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原诚寅:国产汽车芯片崛起要靠研发与制造双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韩忠楠
近期,受马来西亚疫情影响,全球汽车芯片的供应再度收紧,多家整车企业的生产受到了影响。不久前,蔚来在公布其8月销量时,特别提及了受马来西亚及国内等地的疫情影响,导致公司个别零部件供应受限,严重影响了8月的交付量。
在汽车芯片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时,整个行业对于国产汽车芯片的崛起开始抱以更高的期待。日前,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详解了国产汽车芯片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原诚寅表示,目前在汽车芯片的关键技术上,国产企业与海外公司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已明显缩小。不过,在研发层进行突破后,国产汽车芯片企业还面临着生产制造的瓶颈。目前国内能够承担车规级芯片制造的企业非常之少,因此国产汽车芯片的崛起,要靠研发和制造的双重提升。
芯片短缺
给车企带来多重压力
在马来西亚疫情出现反复后,有相关预测显示,今年全球汽车产量最终损失或上升至700万辆,尤其是8月,将造成中国近90万辆的整车生产受到影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一项数据,这种影响已经有所显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企业旬报情况预估,2021年8月,汽车行业销量预估完成171.1万辆,环比下降8.2%,同比下降21.8%。
原诚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汽车芯片的生产链条很长,从材料到研发,再到光刻、封装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分散在全球各地。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使得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了,则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波及。
“即便是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没问题,在当前的疫情影响下,运输也是一大难题。”原诚寅表示,汽车芯片是比汽车产业更要全球化的产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预计今年汽车芯片的供给不会很乐观,到明年上半年可能还会处在调整期和风险期。
不过,原诚寅也强调,尽管汽车芯片的供应非常紧张,但车企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途径进行调节和平衡的。
“汽车的生产是存在一定的缓冲带的,但整体的缓冲带长度是有限的。”原诚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除了生产上的压力巨大,车企也在面临着汽车芯片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据他透露,目前不少芯片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50%,价格的上涨会直接传导至车企端,但车企并不会将其转移至消费终端,因此大部分价格的上涨,都是由车企消化,导致车企的压力进一步加剧。
研发与制造水平需双提升
在全球汽车供需紧张的大背景下,整个行业迫切希望国产汽车芯片可以加速崛起,这不仅可以缓解汽车产能的压力,更大程度上也会避免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卡脖子”的难题。
然而,从现状来看,国产汽车芯片上车比例仍然不高,规模化替代仍需一定的时间。原诚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由于车规级芯片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较高,其上车周期相对较长,还要经过大量测试验证环节,整个流程短则一年,长则几年。虽然目前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高度关注芯片的问题,但真正实现国产替代,最理想化的情况也需要2~3年。
此外,原诚寅透露,目前国产汽车芯片从技术角度来说,与海外的差距已经在缩短,尤其是以地平线、黑蚂蚁为代表的芯片公司,均在AI芯片上进行了极大突破,但从总体来讲,国产芯片的制造环节却仍然面临着难题,不少国产汽车芯片厂商设计的芯片,仍然要拿到海外进行生产,要实现真正的国产化,在制造环节也需要进行提升。
“目前汽车芯片行业所面临的难题,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产业链各方的携手。”原诚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自去年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芯片联盟”)成立以来,就一直在致力于加速国产芯片的发展,缓解产业链的供需矛盾。
具体来说,芯片联盟主要围绕着以下几方面做了诸多工作。首先是推出了汽车芯片的商用保险,让车企敢于使用国产汽车芯片;其次是协同产业链各界,共同推动汽车芯片的标准体系建设。
原诚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我国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已经启动,预计会在年底有相关成果对外发布。
除此以外,芯片联盟也在积极推动汽车芯片的测试验证流程,促进汽车芯片厂商与整车企业的上下游供需对接,包括联合开发等等,以增强彼此的互信互认。
原诚寅认为,汽车芯片短缺,让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认识到:车企与芯片公司的关系,早已不再是甲方和乙方,大家更多的是战略合作伙伴,只有密切联系、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供应。目前,已有很多整车企业深度地认识到汽车芯片的价值和对产业链的重大影响,正在加速和汽车芯片公司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