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玉洋李正豪上海报道
在《后天》《2012》等科幻片里,人们经常能看到卫星扫视地球的镜头。随着电影镜头的步步推进,人们又可以看到一些具体位置的精准定位,并清晰地展示图像。
卫星定位,不只是电影里的炫酷,更是一门前景光明的产业。日前,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所发布的《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同比增长超16%。
作为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20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部署以来,已基本形成北斗产业体系。《白皮书》披露,伴随芯片等基础产品技术的持续突破,国内已建立并实施了北斗基础产品认证检测制度。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与运营方千寻位置方面了解到,高精度位置服务是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该公司2021年高精度位置服务相关收入达到151.9亿元,同比增长超33%;国内市场各类高精度应用终端总销量接近170万台/套,其中应用国产高精度模块和板卡的终端已超过80%。
“现在都用北斗”
事实上,北斗系统寄托了中国人自主定位导航的远大理想。公开资料显示,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启动建设;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启动建设;2013年,北斗建设进入全面提速阶段;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如今已正式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及用户段三部分共同组成,依靠55颗导航卫星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可在全球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工作,满足用户的需求。
《白皮书》显示,在交通运输行业部分细分领域,目前北斗应用比例已接近100%;电力行业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北斗应用已涉及电力行业的20多个应用场景。
张秋(化名)于2018年开始做批发、代理测绘仪器的生意,目前已是江苏省级区域代理商,其所代理的产品主要是工程建筑测量领域,所代理的品牌包括中海达、天宇、天宝、苏一光、华测等。
“现在大家都是用北斗,虽然设备搜星不只有北斗的卫星信号,还有GPS、GLONASS,但定位系统国内基本上都是用的北斗。”张秋说,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在业界是一个泛称,并不仅指美国的GPS,业内人士习惯用GPS来指所有的定位系统,哪怕搜到的信号来自北斗,也会被称为GPS。
这一说法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的印证。徐颖曾表示,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服务系统,全世界都能收到其信号;在今年4月的一场线上科普脱口秀中,她巧妙地向公众科普了“我的手机好像总是跟我说‘GPS信号弱’,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它说过‘北斗信号弱’,我的手机是不是就没有北斗”这个问题的答案。
徐颖指出,不管是百度地图还是高德地图,它们都支持北斗导航,但能不能用到北斗导航,关健看人们的手机有没有北斗芯片,目前包括小米、华为、苹果等绝大部分手机都含有北斗芯片。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支持北斗的已达3.24亿部,占国内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94.5%。
高精度定位的发展趋势
国科微多媒体事业群副总经理余方桃表示,目前已建成的北斗导航系统卫星数量可以做到满足覆盖全球的要求,另在隧道等接收信号不好的地方,也建有地基辅助系统来发射增强的北斗信号,以供设备来接收信号、完成定位。
可以说,高精度是中国北斗系统的特色服务。“受到大气误差、卫星钟差等影响,普通卫星定位精度的误差大概在10米左右,我国建设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过连续观测计算各类误差修正信息,为各类智能设备提供了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千寻位置方面表示,高精度定位服务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无人机、农机自动驾驶、智慧施工、测绘仪器、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
千寻位置方面还指出,高精度定位服务于2021年开始大范围面向手机、共享单车等大众应用领域展开试点,譬如在手机领域,其联合华为、高德地图,历时19个月在业内率先打通了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到手机终端和移动应用的全链路,据悉支持千寻位置高精度车道级导航能力手机的出货量已超过2000万部,覆盖华为、荣耀、小米、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十余款最新机型。
在面向大众消费的民生领域,北斗系统也正在向共享经济推进。“目前共享单车品牌整体采用的是华大北斗多系统双频高精度SoC芯片(系统级芯片)HD8040系列,具备高灵敏度、高容错率、低功耗的特点,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可实现基础的电子围栏、入栏结算、停车指引、禁停区划设、定点停放等功能。”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华大北斗董事长兼总经理孙中亮表示,北斗高精度定位在共享出行领域作用明显,是解决当前共享单车无序停放这一城市治理难题最合适的技术手段。
2021年,随着“新基建”战略的推动,加速了北斗系统融入自然资源、通信、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北斗系统在行业及大众消费领域已实现较大规模应用,在某些重点领域已呈现标配化应用态势,北斗高精度时空智能服务,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有望进一步带动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应用发展。
开放与自主并进
徐颖提到,为了提高民用用户对所有导航系统的使用,北斗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在设计上采用兼容原则,允许不同系统之间的信号进行互操作;除了开放兼容之外,北斗系统的另一个关键原则是“自主”,即所有天线、射频、基带、原子钟和用户终端100%国产化。
据了解,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上游为基础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环节,是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主要包括芯片、模块、板卡、天线等;中游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各类终端集成产品和系统集成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等;下游则是基于各种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及运营服务环节,主要包括无人系统、医疗健康、防疫消杀、远程监控、线上服务等。
头豹研究院一份研报指出,卫星导航芯片主要包括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及射频基带一体化集成芯片等,其中射频芯片成本较高,而基带芯片主要专利由博通等国际企业掌握,专利壁垒较高。
“中国卫星导航芯片企业受益于中国政府政策扶持及技术突破等因素,芯片研发及规模化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结合企业自身全产业链闭环的战略布局,凭借产业协同效应及规模效益,有望在成本控制层面缩小与全球一流厂商的差距,打破卫星导航芯片技术及成本壁垒。”该研报指出。
根据《白皮书》数据,2021年国内厘米级应用北斗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持续增长,达到120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