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陶知闲
“涨价”、“抢装”、“平价上网”,今年的光伏行业注定不平静。2021年将是我国光伏补贴的最后一年,这意味着下游各电站最后的抢装潮即将来临。然而光伏核心原材料硅料价格大涨,使得正在走平价上网路线的光伏行业面临挑战。在行业危机下,组件厂商成为了此轮价格上涨最大的受损者。
今年以来三大组件厂商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东方日升股价分别下跌29.33%、36.2%和56.5%,作为对比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仅下跌2.71%,而光伏一体化龙头隆基股份股价甚至上涨3.9%。
为什么整个产业链涨价,组件却成为最大的受损者?行业未来的格局又将有哪些变化?
组件业务“两头堵”
光伏组件是由一定数量的光伏电池片通过导线串并联连接并加以封装而成,在光伏电站中承担光电转换功能,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单片光伏电池输出电压较低,加之未封装的电池由于环境影响电极容易脱落,因此必须将一定数量的单片电池采用串、并联的方式密封成光伏电池组件,以避免电池电极和互连线受到腐蚀。封装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太阳电池组件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如果说电池片是组件核心,那么玻璃和胶膜则是组件关键辅材。光伏玻璃在组件中以封装面板形式存在,而胶膜则主要为有机高分子树脂,直接和组件内部的电池片接触,以保护组件内部的电池片。
图片来源:福莱特招股说明书、界面新闻研究部
组件产品关键原材料硅料价格暴涨是本轮光伏产业链整体涨价的核心原因。由于2020年硅料新增产能较少,叠加部分产线停产,导致硅料价格上涨。截至5月10日,国产多晶硅料(一级料)现货价已达到24.52美元/千克,创出近年新高,相较2020年低点的8.13美元/千克上涨超过3倍。
图片来源:WIND
各辅料价格的大涨,使得组件业务成本端更加雪上加霜。2020年下半年,由于供给出现短缺,光伏玻璃价格暴涨。在高盈利背景下,部分浮法玻璃产线转产叠加光伏玻璃企业新增产线,光伏玻璃产能有所释放,今年以来价格略有回落,但由于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光伏玻璃价格依旧保持在高位。中期来看,随着诸如福耀玻璃(600660.SH)等企业加码光伏玻璃业务,预计光伏玻璃价格将于2022年有所回调。此外,其他主要材料中,铝及胶膜(主要为EVA树脂)价格也于近期呈现上涨态势。因此对整个组件来说,成本端压力较大。
在本轮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中,提价权体现了行业地位。而从光伏产业链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最终堆积在了组件环节。
2020年起,光伏组件上游的玻璃、硅料等核心原材料出现大幅上涨,但下游光伏电站由于平价入网的价格限制,价格敏感度较高。两头“堵”的组件业务只能选择牺牲自己的盈利能力。晶科能源、隆基股份等光伏一体化龙头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方式获得更多环节的利润以此分担组件端压力,但主流纯组件厂商并没有如此优势,其单一环节的毛利水平持续下滑不可避免。
三大组件厂商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东方日升2021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相较2020年同期下幅比例分别为33.64%、54.97%和54.68%,而隆基股份降幅为27.17%。由于此次涨价是从硅料端兴起,因此最为受益的通威股份毛利甚至上涨了22.27%。需要留意的是,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变更,境内外的运杂费属于合同履约成本,因此2020年起将此部分费用计入营业成本。但该会计准则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2021年与2020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是基于同一会计准则,因此具有可比性。
图片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薄弱的护城河
为什么组件厂商不敢和光伏其他厂商一样进行提价?护城河浅是根本原因。
入局门槛低是使得组件业务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竞争力弱。在光伏产业链四大主要环节(硅料、硅片、电池及组件)中,组件环节的投资门槛最低,建设周期最短,由此产能释放最快。以隆基股份为例,其曲靖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拟投资额为40亿元,而泰州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拟投资额仅为17.9亿元,不及硅片项目一半。
近年来组件行业也有“内卷化”趋势。由于组件环节相较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技术门槛不高,因此在全球光伏市场巨大潜力吸引下,越来越多业内外企业进入组件业务,行业产能已经出现相对过剩情况。今年初,多晶硅巨头新疆大全便宣布入局组件业务。此外,2020年6月,此前并未涉及光伏业务的东方希望也宣布投资光伏组件项目。
组件业务在光伏领域中并不是一门好生意,其同时具备了B端和C端商业模式的弊端。
从商业模式上看,组件业务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更像是C端业务。组件企业的客户端是直接面向光伏终端的电站,而在分布式电站领域也存在经销商模式,因此品牌及渠道更考验着组件行业内的各家企业,销售更为复杂。
B端业务常有的账期问题在组件行业也有所体现。组件的交易周期以月或者季度为单位,而光伏领域其他环节则主要是以周或者月作为交易周期。近些年,光伏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环节投资额较大,因此对于流动资金需求较强,谁可以越快回款则可以表明其在产业链中话语权越强。组件的账期相对较长,这对于本就资金紧张的光伏行业来说,显然是一个弊端,也体现出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2020年通威股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仅为11.16天,隆基股份(核心业务是硅片)为36.59天。而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东方日升分别为51.54天、54.41天和76.31天。行业竞争力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目前组件企业和下游电站仍处于博弈阶段。在碳中和背景下,随着光伏最后抢装潮的来临,组件下游的电站同样面临着不得不加快光伏领域建设的困扰。据悉,已有部分电站在产业链成本高企下,下调对光伏电站项目投资收益率预期以换取市场建设。组件企业降低毛利,而电站下调投资收益率,双方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中进行合作是目前最优解。在此背景下,毛利高、产品质量优异、抗逆周期能力强的企业将更有谈判资本。
组件成本端压力的不断增大归根结底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中期来看,一旦主要原料硅料、光伏玻璃、胶膜等周期品价格出现回调,组件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回升。在本轮行业价格周期中,行业内部排名已经悄然发生变化。PV InfoLink提供的数据显示,隆基股份组件的出货量排名由2019年的第四位攀升至2020年的第一,此前的冠军晶科能源位居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晶科能源同样为光伏一体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