“涨价”已经成为2022年车市的主题。比亚迪已于3月对多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在3000元至6000元不等。早在今年1月比亚迪汽车已发布过一次涨价通知,“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公司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元至7000元不等。”
造车新势力中,小鹏表示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3月21日对在售车型的价格进行调整,补贴前售价的上调幅度为10100元至20000元不等。此前的1月11日,小鹏已完成一轮涨价,其全系车型平均提价5000元左右,核心车型小鹏P7上涨4300元至5900元。
涨价也没有挽救几大车厂的毛利率。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全部低于第一季度。此外,小鹏汽车和比亚迪上半年毛利率均低于2021年的毛利率,比亚迪甚至下跌超过三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上游电池厂对各车企盈利的影响。
图片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随着近几年政策端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已成功由培育期过渡到快速成长期。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2倍,市场占有率(新车销售)已达到21.6%。在此背景下,如果新能源车厂迟迟无法兑现利润业绩,市场迟早将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