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能源车险终于来了:首次承保车外设备保费或小幅下降
如何在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投保经验数据累积较少的情况下科学设计保险产品,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新能源车险终于来了。
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下称《条款》)。在保险责任上,《条款》既为“三电”系统(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提供保障,又全面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使用场景。在条款开发上,《条款》既考虑当前的主流技术路线,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业态留有创新空间。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整体而言,在当前车险行业存量竞争激烈,经营利润微薄的背景下,新能源专属车险无疑打开了全新的增量市场。对保险公司而言,新能源专属车险有助于更精准的定价,从而缓解赔付压力、提升经营利润;对消费者而言,新能源专属车险填补了传统车险保障不足的痛点,有助于消除消费者购车疑虑并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与传统条款相同导致赔付居高不下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新能源汽车产业突飞猛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12.7%,呈逐月抬升态势。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车的新车销量达总新车销量的20%;到2035年,纯电动车成为新车主流。
新技术带来新挑战,新能源汽车以动力电池作为储能装置,车辆辅助设备延伸至充电设施,在车辆使用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交通意外风险,动力电池起火、爆燃引发的重大事故构成新的风险因素,对于这些风险,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在保险保障和保险服务上实现升级换代。
“新能源车在车身结构、动力系统、维修保养等方面均较传统燃油车有较大区别,呈现差异化的风险特性,近两年新能源车与传统车险采用相同条款导致赔付居高不下。”某财险公司负责人坦言。
申万宏源保险行业分析师葛玉翔表示,汽车行业加速转型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生产的趋势势不可挡,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动新能源车险需求释放。当前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的承保积极性相对较差。一方面,车险综改推广后保险公司亟待提升承保业务品质;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出险率远高于传统燃油车,赔付数据仍处于数据积累阶段,保险公司整体处于定价被动状态。新能源车险是连接新能源汽车与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有效化解车主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险保障需求与保险公司供给端积极性较差之间矛盾将是行业的共同课题。
因此,如何在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投保经验数据累积较少的情况下科学设计保险产品,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车险首次承保车外固定辅助设备
新能源车险纯风险保费价因素与传统燃油车存在较大差异。葛玉翔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从车因素看,核心零部件电池风险突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约占整车成本的60%,维修工时费和配件费用高、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导致理赔成本高于传统燃油车。动力电池约占整车成本的40%并伴有一定的自燃风险,若遭受碰撞,可能无法局部修理而需要更换整个电池组。同时车企议价能力较强,保险控制维修成本难度较大。
从人因素看,驾驶员未适应车身结构造成的驾驶习惯影响较大(如应用单踏板模式和动力回收系统、低速行驶时的噪音较低等),驾驶员对于新能源汽车养护和修理知识的匮乏,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养护不当、充电不当等问题。
从地因素看,充电桩缺乏行业规范使新能源汽车风险复杂化,公共充电桩风险高于私人充电桩。自动驾驶技术的潜在风险较高。
《条款》结合新能源汽车充电使用的特点,开发《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既涵盖本车损失,又包含充电桩等辅助设备自身损失以及设备本身可能引起的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集中解决新技术应用中,辅助设施产生的风险。这是车险首次承保车外固定辅助设备,是车险领域内的一次创新和探索。
《条款》以列明式的表述,突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构造特征。如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等,文字内容一目了然,方便消费者阅读理解。同时,将保障范围扩大至车辆特定的使用场景,如自助充电、专用车辆工程作业等,升级优化传统车险的内涵与外延,增强了条款的适用性、针对性。
结合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的风险,设计《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承保由于外部电网输变电故障、电流电压异常等导致的车辆损失,通过保险机制,分散风险。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表示,相较传统燃油车条款,《条款》核心从保险责任和附加险等方面差异化设计新能源车条款:明确新能源车专属保障范围和免除责任,增加特定保险责任包含起火燃烧、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所有出厂时的设备等;而免除责任也明确新能源车因电池衰减或充电期间外部电网故障导致的损失不赔;提供针对新能源车的多样化的专属附加险保障,通过新设电网故障险、自用充电桩损失险等13个特定风险给予责任补偿,提升新能源车的风险保障。
车企将成车险服务链条重要参与者
刘欣琦判断,预计《条款》下新能源车的基准保费相较现行综改的基准保费小幅下降,同时新能源车特定保险责任有所增加,因此新规实施对财险公司的保费和盈利将有小幅负面影响,但总体影响有限。考虑到当前行业新能源车的赔付率普遍高于传统燃油车,若要实现新能源车的盈利费用空间相对较小,预计费率更具优势的龙头保险公司更为受益。一方面,大型保险公司固定费用摊薄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大型保险公司直控渠道占比更高,手续费相对较低。
根据新能源汽车销售、保有量、承保数量、车均保费(元)来预测未来十年新能源车险的保费规模。葛玉翔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达1046万辆,保有量达3565万辆,车均保费保持相对稳定,预计2021年将达348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4.2%;预计2025年保费规模将达1543亿元,增速将进一步提升,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15.7%;预计2030年保费规模将达12790亿,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31.3%。
对于市场竞争格局,葛玉翔有着类似的观点。当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普遍超过85%,行业面临较大承保亏损压力。中小公司因定价能力较差,客户筛选能力较弱,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超过110%;头部公司凭借自身在定价、客户储备和厂商合作能力的天然优势,基本保持承保盈亏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艾瑞咨询的报告指出,传统车险经营模式是以渠道为核心,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虽然在车险综改背景下,保险公司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定价自主权,能够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进行差异化定价,但是由于保险公司无法掌握车主用车数据,因此在产品设计上仍然是“从车”的离线定价方式。
在智能汽车时代,数据的价值将会被最大程度地利用,在数据安全合规的前提下,车主的驾驶行为、行驶里程、用车时长都将成为车险定价的重要依据,从而提供给车主个性化的车险产品。基于传感器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解析,智能汽车能够有效干预危险驾驶行为,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控制车险赔付率。在理赔阶段,行车过程数据能够辅助保险公司远程认责定损并推荐修理厂,从而提升保后服务效率。因此,在全新的车险服务链条下,车企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占据车险运营的主导权。
(作者:李致鸿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