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车圈”那些事儿:万亿宁王,兼并重组,锂涨价...

日期:12-24
宁德时代锂电池汽车

2021“车圈”那些事儿:万亿宁王,兼并重组,锂涨价...

记者/孙磊李硕黄辛旭孙桐桐

回望2021,有哪些瞬间令汽车人动容?有哪些事件令业内震撼?

为此,我们精心梳理出2021汽车十大关键词,与读者一起回顾汽车圈儿的2021年。

2021汽车十大关键词

2021“车圈”那些事儿:万亿宁王,兼并重组,锂涨价...

关键词六:万亿宁王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极速拉升和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令电池企业从幕后走入台前,收获资本市场和舆论的高度关注。

宁德时代(300750.SZ)作为其中代表,不仅在产销量上屡创新高,市值也一路高走,拿下创业板头名位置。截至12月17日,宁德时代今年以来股价上涨81.93%,市值突破1.5万亿元,位列A股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的强势表现在动力电池相关个股中并非特例。据wind数据显示,自年初以来,锂电池指数已上涨90.56%。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欣旺达(300207.SZ)等多只个股年内均收获逾40%涨幅。

制表:每经记者李硕

制表:每经记者李硕

不仅如此,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如锂矿、锂电池正负极、锂电池电解液等板块今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皆可谓“炙手可热”,年内涨幅均超100%,居板块涨幅榜前列。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狂热”有其基本面依据。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16.2 GWh,同比增长116%。其中,宁德时代电池装机量同比大涨188%至67.5GWh,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23.4%增长至31.2%。比亚迪电池装机量(002594.SZ)同比增长近两倍至18.4GWh,市场份额提升2.3个百分点,排名第四。中航锂电和国轩高科分别位列第7、8位,动力电池装机量均增长近1.8倍。

国内市场方面,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今年1~1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为128.3GWh,同比累计上升153.1%。其中,装机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和LG新能源,五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83.1%。

2021“车圈”那些事儿:万亿宁王,兼并重组,锂涨价...

制图:每经记者李硕

为抢占不断高涨的市场需求,各大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开启扩产之路。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在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已宣布的未来5年新增产能就超过2TWh,约为今年装车量的20倍。与前一轮扩产的明显区别是,新增产能的规模从10GWh级迈向100GWh、1000GWh(TWh)级。

尽管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迅猛,但业内普遍认为行业未来仍存广阔空间。据光大证券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可达623GWh,国内装机量可达312GWh,相较今年均有逾4倍增幅。

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有关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扩张和激烈竞争还将持续。

关键词七:兼并重组

随着国内车市竞争愈发充分,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车企处境艰难,兼并重组成为其出路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共有67家公司公告完成85起并购事件,完成并购的公司数量占上半年整个汽车行业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为32.37%,并购重组涉及的资金约216.16亿元,其中华晨集团的兼并重组进展颇受资本关注。

今年8月,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即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召开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会上对宝马(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意向投资人以16.33亿元收购“中华”品牌汽车生产相关部分资产及华晨制造100%股权等三项议案,经由债权人表决全部通过。

此后,华晨集团破产重整计划草案先后两度延期。12月3日,华晨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金杯汽车(600609.SH)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沈阳市汽车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出具的《告知函》,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华晨汽车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计划草案提交期限延长至2022年6月3日。

制表:每经记者李硕(数据整理自华晨中国财报)

制表:每经记者李硕(数据整理自华晨中国财报)

公告显示,目前有关方尚未推出对华晨集团重整的全部计划和方案,华晨集团能否重整成功存在不确定性。重整方案可能对金杯汽车股权结构、控制权等产生一定影响。

与仍存变数的华晨集团不同,此前长时间处于停产状态的众泰汽车于近期迎来“曙光”。12月1日,*ST众泰(000980.SZ)发布公告称,已收到金华中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众泰汽车重组计划,同时终止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组程序。

根据重整计划,*ST众泰将依法清偿债券、债务,重整投资人合计受让约12.27亿股转增股票,提供8亿元资金用于支付重整费用、清偿债务、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财务投资人则以1.5元/股,合计受让8亿股转增股票,共计支付12亿元,用于支付各项费用、偿债以及再发展。

制表:每经记者李硕(数据整理自公开资料)

制表:每经记者李硕(数据整理自公开资料)

据了解,在重整计划获得法院批准之后,众泰汽车重整投资人将从恢复优化传统业务、升级拓展新业务等方面进行经营方案的整合。在扩展新业务方面,众泰汽车将侧重发展网约车及微型电动车市场。

破产重组以外,部分车企选择变卖资产自救。比如北京现代因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其位于北京顺义的第一工厂于今年正式“易手”。10月,理想汽车正式宣布接手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整体项目投资超过60亿元,于2023年年底投产。

据了解,北京现代第一工厂2002年底起投入生产,年产能30万辆,曾生产索纳塔、途胜、瑞纳、伊兰特等车型。因销量下滑,该工厂于2019年4月就已停产,成为闲置产能。此前,北京现代第二工厂也被曝出将遭售卖传闻,不过官方随后予以否认。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北京现代一家车企,今年以来广汽三菱、长安马自达等多家合资品牌销量均遭遇不同程度下滑。面对来自主流合资品牌甚至豪华品牌的“降维打击”及头部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上述合资车企的处境愈发艰难,已经出现了逐步被边缘化的迹象。

事实上,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愈发成熟、竞争日趋充分,留给研发制造竞争力有限的车企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有观点认为,未来我国汽车产业从整体上看将面临产能过剩风险,竞争力不强的车企可能会被市场淘汰,产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八:人才重构

进入2021年,逐步站稳脚跟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正在加速“招兵买马”。

今年以来,原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正式入职小米汽车;前福特中国电动车事业部首席运营官朱江加盟集度汽车;华为汽车BU首席功能安全专家佘晓丽则选择加入蔚来担任算法研究的内部专家……越来越多的汽车人才开始涌向电动智能车赛道。

据汽车行业猎头透露,为吸引更多人才,造车新势力在软件研发、自动驾驶等岗位的薪资会较传统车企高出30%~100%不等。

面对“新四化”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变革,主流车企也在2021年加强调整企业人才结构。减少员工缩减成本,向未来新赛道投资已成为不少汽车制造商的选择。

如,今年11月初,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在大众举办的员工会议上表示,大众未来的工作岗位会再次减少,汽车发展方向应该是电动化和数字化。在此之前,HMC">本田汽车、福特汽车都为了转型而推进员工换代。如,本田汽车针对55岁以上员工征集了2000多名提前退休人员。

汽车人才重构背后,汽车的边界也在拓宽和重塑。一方面全新的汽车不再是变速箱、发动机构成的机械产物;另一方面,汽车的作用也由代步工具开始向出行空间转变。

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分析,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科技人才需求量为9.2万~11.6万人,而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才存量约为7.2万人,当年高校可供给人才仅为7300人,人才净缺口达3.7万人。

制图:每经记者黄辛旭

制图:每经记者黄辛旭

“人才荒”之下,“高薪”成为车企挖人的重要特点。据主机厂的HR与汽车行业猎头透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研发岗位的应届生税前工资普遍在1.2万~1.6万元之间,甚至还有股票期权的激励。BOSS直聘网站显示,系统基础软件工程师、智能座舱、AI算法工程师等成为蔚来、上汽集团、奇瑞汽车等企业的热招岗位。其中,蔚来为通信网络首席架构最高开出18万元月薪;奇瑞汽车为ADAS软件开发经理最高开出7.5万元月薪。

制图:每经记者黄辛旭

制图:每经记者黄辛旭

即便重金挖人,行业中复合型人才和优秀的跨界技术人才短期缺口仍旧较大。无法招聘到对口员工时,拥有创新、用户导向能力的人才成为车企看重的“潜力股”。从短期来看,盘活现有的存量人才成为车企最行之有效的策略。而从长期来看,培育新的人才将是企业、高校发力的重点。

关键词九:锂涨价

2021年,锂站上了风口。

上海有色金属现货价格显示,12月20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24.15万元/吨,价格单日涨幅3500元/吨。11月末电池级碳酸锂每吨价格突破20万元,12月价格继续走高,本月累计涨幅超18.38%,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更是超400%。

据悉,碳酸锂处于锂产业链的中游——冶炼加工环节,主要用于生产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中的中低镍正极材料。2021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两旺,渗透率快速提升;储能行业也高速发展;上游原料锂及电池产量供不应求;叠加我国锂进口依赖度高,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海外锂矿扩产并未达到预期,锂价便在供需紧张之下,一路飙涨。

与锂价一同上涨的还有锂资源个股股价。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收盘,10余只概念股年内股价已翻倍。江特电机(002176.SZ)累计上涨464.34%,涨幅居首;西藏矿业(000762.SZ)以287.83%的涨幅次之;西藏珠峰(600338.SH)、兆新股份(002256.SZ)、西藏城投(300432.SZ)等个股涨幅也均在200%以上。

制表:每经记者孙磊

制表:每经记者孙磊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16GWh。按照1万吨碳酸锂加工产能可满足15GWh电池需求估算,将衍生出101万吨的碳酸锂产能需求。目前整个锂资源行业已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价格持续上行。未来随着供需缺口的拉大,市场供应与价格演变形势将更加严峻,相关企业正在加紧扩产。

2021年12月9日,天奇股份(002009.SZ)在互动平台表示,自2021年8月扩产后,公司碳酸锂的产能可达每月180吨~200吨。除此之外,11月至今,已有富临精工(300432.SZ)、川发龙蟒(002312.SZ)、中银绒业(000982.SZ)、天原股份(002386.SZ)等1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拟加速磷酸铁锂相关项目投建扩产,预计将对上游锂需求形成提振。

与此同时,锂资源的全球竞争也进入白热化,产业链相关公司纷纷开启“夺矿”之旅。2021年,西藏珠峰与阿根廷萨尔塔省政府正式签署了《萨尔塔省盐湖资源工业化开发项目投资协议》,公司在阿根廷规划总投资额17亿美元的两个盐湖开发项目正式启动;赣锋锂业(002460.SZ)通过全资孙公司荷兰赣锋向国际锂业收购其持有的Litio公司8.58%股权。

2021年7月到9月,宁德时代(300750.SZ)和赣锋锂业还围绕总部位于温哥华的千禧锂业的收购上演过一场“截胡之战”。不过在11月,加拿大锂业公司美洲锂业宣布将以更高价格收购千禧锂业,宁德时代也处在了被“截胡”的位置。而对千禧锂业高品位锂盐湖资源的争夺也从侧面印证当前锂资源处于供需紧张状态,价格不断攀升的局面或将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锂资源有限及锂电池供不应求及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锂电池概念的上涨。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2021年以来,锂电池概念指数期间累计涨幅高达80.82%,远远超过同期大盘涨幅,板块内超八成个股期间累计涨幅跑赢大盘。

制表:每经记者孙磊

制表:每经记者孙磊

具体到个股方面,截至12月20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年内涨幅达85.55%;亿纬锂能(300014.SZ)股价年内涨幅达59.80%;国轩高科(002074.SZ)股价年内涨幅达44.25%;鹏辉能源(300438.SZ)股价年内涨幅达94.95%。

东方证券认为,未来锂电材料和锂电池将长期处于高增长,而高增长的需求与部分材料产能扩张受限的矛盾长期存在。“矛盾的变化”在未来的3~5年内会成为汽车电动化趋势加速完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整个产业链较好盈利水平将为常态,而较好的盈利水平与产能的快速扩张两者相互促进,能耗、环保等外部因素致使扩张受限也将相伴随,企业长期处于出货量高增长而盈利水平相对乐观的大环境下。

关键词十:固态电池成新风口

进入2021年以来,固态电池正成为不少车企和电池企业新技术路线的方向。

据了解,固态电池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更安全、能量密度也更高、循环性能更强,所以固态电池被业内认为是较为理想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体系。

工信部在《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到2025年、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需分别达到400Wh/kg、500Wh/kg。”

公开数据显示,液态电池能量密度上限或为350Wh/kg,难以满足能量密度提升的最终要求。此外,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容易发生电解液泄露、电极短路等现象,且液态锂离子电池使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提升能量密度,安全性受到诟病,固态电池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安全性能更好。

制图:每经记者孙桐桐

制图:每经记者孙桐桐

随着固态电池成为风口,奔驰、宝马、福特、丰田等传统跨国车企巨头着手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宝马集团计划于明年开始进行固态电池原型车的测试与集成,计划于2025年前推出原型车,2030年前量产;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于2022年开始测试固态电池原型,未来五年内量产上路;大众汽车集团则宣布将在2025年使用固态电池;福特汽车将于明年开始测试产品,2025至2030年间进入道路实测;丰田汽车计划到2030年前,全固态电池要实现持续的、稳定的生产;日产汽车则计划到2028财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型。

此外,国内车企和电池供应商也将目光瞄准固态电池技术。如,蔚来汽车将于2022年四季度推出搭载半固体电池的车型;首批搭载赣锋锂业半固体电池的东风E70,预计将在今年春节前交付。同时,赣锋锂业也在加紧第二代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不同于第一代固态电池,第二代固态电池基于高镍三元正极、含金属锂负极材料。目前该产品能量密度超过350Wh/kg,循环寿命接近400次。

制图:每经记者孙桐桐

制图:每经记者孙桐桐

此外,北汽蓝谷也宣布完成了第二代固态电芯开发、电池系统台架测试验证和整车搭载验证。同时,规划中的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计划匹配极狐品牌新车型,开发一款高安全(不见火)、高能量密度(电芯能量密度360Wh/kg)的固态电池,目前处于车型项目立项过程中。

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入局,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应用也在快速推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固态电池真正投入大规模商业应用大概在2025年~2030年。当前,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上限大约是300Wh/kg。2025年将出现与现有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大体相当的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030年后,将出现第二代采用新型正负极材料的全固态电池,比能量会提升到500Wh/kg。

2021汽车十大关键词点评:

师建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2021“车圈”那些事儿:万亿宁王,兼并重组,锂涨价...

2021年对国内汽车行业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回望这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幅提升”、“碳中和”、“锂价疯涨”和“固态电池”都是汽车领域的关键词。

“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的增长速度。按照现在的数据,今年我国新能源车达到300万辆的销量是可以期待的。明年,我认为国内新能源车还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师建华表示。

数据显示,自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就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仅上半年累计产销量就双双突破120万辆,与2019年全年销量持平。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也由今年年初的5.4%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9.4%。而在今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超12%。

师建华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产业链逐步完善,消费者认可度也得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市场化发展阶段。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尤其是锂资源今年可谓站上了风口。

上海有色金属现货价格显示,12月20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24.15万元/吨,价格单日涨幅3500元/吨。11月末电池级碳酸锂每吨价格突破20万元,12月价格继续走高,月内累计涨幅超18.38%,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更是超400%。

“锂涨价既是影响电动汽车市场化发展的供需矛盾问题,又给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电池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师建华认为。

同时,固态电池也在今年迎来新的风口,各大车企、电池供应商都在纷纷布局。“固态电池是电动汽车技术和产品升级的机会,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竞争的新赛道。”师建华表示。

而对于“碳中和”,师建华认为,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汽车产业也在加速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碳中和”将助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2021“车圈”那些事儿:万亿宁王,兼并重组,锂涨价...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缺芯”、“国产智能车崛起”和“人才重构”都是汽车领域的关键词。

“‘缺芯’对汽车产业影响巨大,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一方面,汽车产量受到了影响,暴露了国内汽车产业链的短板;另一方面,‘缺芯’也提醒了我们要加大产业安全意识,并促进了自主芯片的崛起。”崔东树认为应该客观看待芯片供应短缺事件。

“缺芯”浪潮下,崔东树认为受到芯片短缺影响较大的是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而自主品牌则在一定程度上迎来了“逆袭”的机会。

“自主品牌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表现很亮眼,这与豪华车形成了差异优势。国产智能车的崛起推动了消费观念的变化,豪华车和合资品牌燃油车在用户基盘上的优势已经被国产智能车冲淡。自主品牌未来在高端市场竞争中也会占据一定的优势。”崔东树说。

伴随着智能车的普及,崔东树认为整个汽车人才结构也会迎来剧烈的变化:“原来传统燃油车的知识结构、产品设计理念,以及人才管理理念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汽车行业面临着研发体系和人才管理体系的更新,人才重构正在进行时。”

曹鹤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2021“车圈”那些事儿:万亿宁王,兼并重组,锂涨价...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认为,“万亿宁王”和“华为概念”值得关注。

“今年包括宁德时代(300750.SZ)、华为概念股的小康股份(601127.SH)等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均比较亮眼。其中,宁德时代在2021年实现了市值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不过,曹鹤认为,近期宁德时代的股价已经在回落,这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上游的动力电池领域已在降温,资本市场最近两年对新能源汽车股的炒作已经透支,最起码是透支了明年上半年的估值。

“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资本市场的重点应该是氢能,马上要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将是催化剂。”曹鹤预判。

此外,2021年华为虽已数次辟谣不造车,但还是引发资本市场异动,比如华为概念股中的小康股份走势就较为良好。但曹鹤认为,当前多个华为概念股之间的股价还是有分化,这与小康股份的“身份”有关,其实资本市场已经提前嗅到了某种趋势。

对于兼并重组,曹鹤认为,今明两年可能只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涉及不到整个汽车行业。随着2022年合资股比限制的放开,预计接下来一些头部的合资企业会有所行动。

人民财评:探店不是“探钱”,不容乱象狂奔 监管出手特斯拉“秒怂”:软件迅速更新 禁止乘客在行驶时玩游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