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张海燕
“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同样是我们的态度。”……“我们就未能及时解决车主的问题深表歉意。”不到24小时,特斯拉态度发生惊天逆转。
20日深夜,特斯拉官方公开致歉,希望用最诚恳的态度寻求解决办法,坚定履行负责到底的承诺。
从“决不妥协”到“深表歉意”,究竟是什么改变了特斯拉?
敬畏市场
从维权事件爆发以来,特斯拉始终拒不承认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反而以“阴谋论”对待消费者的维权,并且死扛“不合理诉求不妥协,是我们的态度”。如今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特斯拉总算低下高傲头颅,发出一封避重就轻的道歉声明。
诚然,女车主维权方式难免极端,但如果非要等到消费者和企业双方撕破脸皮,以这种极不体面的方式沟通维权,才能让特斯拉公开道歉,那么最终将没有真正的赢家。
在这封道歉声明的结尾,特斯拉声称“我们将继续聆听客户反馈,不断优化客户体验,不断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承诺总是美好,聆听反馈之后,能否解决用户问题,才是消费者关心的焦点。
据以往的报道来看,每当出现突然加速、刹车失灵、转向失灵等疑似失控事故,特斯拉的回应,几乎都是后台数据显示车辆正常,并将责任认定为车主违规操作,或者当时的特殊环境所致,从未承认过车辆存在质量问题,甩锅消费者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随着国产新能源车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市场化大潮中,是谁给了特斯拉这种“不负责、不妥协”的勇气?
信任的建立道阻且长,而其倒塌,往往只是一瞬。倘若特斯拉仍然不能直面自身问题,消费者总会用脚投票,特斯拉的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也会作出诚实的回应。
敬畏规则
回到车主维权事件,在特斯拉的首次声明中,声称自己“尊重并坚定服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决定,尊重消费者,遵守法律法规,坚决坚定地积极配合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所有调查。”
但很快,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官方声明,曾三次主持调解,但因投诉人不同意第三方进行技术鉴定,特斯拉也拒绝提供相关行车数据,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特斯拉维权女车主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车辆被撞之后,找特斯拉要行车记录,却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了,就像被格式化掉一样。”
事实上,在传统汽车行业,通过检查硬件设施即可排查出车辆故障原因。但现在,数字化的电动车发生故障,很可能是软件缺陷,如果没有完整、可靠的数据信息就无法判定车辆是否存在缺陷,这也是特斯拉敢于接受硬件检测却不愿提供行车数据的主要原因。
在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调解时,特斯拉均没有底气提供行车数据记录自证清白,反而凭借强大的公关能力,只曝出消费者不同意进行第三方检测,试图营造消费者无理取闹的形象。
这种行为正是典型的“店大欺客”的强权行为,法治社会强调的是公平公正的规则意识,究竟是车主驾驶行为不慎,还是车子质量问题,只有积极配合调查,双方将证据提交出来,才能给出一个让各方心服口服的结果。
而在消费者纠纷当中,特斯拉作为明显强势的企业,更应该主动配合调查,积极回应消费者诉求,而非无视法治规则,凭借强势身份拒不配合调查,拒不回应诉求。
直面问题
几乎与上海车展维权事件同时,4月17日晚上9时许,在广州增城东江大道北,一辆特斯拉轿车从一辆行驶的轿车后方超车过程中,撞击到路边水泥桥体,车体严重烧毁。
广西南宁也发生挂横幅维权事件,上面写着自动加速、刹车失灵等字样。并且车身疑似发生碰撞还未进行维修。
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最新声明进行了道歉,特斯拉仍然没有就自身质量问题作出反思,而是将问题归咎于“自身不合理的、不符合服务准则的问题和服务流程”。
一家企业能够走多远,产品质量才是根本。近来,特斯拉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一次次的消费者维权足以暴露出产品质量问题。
今年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约谈特斯拉企业,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要求其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倘若特斯拉仍然不能直面问题,这场信任危机或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