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抢人”、招人难,中科创星米磊:人才培养不可心态浮躁

日期:06-24
半导体中科创星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张静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今年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行业分布,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投资案例数445起,仅次于IT行业;投资金额448.02亿元,超越生物技术/医疗健康、IT等行业,占据榜首。

半导体行业热度高,资金涌入,是创业的好时机,但也存在人才困境。当前芯片人才总量不足,半导体“抢人”氛围充斥,企业招人困难,“花了大量钱在猎头费上。”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日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高端人才严重不足,顶尖芯片设计人才、芯片工艺人才稀缺,芯片人才紧张局面至少3-5年才能缓解。

浮躁的心态也不利于人才培养,“只是给出一个高薪水,把人挖过去以后自己并没有人才培养的体系,这对人才是一个伤害。对年轻人来说,在这个公司做几年很有可能没有学到东西,其实损害是很大的。”

2013年,米磊倡导发起早期风险投资基金中科创星,目前已投资孵化368家硬科技企业。他把投资硬科技的这10年形容为从极夜到极昼的转变,当下硬科技有多火爆,当年就有多冷门。

特别是半导体领域,刚开始投资芯片那几年,“芯片人才有10年没涨过工资。”而如今不理性的资金涌入,将行业炒得过热,他也建议年轻人,在潮水退去之前找好“救生圈”,磨练好技术和能力,并呼吁真正给予工程师长期待遇和回报,让工程师愿意踏踏实实长期做技术。

米磊

米磊

给予工程师长期待遇和回报,浮躁心态不利于人才培养

“前几年太冷,现在又太热。太冷导致人才储备不够,好多人才都流失了。这两年又太热,导致紧缺的人才变得更紧缺,薪资暴涨。”

米磊说,芯片人才供不应求是当前行业痛点。有经验的半导体人才不多,有10年-20年工作经验的人才更是稀少。从局部来看,高端人才严重不足,顶尖芯片设计人才、芯片工艺人才稀缺。“因为国内以前的半导体公司太少了,所以很多高端人才都是在国外半导体公司锻炼过后再回来,这种人才太少了。”

对比国外,米磊说,国外高端的芯片工艺工程师年龄往往可以有五六十岁,“他能够干一辈子,在中国这种人才特别少,所以我觉得很可惜,工程师地位和待遇都不够高,导致很多人流失了。”

“芯片人才紧张局面至少3-5年才能缓解。”米磊呼吁,要扭转“年轻时做技术,做到一定程度必须要去做管理”的观念,真正给予工程师长期待遇和回报,让工程师愿意踏踏实实长期做技术。

而浮躁的心态也不利于人才培养。“公司都想拿来就用,很少有人想去踏踏实实把人才培养出来。”但他认为,要有优秀的产业公司能让年轻人不断积累,让年轻人在进入企业5-10年后积累能力,成为拔尖人才,而不是企业“来回挖人”、年轻人“来回跳槽”。

“只是给出一个高薪水,把人挖过去以后自己并没有人才培养的体系,这对人才是一个伤害。对年轻人来说,在这个公司做几年很有可能没有学到东西,其实损害是很大的。”

火热的半导体行业也带来的发展机遇,半导体人才稀缺,对于求职者而言,只要进入靠谱公司,踏踏实实磨练技术和能力,经过几年苦练就可以成为拔尖人才。“现在给的身价是虚的,但他如果真正把能力和经验培养出来,就能够把虚的身价变成实的身价。”

不理性的资金涌入,将行业炒得过热,米磊说,要在泡沫消失之前“赶紧把泳衣穿上”。

“现在市场给的是市场泡沫的钱,刚毕业工资50万,比其他行业多挣了几十万,这里面有很大一块是市场泡沫带来的。必须要在泡沫退去之前,赶紧把泡沫变成自己的能力,等到泡沫退了以后还能挣到这个钱,否则泡沫退了也就在裸泳了。”

对于有意进入半导体行业的年轻人,他建议,选择一个长周期、前沿性的好方向,进入一个踏踏实实做技术研发的公司,踏踏实实磨练技术。行业发展有周期性,过于火爆的方向三五年后或许面临冷淡。“年轻人肯定还是要先选难的事情做,而不要先选容易的事,千万不要吃青春饭。”

今年半导体行业逐渐回归冷静,行业在分化

2001年本科毕业后,米磊进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工作,当时他参与了“梯度折射率透镜”产业化转化项目。这一项目涉及到的自聚焦透镜是光纤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器件,团队解决了卡脖子材料自聚焦透镜的产业化,当年10美元的器件价格直线下降到1-2美元。

“但是我们后来发现,除了这里被卡,还有大量芯片也被卡。那个时候大家都喜欢做下游的封装、组装,没有太多人愿意去做上游卡脖子的材料和芯片。”到了2013年,他注意到,中国芯片进口规模超过了石油,“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认为芯片特别重要,会成为国家战略资源。”

“没有芯片一定会出问题。”但早前国内投资芯片的机构并不多,“呼吁了半天发现没人做,最后只能自己上了。”2013年,米磊倡导发起了聚焦硬科技的早期风险基金中科创星。虽然他也考虑过,从经济上来说,短期可能回报不高,“因为当时有短期更挣钱的方向,比如O2O、P2P都很挣钱,但我们还是觉得要做对国家、对产业更重要的事情。”

从2013年至今,中科创星平台基金规模62亿元,已投资孵化368家硬科技企业。其中光子及半导体芯片企业已投资超150家,形成以“光电芯片”为核心的投资布局。

米磊把投资硬科技的这10年形容为从极夜到极昼的转变,当下硬科技有多火爆,当年就有多冷门。

特别是半导体领域,“我们刚开始投芯片那几年,芯片人才有10年没涨过工资,所以很多人才都流失了,流失到当时比较高薪的行业,比如软件、互联网行业。但是过了几年,芯片行业突然变得很热、很井喷,这个时候工资又涨得特别高。”

除了芯片工程师工资涨了,芯片行业也出现了当年互联网热时的问题,米磊说,一些公司改个名字说自己是做芯片的,一些不靠谱的BP(商业计划书)“飞过来”;还有一些企业短短几个月估值就从10亿窜到100亿。

当下半导体行业热度高,是创业的好时机,行业火热利大于弊,“整个半导体行业可以持续很久,但是半导体过热持续不了太久,明后年可能就会出现回潮。”米磊说,经过两三年的热度,今年半导体行业在逐渐回归冷静,行业在出现分化。

“一些打着半导体行业旗号的中低端、不靠谱的公司,在这一轮就会被淘汰掉一部分。真正有实力的靠谱公司,持续发展是没有问题的。”

在米磊看来,有热潮就会有人蹭热点。“之前过热的时候,什么公司都能融到资,现在大家会逐步回归冷静,更关注一些更优质的公司。”

对于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他建议,还是要踏踏实实去解决真正卡脖子的难题,“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半导体零部件,还有很多卡脖子领域现在还没有关注到。”此外要关注新兴领域,“面向未来20年30年之后,如果哪些领域我们没有做,会导致新的卡脖子?”

时隔十四年重新修订 科技进步法为自主创新增添动力 百亿分红等议案获通过 工业富联重申不造整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