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教练、卖消费品,即将敲钟的keep渴求商业化
文丨AI财经社马微冰
编丨陈芳
商业化一直是内容社区的一大难题,keep亦是如此。
“我们希望把Keep教练打造成为明星,成为健身界的‘李佳琦’”。4月21日,Keep副总裁黄晶晶在战略发布会中说道。keep希望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教练天团,通过课程费、广告、电商带货等方式提升教练的商业变现能力。
内容是keep的优势,但同时也是keep多年想要突破的难点。对比另一内容社区知乎,从2010年底成立至今,慢节奏的商业化模式,虽使其受到资本热捧,但长期亏损状态,也拖慢了上市节奏。为了不重蹈覆辙,keep早早便开始商业化的探索,希望寻求一条稳定道路。
Keep的营收途径从原有的付费视频和App会员拓展到五个维度:硬件收入、商城收入、Keepland运动空间收入、线上收入和轻食收入,试图覆盖用户的“吃、穿、用、练”四个场景。“目前最大的品类还是智能产品,增长最快、份额最大。”Keep合伙人、副总裁刘冬提到。
但对于智能用品的复购率,刘冬也表示,消费品是更能够增加用户复购,食品和服装的毛利高于智能硬件。“我们可能需要像其他消费品的增长一样,像完美日记的那种增长方式,整个发展还是比较良性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也确实比较容易盈利。”
目前keep消费品营业额达到10亿,刘冬说,“具体营收主要来自消费品业务,其次是广告业务,第三个是会员服务业务。”移动健身工具、运动消费品牌,再到如今的运动开放品牌,从keep三个发展阶段也不难看出,keep试图打造平台+的模式,以内容向外扩展,寻求可实行的商业化模式。
直播课、平台商城销售等成为反复被提到的关键词,这些正是Keep的主要变现收入来源,在此之前,keep也曾尝试过线下体验店Keepland。但由于实体经营压力过大,在2018年、2020年分别出现关店的趋势。
在采访间,刘冬提到线下的空间依然很大,但当AI财经社问到,疫情过后是否会扩大线下Keepland的开店,刘冬则表示保守的态度,“Keepland不仅是Keep的线下健身房也是我们作为体验、教练的培训基地基础设施,我们不会去收缩它,也不会过度地去扩张它。”
因为疫情,健身APP获得空前增长。根据QuestMobile《2020年新冠疫情洞察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运动健身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快速上涨至8928万,同比上涨近100%。Keep日活用户规模上涨60%至613万,据最新数据显示,keep平台日活跃用户数量超600万,用户总量约3亿,另一面超级猩猩和乐刻等线下健身品牌也紧随其后推出线上业务。
今年1月,Keep已完成3.6亿美元F轮融资,投后估值20亿美元。对于本次融资后的具体投入方向,刘冬透露道:“比如说对于直播课的投入,它其实还是需要一个养成的过程,它现在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商业化的一个形态。然后我们对于精品内容IP的投入,还有在消费品对于智能硬件的投入,其实都是我们上一轮融资的投入方向。”
正是在本次融资过后,Keep即将赴美上市的消息频频传出。在采访中,keep表示,有关上市问题,现在还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透露。不过据刘冬透露,目前Keep整体已经实现盈利,“线上是我们最大的投入,而会员是一个高毛利的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它是能够cover费用的。”
疫情减弱,线下健身恢复,依赖线上居家健身环境的keep能否顺利上市,还是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