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速度”的加持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供应链、市场全面发展。
在即将迎来传统销售旺季的夏末初秋,成都车展打响了“金九银十”的第一枪。
8月26日,2022年成都国际车展如约而至。作为今年国内第一个如期举办的A级车展,承载着中西部汽车行业发展风向标意义的成都车展,既是各大车企对外发布产品、技术的平台,也吹响了下半年加速进攻的号角。
新能源汽车依然是本次车展当之无愧的主角,从去年的新能源单馆扩展为今年霸占两个展馆以及新能源汽车展台的高人气便可窥见一二,同时出现了阿维塔、沙龙、福特电马(Mustang Mach-E)、睿蓝汽车等新面孔,而首次亮相、预售、上市的新能源车达20款左右。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落寞,此次成都车展上,威马、天际、爱驰、恒驰、JEEP等经营欠佳的新势力品牌以及二线合资品牌缺席。智能化和电动化,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挑战。一旦错失这个机会,未来将很难在中国市场突围。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率先从补贴时代步入到市场化竞争阶段,市场规模和普及度远超预期。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107.9万辆,同比下降3.5%,但同期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273.3万辆,同比增长121.5%,形成“W型”走势,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26.7%。
在“中国速度”的加持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供应链、市场全面发展。中国汽车产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活力,百花齐放,在此次车展上彰显得淋漓尽致——中国品牌崛起,自主决战高端;新旧势力混战,自主、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之战剑拔弩张,加速蚕食燃油车份额;纯电、混动路线齐头并进,势要一争高下;部分二线合资逐渐销声匿迹……无一不透露着新能源是主旋律,智能化是大趋势。
“蔚小理”没有护城河
备受关注的一线新势力“蔚小理”的风头也不再如前。尽管蔚来、小鹏、理想都在成都车展上展出了接下来将推向市场的重要车型ET5、G9、L9,但外界对它们的关注较以往降低了不少。
在完成从0到1的阶段之后,近几个月以来,“蔚小理”的销量基本上维持稳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盘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没有进步便等于退步”。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小鹏、理想、蔚来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市占率分别只有2.9%、2.6%和2.2%。
从特斯拉的发展轨迹来看,Model S和Model X是打响知名度、树立品牌的两款产品,而Model 3以及Model Y,才让特斯拉逐渐走在了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的路上。
但进入从1到10的阶段,“蔚小理”并没有给人带来更多的惊喜。除了吸引一批愿意为科技和新潮买单的客户之外,“蔚小理”似乎在走向平庸。
尽管“蔚小理”已经初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并且有着不同的战略方向。但无论是技术和市场,与先行者特斯拉之间存在的差距仍然很大。同时,传统车企正在加快转型,而“蔚小理”还没有建立起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护城河。
此外,随着产品的丰富,三家企业之间已经从错位竞争阶段,进入全面竞争。
尽管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声称蔚来ET5一年内在中国的销量就将超越宝马3系,但更多人觉得它直接的竞品其实是小鹏P7;而小鹏G9的直接竞品将是理想ONE、理想L9、蔚来ES6、ES8;理想L9最直接的竞品则是产品定位和目标人群极为相似的理想ONE。
虽然,“蔚小理”对于新品都有着很高的期待,但规模的瓶颈、盈利的压力仍然存在。
蔚来第二品牌已经箭在弦上,并且近期盛传有意再推定位10万级市场的第三品牌。这种品牌下探的策略,注定其已经无法成为“中国的宝马奔驰”或者“中国特斯拉”;蔚来现有的优势主要来自于服务体验带来的附加价值,产品力和规模化能力,也无法支撑其成为“中国的丰田大众”。
小鹏主打的智能化差异竞争,前有特斯拉的标杆地位,后有华为、百度、小米等跨界者的冲击;通过目标人群精准定位打开局面的理想汽车,造车能力、底盘技术、产品质量等,则一直在经受着考验。
投资人对于“蔚小理”发展潜力判断也变得消极,蔚来和小鹏的股价已经较高点时下跌超6成。
纯电、混动打擂台
事实上,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从燃油车市场手中抢份额的过程中,与造车新势力相比,传统车企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基于造车经验积累和平台化开发的能力,传统车企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节奏明显更快。而正是得益于更加丰富的产品选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才得以快速扩张。
奔驰在推出EQA、EQB、EQC、EQS之后,在此次成都车展又带来了全新的EQE;宝马也在车展上展出了 BMWi7、BMW iX、BMW iX3和BMW i3等纯电车型。尽管BBA的电动车市场表现,目前仍与其燃油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产品力均在快速提升。
当新能源汽车加速向大众主流市场普及,长城、长安、吉利、上汽、广汽等自主品牌车企,也在追赶比亚迪的步伐,推出更多纯电产品。
与“蔚小理”相比,自主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竞争力在于,不少企业通过多品牌战略,同时在高端和主流市场布局。例如,长安的阿维塔和深蓝、吉利的极氪和几何、上汽的智己与飞凡。
同时,暗流涌动下,插混、混动车型逐步成为自主品牌抢占燃油车市场的一大利器。从自主品牌的比亚迪、吉利、长城、荣威,到合资品牌的东风本田、起亚等,纯电与混动的较量已然开始。
今年以来,随着油价走高和电动车不断提价,燃油车市场和纯电动市场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可油可电”的混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国内插混车型产销分别为70.2万辆和6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1.7倍,均高于新能源车整体的1.2倍。
聚焦成都车展现场,自主品牌展台上已鲜见燃油车身影。今年销量一路狂奔的比亚迪加速产品推新,定位“大五座超混SUV”的护卫舰07首发亮相,主打22万元-28万元SUV市场,将于今年四季度上市;车展前,腾势D9、唐DM-p先后上市。
比亚迪展台一销售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目前有四五十个订单在手,有的订单要到四五个月后才能交付。目前秦PLUS DM-i车型预计2个月左右可提货,唐更长一些,要三四个月。”
数据显示,今年1-7月,比亚迪累计销售39.59万辆插混乘用车,同比增长383.75%,增速远高于纯电动车型。
同样在插混、混动领域不断发力的还有长城汽车。基于越野超级混动架构打造的两款量产版混动车型坦克300 HEV、坦克500 PHEV,第三代哈弗H6柠檬混动DHT混动版与DHT PHEV插混版,以及魏牌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等纷纷亮相。
吉利则推出博越L雷神Hi·F车型、领克01 EM-P插混版车型;广汽传祺旗下影酷混动版、影豹混动版、新一代M8豪华MPV混动版、全新第二代GS8双擎参展;奇瑞瑞虎7 PLUS PHEV摆在展台入口位置……
“一方面,油价上涨情况下,消费者既想体验燃油车的驾驶感受和补能便利性,又对节能和智能化有需求。另一方面得益于插电混动技术的突破,近期份额大幅提升。”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合资品牌也在加快产品推新,试图打场翻身仗,混动也成为其布局的重要一环。此次东风本田推出思域e:HEV混动版车型,这也是思域首次推出混动版车型,将混动延伸到A级轿车市场;组建新合资公司、重新出发的起亚推出了狮铂拓界2.0HEV版本车型。
“起亚将加速电动化布局,计划从2023年开始,每年推出1-2款电动汽车,到2027年将EV产品阵容拓展至6款车型,同时以狮铂拓界HEV车型为起点,到2026年推出5款车型。”起亚总经理柳昌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崔东树看来,插混呈现超强增长态势,尤其是A级插混呈现爆发式增长,从过去的高端插混逐步向自主品牌A级、B级插混转移。“我们认为今年A级插电混动车型将有60万辆以上的增长空间。此外今年国家出台2.0L以下购置税减半政策,混动和插混的界限相对弱化,混动市场今年会带来20万-30万辆的增量。”
自主迈向高端
事实上,与传统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与外国品牌各占半壁江山、分庭抗礼不同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发优势已经初步形成,在高端及低端市场,都已经出现了优秀的代表性企业,但市场空间巨大的中端及中高端市场仍蕴藏着巨大机遇,车企加速布局。比如哪吒S、零跑C01、长安深蓝SL03等均瞄准20万级别市场。
“随着哪吒S上市,哪吒汽车从十到万,向上向新。一是产品向上,所有的车都是高品质智能汽车,产品定价现在最高定到30多万;二是品牌向上,改变外界对哪吒汽车的固有印象。”8月26日,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CEO张勇在2022年成都国际车展上表示。
“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的井喷式发展,是汽车发展史中从来没有过的。新能源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21年的13.4%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1.6%,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再翻倍,其中还摊平了二季度的疫情影响。所以向上的趋势是很明确的。”车展期间,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自主迈向高端化的竞赛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用户思维、全新的商业模式之外,产品的智能化比拼愈发白热化:更高的续航里程、算力、激光雷达的配置数量、智能座舱……与特斯拉的纯摄像头视觉方案不同,大多数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这一领域都将选择摄像头+激光雷达的路线。
成都车展上,多款搭载有激光雷达的车型亮相。
除了激光雷达上车外,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车型也引发了不小关注。全系标配基于HarmonyOS开发的几何超电智能座舱的几何G6、几何M6在成都车展开启预售;搭载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的问界M5、M7也悉数亮相……
“这个市场还在迅猛地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机遇。高端市场、新能源智能电动车市场,在中国一定是一个大的发展机会,关键是有没有能力切到属于你的蛋糕。”刘涛表示。
(作者:宋豆豆,左茂轩编辑:张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