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系统创新的闭环与开放
编者按
2021年正值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强国战略、自主创新战略的关键一年。
世界纷繁变化,难挡中国复兴强大。在这样的历史重大变革期、机遇期,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策划推出贯穿全年专题《通往伟大之路:大国创新100强》系列报道,通过筛选、报道全国战略行业重点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为中国不断攀登新高峰的壮丽征程助力。
本期推出的是科大讯飞和美的集团专访,敬请关注。
6月9日,科大讯飞度过了自己的22周岁生日。
22年间,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初创企业,到如今国内知名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龙头,从早期创业时憧憬“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到如今进一步将使命延伸至“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科大讯飞一路成长而来,见证着我国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的破壳、蜕变与腾飞。
如今,适值建党一百周年与“十四五”开局之年,科技创新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创新技术的代表性企业科大讯飞,对智能语音、技术创新以及自身的业务发展,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近期召开的院士大会中,科技创新都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表示,“规划纲要中提出,科技创新是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且特别提出了科技的自立自强是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强调的,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也为我们的科技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
在创新的氛围下,科大讯飞面对未来也更有底气。今年2月,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明确提出“十亿用户、千亿收入、万亿生态”的“十四五”奋斗目标。刘庆峰强调,在向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系统性创新和战略根据地是最重要的成长路径,也是支撑科大讯飞业绩高速增长最核心的两个引擎。
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无疑是固本之基。“在重大经济和民生活动,尤其是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技术创新领域,未来科大讯飞的技术创新会迈入深水区。”吴晓如指出,“我们要大力加大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在人工智能源头技术创新基础上,争取不断地突破。”
源头创新和应用创新双轮驱动
1999年6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间出租小屋内,刘庆峰与他的同学们以300万元的资金,成立了安徽硅谷天音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即如今的科大讯飞。
彼时,我国智能语音还难言产业,科大讯飞也只是个初创企业。不过,尽管尚且默默无闻,那时的科大讯飞,便意在创造足以代表国家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高附加值的核心价值。
“抢跑”的科大讯飞看准了未来的方向。时针指向新世纪,尤其是在第二个十年之际,伴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智能语音助手应用的不断渗透,我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开始迅猛提升。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达到144.4亿元,同比增长54.1%。
科大讯飞则以其全球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成为当前智能语音领域的佼佼者,不仅在中国语音技术市场占据7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智能语音市场也仅次于Nuance、谷歌、苹果和微软,位列第五。2018年至2020年,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领域获得近10项国际AI赛事冠军。
同时,科大讯飞的技术创新并非“空中楼阁”。目前,科大讯飞在教育、医疗、智能办公、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实现了源头创新与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在不断扩大的应用规模中形成“算法-数据”的持续闭环迭代。
“回顾过去的20多年,我们一直强调‘顶天立地’,技术顶天,应用还是要立地。”吴晓如表示,“科大讯飞始终强调源头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双轮驱动。”
在应用落地方面,科大讯飞主要通过核心研发平台、探索性方向的业务孵化以及开放平台上的创业团队三个层面加以实现。
2010年,科大讯飞在业界发布以智能语音和人机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讯飞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5月31日,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415项平台能力,聚集超过 210万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超过112万,累计覆盖终端设备数32亿+,AI大学学员总量达到51.6万,以科大讯飞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持续构建。
“科大讯飞一直重视技术创新,不仅获得了各类技术比赛的绝对优势,也在为产品在市场的推动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环境。”吴晓如表示。
实践“721研发投入模式”
对于创新的投入,科大讯飞长期以来不遗余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科大讯飞的研发支出从2016年的7.0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4.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87%,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长期维持在20%左右。
不过,创新并非单纯的资金投入,如何构建有效的创新体系才是应有之义。
吴晓如介绍,科大讯飞的创新体系分为三大环节,首个环节面向未来一至三年的产品研发,由各个业务线、产品部门去负责。“在科大讯飞有各个事业部,各个事业部有自己的研发队伍,研发队伍就是要面向我们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讲要回归到行业价值的产品,在这个方面来说它更多的是一个应用型技术的攻关。”
第二个环节,则偏重未来三至五年的应用研发,由讯飞研究院负责。“基于这些支撑,我们在整个核心技术研究上,突破了人工智能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如认知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我们的技术水平能够站在国际的前列。”吴晓如表示。
此外,科大讯飞创新的第三个层级,是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创新道路,面向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远的前瞻性探索。“产学研合作,从科大讯飞诞生时就蕴含在基因中。”吴晓如指出,“1999年,科大讯飞从中国科技大学的实验室中走出时,就跟中科大建立联合实验室,发展智能语音技术。”
在面向市场布局技术研发的路上,科大讯飞还先后与清华大学、社科院语言所、科学院声学所、哈工大等科研院所及学校建立联合实验室,进行产学研合作。在产学研机制与高额投入下,科大讯飞方才在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不断取得进展,在源头核心技术上掌握主动和保持先进。
同时,吴晓如介绍,在资源投入上,科大讯飞以市场导向分配“弹药”,遵循“721研发投入模式”。“上市以后,我们每年拿出20%以上的营收投入到研发中,其中70%的资源投入当前的主导产品,20%投入战略新产品,10%投入探索型的、不追求一定要有回报的方向,它可以很自由地探索未来。”
由此,科大讯飞形成三位一体的闭环创新体系,从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研究,再到前瞻技术研发,推动科大创新技术“车轮”的持续向前。
系统性创新需要三大支撑
创新无疑是我国面向未来的关键变量。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一系列具体数字背后,凸显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决心。
何谓关键核心技术?规划纲要给出了方向: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吴晓如认为,这些前沿技术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底层核心技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掌握产业的话语权,而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可以说是在为产业话语权挣时间、挣空间。”
而在进行关键技术攻坚过程中,吴晓如提出需要构建系统性创新。“过去,人工智能企业一直在各关键技术点上进行持续的创新突破,基于单点技术创新解决局部应用场景需求。但要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命题,必须搭建一个系统性的舞台。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包括关键的场景、需求、资源、教研以及管理模式的‘一盘棋’。”
吴晓如表示,系统性创新的构建,需要三大要素的支持,包括单点核心技术跨越鸿沟能力、创新链条上关键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力和重大系统性命题的洞察解析能力。“关键的多项核心单点技术从0到1的突破,加上底层认知智能的融合贯穿,才能够实现系统性创新。从人工智能领域而言,需要结合典型规模化应用的重大牵引实现系统性创新。”
目前,在系统性创新上,科大讯飞已经开始有所实践。据介绍,科大讯飞已牵头成立了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推动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的融合发展,联盟成员已经扩容至60家单位,包括人工智能骨干企业、高校、科研平台、行业协会、社会机构、智库组织等相关单位,覆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只有系统性创新能力提升,才能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并最终使科技创新成果在产业一线广泛应用,让人工智能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生活便利。”吴晓如强调。
(作者:杨清清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