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是华为为万物互联时代开发的操作系统,随着接入鸿蒙系统的企业和产品越来越多,私域生态将逐渐趋于消亡?
文:王爽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来源:中外管理传媒
6月初,华为正式发布鸿蒙2.0系统。随后“鸿蒙概念”引爆市场,一周内鸿蒙系统的升级用户就突破了千万。在产业链层面,不同行业的多家公司纷纷表态支持鸿蒙。据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介绍,目前已有300+应用和服务伙伴、1000+硬件伙伴、50万+开发者共同参与到鸿蒙生态建设中。2021年内还将有40多个主流品牌成为鸿蒙体验的新入口。
面对华为鸿蒙系统猛烈的发展势头,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按照当下的节奏,在2021年有望超3亿华为用户用上华为鸿蒙系统。
近日,华为方面再次发声,将之前预估的年底之前3亿台适配设备数量增加至4亿台。
显然,华为方面之所以如此有信心,除了央视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为鸿蒙系统公开发声力挺之外,最重要的是基于鸿蒙系统本身的优势。
但热闹的场面中,一众手机厂商却表现的相当冷静,几乎集体噤声。没有手机厂商加入的鸿蒙生态圈能否玩得转?家电企业积极加入鸿蒙系统,又是出于何种考虑?万物互联的大幕已然拉开,私域生态将逐渐消亡?
家电企业为何扎堆接入鸿蒙?
鸿蒙2.0系统发布后,最先有动作的不是手机厂商,而是家电企业,其中不乏美的和格力这样的巨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对外公开表示:“格力将在未来接入鸿蒙系统!”美的则是第一个推出搭载鸿蒙系统的家电品牌,截至2020年12月底,美的家用电器已有7大类12个产品搭载了鸿蒙系统。
为何家电企业如此积极地加入鸿蒙生态圈?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表示,家电企业和汽车企业加入鸿蒙生态圈的积极性明显高于手机企业。就家电企业而言,智能家居是大势所趋,但是发展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统一的接入、控制标准,而鸿蒙操作系统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所以,家电企业都表现出空前的积极姿态。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家电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布局IoT(即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家电企业接入鸿蒙系统,“智能家居就拥有一个统一的接入标准和操作标准,未来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家电产品,就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互联互通。”刘步尘告诉中外管理,“预计随着众多家电企业的加入,不久人们会发现,智能家电比原来好用了。”
当然,众多家电企业的加入,也为智能家居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了可能。而智能家居场景作为华为智慧生活战略中关键的一环,鸿蒙生态不仅为传统家电行业注入了智能化基因,更提升了家电产品的溢价能力。这对利润比刀片还薄的白色家电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可以预见与华为合作的家电头部企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家电行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强强联合之下,未来的想象空间无限宽广。
而当下,谁会最先受益?东莞证券在研报中称,预计短期内鸿蒙系统会对小家电产品销售产生推动作用。因为小家电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需求高。但对大家电和厨电而言,市场饱和度高,产品需求主要靠房地产市场拉动,短期内鸿蒙系统对其推动作用将小于小家电产品。
“手机是鸿蒙的主要战场,但不是鸿蒙的唯一战场”
目前手机仍然是最方便的智能家居“遥控器”,但加入鸿蒙生态圈的选手中,少见手机身影。面对友商的噤声,华为方面表示,未来鸿蒙系统的开源项目发展以及维护都将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成员来共同完成,所有的友商都能够平等地从这里面获取代码,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
据了解,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由工信部主管。华为相关负责人还透露,“全球有兴趣、有需要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该项目,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但此举并未打消友商顾虑,小米、OPPO、VIVO们目前仍对鸿蒙生态抱有审慎态度。
而此前,华为表示16%的市场占有率是鸿蒙的生死线,手机厂商不参与,鸿蒙生态玩的转么?
对此,刘步尘表示,“手机是鸿蒙的主要战场,但不是鸿蒙的唯一战场。”手机厂商对鸿蒙的参与度不高,并不会影响鸿蒙生态的发展。因为鸿蒙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入口并不只有手机一种产品,所有接入这个系统的产品都可以成为入口。因此,其对手机的依赖性并不高。
但多产品、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就意味着必须实现跨设备互联互通。如何将多个设备融合成一个“超级终端”?
以前有个段子:“张总,您在家里的电脑上按了CTRL+C,然后在公司的电脑上再按CTRL+V是肯定不行的。即使同一篇文章也不行。多贵的电脑都不行。”当初张总的困扰,如今不再难以实现。
而鸿蒙的出现,本身就是华为对其智能硬件生态的一次梳理。通过生态圈最大限度利用起人们家里的所有终端,让手机当好“遥控器”。
有业内人士指出:“鸿蒙系统的核心是突破硬件之间的限制,将每个硬件的优势发挥出来。例如,让手机充分发挥通讯的优势,让平板充分发挥手写笔的优势,让电脑充分发挥输入便捷的优势,让智慧屏充分发挥大屏的优势。”
随着汽车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智能硬件”,一部手机、一块手表或者一副眼镜可以控制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跨设备协同将成为今后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但现阶段智能硬件的“碎片化”,依然是跨设备协同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虽然大量家电、可穿戴设备、车辆产品都尽可能兼容更多跨厂商协议,如今家电品牌也积极加入鸿蒙生态,但跨品牌兼容仍将是长路漫漫。华为阵营跟小米阵营实现互通,或许是我们难以相见的场面。
万物互联大幕拉开,私域生态逐渐消亡?
鸿蒙正式问世是万物互联大幕的开启,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虽然整个生态链完善起来还需要时间。但是,从“不能”到“能”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刘步尘告诉中外管理:“事实上,在鸿蒙问世之前,许多家电企业、手机企业、互联网企业,都搞了自己的系统。但是,由于这些系统仅限于自己品牌的产品使用,无法和其他品牌的产品协同,因此这些生态属于私域生态。而鸿蒙系统则是一个公域生态,随着接入鸿蒙系统的企业和产品越来越多,私域生态将逐渐趋于消亡。”
此前,兴业证券在《华为鸿蒙深度研究》的研报中写到,“鸿蒙系统在分布式部署、时延和流畅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最大短板是生态。”“构建一个成熟生态的成败是鸿蒙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所在。”
电信观察人士马继华认为,在目前情势下,鸿蒙从一个系统真正成为一个生态,一方面要力争更多的行业企业甚至竞争对手的产品使用鸿蒙系统,另一方面要尽快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开发者依托鸿蒙开发出现象级的应用。
显然,鸿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备胎”鸿蒙,以“自主”的姿态从华为仓库中走出,就天然具有其他生态无法超越的优势。大环境的改变,为鸿蒙带来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
此前,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鸿蒙系统市场竞争力状况与消费者行为调研报告》披露,购买搭载鸿蒙系统手机的用户比较容易受到消费者口碑和系统兼容性的影响,其次是手机品牌和价格。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口碑的累积和系统更新,其消费群体将进一步扩大。而鸿蒙系统快速推广的核心因素是构建了可盈利的、繁荣的生态圈。
从“独木成林”到“众人拾柴”,鸿蒙还需要吸引更多人加入,更需要一些时间继续生长,但毕竟鸿蒙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华为“鸿蒙初辟”后,收获一片新天地,估计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