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汽车“强芯”来日方长
因受疫情影响而导致的汽车芯片供应紧张仍未缓解,业界普遍的看法是,即便此次“缺芯”得以缓解,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亦不可逆转,中国汽车半导体行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众所周知,芯片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实现汽车信息感知及控制的前提。随着汽车“新四化”技术不断落地与渗透,全球汽车业对芯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将达到45%。然而,芯片是技术壁垒最高、全球集中度最高的产业也是不争的事实,全世界的芯片都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设计、生产。其中,车用半导体市场几乎都掌握在英飞凌、瑞萨、恩智浦等欧日美芯片厂商手中,目前汽车芯片国产化率尚不足5%。
多家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出,疫情影响海外芯片供应,短期部分车企产能或将受限,中长期更多的反映出国内汽车芯片亟须自主替代的趋势,这一趋势也有利于国内自主芯片企业及自主研发企业加速发展。在汽车芯片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国产芯片或将迎来良好机遇。据悉,目前在芯片封装测试方面,中国企业已经迎头赶上,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也有所提升。随着全球芯片供应商陆续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国内芯片供应商的订单量出现井喷式增长,相关制造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外不少车企开始向国内芯片厂商采购。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也已闻风而动。尽管相较于国外芯片企业,国内芯片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资本市场仍对其青眼有加,芯片板块持续上涨,个股股价水涨船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研发和产品设计上,国内芯片企业仍有差距,特别是在高端芯片领域,目前动力系统、底盘控制等关键芯片均被国外巨头垄断。长远来看,中国汽车芯片企业的崛起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中高端应用增量市场。业界普遍认为,此番汽车芯片供需失衡,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步伐,许多国内汽车半导体企业在不同产品和领域实现零的突破,甚至实现量的释放,希望这些企业能珍惜时间窗口,在市场突破的同时继续车用芯片研发创新,将国产汽车芯片替代之路坚持走下去,建立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打破行业壁垒,补齐行业短板,实现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自主安全可控,并推动我国成为全球汽车芯片的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
在寄望中国芯片企业加强创新突破的同时,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也要敢于尝试国产芯片替代。可以看到,当下不少车企联合芯片企业共同研发,以加速国产芯片替代。而从长远发展来看,自主研发或将成为中国车企解决芯片问题的关键。在此次芯片危机袭来之际,早已布局半导体业务的比亚迪曾表示,由于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布局很早,自主研发、适应性强,几乎不受这次全球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此外,广汽集团等车企也在加大对芯片产业链投资的同时,自主研发空调控制器等车规级芯片,目前部分电子控制器产品已形成初步的国产化推进方案,其中包括智能网联领域的部分高端芯片,进一步补强产业链。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芯片产业与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协同贯通、紧密合作,随着这两大产业的对接与融合,共建创新联合体和产业生态圈,未来汽车也在逐渐显露全新的模样,而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也将面临巨变。正如业界资深专家罗清启所预言,我们从通信行业里站起来的巨量的半导体和软件将会被装到汽车上,中国汽车产业完全可以在一个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思忖过的空间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