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典石英婧上海报道
随着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市场规模的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工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达到21.6%。
作为电动汽车用户绿色出行的重要保障,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与用户的出行体验息息相关。而随着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用户的“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用户需求与充电模式的矛盾不断加深。
在此背景下,换电市场迎来发展转机。相较于充电模式,换电模式有着补能效率高、电池损耗低、空间占用少等优点。而随着多项支持政策出台,资本涌入,技术不断成熟,商业模式逐渐成形,多方利好推进换电模式向C端发展。
与此同时,主机厂也持续加码换电车型。日前,重庆睿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蓝汽车”)在水晶架构下的首款A级Coupe SUV——睿蓝 7正式公布。据了解,睿蓝汽车将依托自研技术,在未来3年至少推出6款换电汽车,并覆盖全域车型。
对于为何坚定地看好换电模式,睿蓝汽车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换电模式与新能源汽车相辅相成,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促进换电的市场需求,换电的普及亦将反哺新能源汽车,促进其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因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换电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便捷体验随换随走
“由于租住的小区无法安装充电桩,我最终选择购买蔚来。像我这样不安装充电桩的用户,每个月可以享受6次免费换电权益,基本覆盖日常通勤需求,周末也能够外出自驾游。”走访过程中,蔚来用户张先生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私人充电桩安装面临诸多掣肘,小区充电桩安装难,消费者难以实现就近充电需求;公共充电桩的运营受限,缺乏实时监管,经常存在被占用或者损坏情况,消费者到达充电桩后才发现无法使用。最关键的是,由于充电补能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消费者紧急使用情况下即充即走的需求。
在采访过程中,换电模式给用户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便捷。大部分用户在换电过程中,甚至无需下车就能实现自动换电。有司机表示,使用起来比过去燃油车加油还要简单。
与此同时,作为助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多地政府相继出台支持换电模式发展的利好政策,应用试点工作相继展开。
今年6月,武汉市政府发布《武汉市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3年)》,提出构建新能源汽车换电示范新生态,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蓬勃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标杆城市;到2023年底,全市累计推广换电新能源汽车18000辆,建成换电站100座。
而始终坚定发展换电战略的蔚来,无疑是当前换电模式的头部玩家。从2018年在深圳建设好第一座蔚来换电站开始,蔚来汽车换电网络铺设持续加速。目前,蔚来全系车型均支持换电模式。
便捷作为换电的最大价值,蔚来也创新性地提出了“电区房”的概念。据了解,这个名词来源于蔚来社区,指距离换电站3公里以内的住宅或办公场所。截至2022年7月6日,全国“电区房”覆盖率达62.1%。而到2025年,蔚来计划将“电区房”覆盖率提升到90%。
在蔚来总裁秦力洪看来,蔚来换电业务的明确指向并不是盈利,至少在短期内,包括换电在内的补能网络是服务于车的。他表示,换电并不是一项业务,而是一种服务,“很多人把换电看成了(独立的)业务,关心这项业务什么时候升级,这就像去问一家餐馆,他送的纸巾什么时候盈利。”
车企加码换电车型
事实上,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换电从来就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2007年,Better Place就曾与雷诺合作进行换电推广。此前由于成本以及用户数量等限制,换电模式多从B端市场入手。而随着市场规模以及用户观念的转变,换电模式在C端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预计2022年换电站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新增换电站数量将超3000座;预计到2025年行业当年新增有望超过1万座,对应设备投资额和换电行业运营收入将达到千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增长,换电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路资本加速布局,C端用户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多重利好之下,车企同样在换电车型上持续加码。
在日前的品牌发布会上,睿蓝汽车水晶架构下的首款A级Coupe SUV——睿蓝 7正式公布,完成了对C端消费群体的首次亮相。据悉,睿蓝7将通过搭载多种动力驱动组合,最高实现百公里加速4.9秒;在续航方面,也通过配备不同容量胶囊电池,实现“60秒换电”,CLTC续航550~750公里;另外,车辆搭载多枚激光雷达,提供L3及以上高阶智能驾驶辅助能力。
在车辆安全性方面,睿蓝汽车推出的新一代GBRC水晶架构整车技术平台,采用远超行业设计标准的换电连接结构,能够保障电池在换电过程中可靠锁定、不渗水、不漏电,在严苛工况下,也能实现超过1万次换电的寿命。
对于如何让C端受众进一步接纳换电模式,睿蓝汽车方面表示:“首先,在产品上,我们需要推出符合C端用户需求的可充可换的车型产品。目前,睿蓝已经在2022重庆车展上亮相了睿蓝9、睿蓝7以及睿蓝枫叶80V PRO 3款针对C端用户的换电车型。C端产品在实现60秒极速换电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体验,用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这些软件服务满足用户的智能化需求。”
与此同时,搭建合理而均匀的换电网络也是关键一环。据悉,在换电网络的布局上,睿蓝汽车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睿蓝换电生态内300余座换电站的布局,覆盖23座城市。新能源市场的业务布局上,未来3年至少推出6款换电汽车以覆盖全域车型。
睿蓝汽车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蔡建军表示:“从充电到换电,商业模式发生变化之后,可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换电车。车带电池卖给他,反过来进行租赁,享受换电服务的同时,还享受收益。通过互通共享把整个换电过程中消费者的痛点解决好,换电的春天一定会快速来临。”
统一标准静待落地
在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同时,换电赛道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由于各企业的电池标准、换电站配置不统一,厂商之间很难实现通用换电,易造成重复建设。因此,能否实现电池标准的统一,成为制约换电模式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件,主机厂和电池厂商之间对于动力电池标准的博弈从未停止。部分车企选择采购电芯再自主完成封装,也是为了把握电池话语权。而换电模式同样涉及动力电池产品规格的问题,这也是统一标准迟迟未能落地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尽快地将换电业务总量推上去,让换电形成更大的商业规模,从B端到C端是必不可少的。实现破局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大换电,完成标准的统一化。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换电站保有量为1582座。从省市发展现状来看,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数量居前,分别为272座、213座、154座、144座和103座。
对于换电生态构建和平台开放,睿蓝汽车方面表示:“睿蓝汽车推出的新一代GBRC水晶架构,平台标准向全行业开放,共建共创,呼唤共赢,携手打造换电出行新生态。我们欢迎所有行业参与者加入到我们换电的行列,一起合作,这正是我们的初心。”
据介绍,目前由睿蓝汽车牵头联动,已经在吉利体系内搭建起了包含换电技术研发、换电车制造、换电站运营、出行服务、电池资产管理在内的闭环换电生态,与外部其他企业如动力电池厂商、第三方换电运营商以及车企等也在洽谈中,积极寻求和各方的合作机会。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日前召开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从2017年开始,吉利启动并深入耕耘换电业务,建立了换电车型的研发、换电站的开发运营等一体化的换电生态。吉利汽车和力帆科技共同打造的换电汽车品牌睿蓝汽车依托大数据建立了‘人-车-站’之间的智能协同,开创了集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于一体的全场景、全链路新能源换电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