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 最会说话的那个人?

日期:04-06
雷军小米李斌

谁才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 最会说话的那个人?

记者/程迪

小米官宣造车之后,4月2日,雷军与李斌、李想、何小鹏、王传福的合影在网上流出。

据说这源自雷军发起的华夏同学会的聚会。除了集齐了中国智能电动车半壁江山,还有雷军的一众好友——王兴、沈南鹏、程维、余凯、鲁伟鼎等人。

大家看上去欢声笑语,很难让人不将这场盛宴与小米造车联系起来:是要搞事情的节奏。

记者曾与相熟的科技圈媒体人聊过,让他谈谈对小米造车的看法。他表示:“不看好小米造车,但相信雷军能造车。”

这位同行的观点其实也能代表不少人的观点。

当下,不少造车新势力的投资人、粉丝和车主,之所以买相关品牌的产品,更多程度上是相信品牌创始人。

而许多品牌创始人,除了拥有雄厚的资金,极为丰富的互联网和造车经验,还要有广博的人脉和无与伦比的口才——就像雷军那样即会说又会来事儿。

雷军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天才演说,彻底向科技圈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更多的人认为:“这将是雷军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相信雷军,有能力做一辆大家喜欢的好车;相信雷军,有行业最完善的智能生态,还有全球无数的米粉支持。雷军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沉默是金雄辩是银”、“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些名言放到如今的造车圈,已不在适用。

今天,我们透过雷军那场极为成功的“造车开场白”,看看国内还有哪些堪比“雷斯克”,善于言辞,表达观点的“演说家”。

李斌

李斌无疑是4月2日华夏同学聚会的焦点之一,毕竟他常年都是国内新造车领域,会来事儿,会造车也更会说话的首席代表。

原本在易车奉行低调做人的李斌,在短短6年之内,成为了蔚来的“课代表”,经常出没于各种论坛和TED讲演台,为蔚来背书。他的普通话颇有辨识度,喜欢即兴表达很有脱口秀的味道,可以说是造车圈里的独一份。

大家肯定都还记得,某次蔚来日现场,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妻子章泽天提到了当初刘强东投资蔚来的过程:“李斌就来我们家吃了一顿饭,他花了15分钟讲他的想法,我老公就花了10秒钟说 yes!”

造车这几年,李斌说过不少和雷军“造车开场白”相似的话。或者说,小米团队肯定是翻出了李斌以前的演讲素材认真观摩了一番。比如李斌很早就说过:

“蔚来做的是最苦的创业,需要足够多的钱足够多的时间,还不能犯错误。”

“路还很长,要好好造车,好好交付,好好服务。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和万全之策,关键是你面对问题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造车的创业非常难,没有两百亿不要来造车。”

当然,早期的李斌也有不少说秃噜嘴的段子,最著名的莫过于这两段:

“保时捷的工厂肯定比不上江淮的工厂!”

“每家少投点钱,不要投太多了。我一直的痛苦就是要拒绝别人,少投点,想投1亿的能不能只投3千万?想投3千万的能不能只投1千万?我们的原则是广交朋友,欢迎大家加磅,但不要把整个身家性命都投到我这儿来,这个我也比较害怕。”

前者让他瞬间成为了众矢之的,即使他解释了一遍一遍又一遍,至今依然会被人拉出来攻击,说他对传统造车行业没有敬畏之心。后者被不少人视为变相夸耀,显摆自己“不差钱”,甚至成为了一面flag——既然这么多人愿意给你钱,2019年你咋过的那么苦呢?!

贾跃亭

即使贾跃亭曾说出“开放的闭环”、“蒙眼狂奔”、“为梦想窒息”之类让无数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段子”,但他也曾拥有过大批“信徒”,坚信他总有一天会在下周回国,造出汽车。尤其是当年在员工大会上一遍又一遍唱着《野子》,在乐视发布会上一次又一次用手腕抹去激动泪水的时候。不然,他怎么会有资格和雷军齐名,获得了“贾布斯”的绰号呢。

当我们回顾雷军此次发布会,以及发布会前的一系列预热活动时,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贾跃亭早就做过类似的事情。

比如2015年宣布造车前,他也曾神神秘秘又心潮澎湃地提前制造话题:

“如果没有意外1月3日将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布会。”

他也曾信心满满地介绍乐视旗下的超级造车团队:

“一年多来,团队组建基本完成,领域当中一半的顶尖人才都已经加盟。乐视汽车生态不仅包括互联网、智能和无人驾驶,也包括乐视正在研发的动力系统,未来会开放给所有汽车厂商。”

贾跃亭还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枚文青或公知:

“之所以造汽车是一次一次被窗外的雾霾所震撼,我们应该对此做出改变。”

只不过这个理由显然过于幼稚和不理智。他不明白,理性创业者的确应该拥有几个文青朋友——就像雷军和许知远那样,亦远亦近亦师亦友,而不是努力成为他们一份子。

同样经营数码产品的公司,相比雷军演讲中时刻透露出的谨慎和敬畏,贾跃亭则明显对乐视有些自信过头:

“过去这两年,乐视生态创造过太多的奇迹,当然它也走了很多弯路,我们战略实施节奏过快、积极布局未来科技与创新项目的同时,却忽视了当下生态经营现金流的正向快速增长…….坦白说,以前我经常讲乐视也许会成功,也许会死在成功的路上。是因为知道互联网生态模式独一无二,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在不断试错中进化,才有可能走向未来。这一场风波后,乐视会真正走向成熟。”

“乐视是世界上最适合造车的企业;从而知道乐视除了主营业务之外,而且还会依然走一样的路线,坚持造车。”

王晓麟

国内造车新势力第三个“能说会道”的,应该是已渐渐被人遗忘的赛麟汽车创始人王晓麟。

他那句“当年我在华尔街……”曾经成功忽悠了无数人。就如同老流氓忽悠小弟入伙一般,好汉必须常提当年勇才有用。

这种“想当年”的套路,雷军在造车演讲时也略微借鉴了,但他只是点到为止。比如在金山被赶鸭子上阵做CEO时;比如转型成为投资人投资卓越网,以及将卓越网卖给贝佐斯时。在小米粉丝看来,雷军这么做是展现了他每一次创业都非常成功,请大家对他有信心。也有人听出了弦外之音——跟着他一定有肉吃。

但王晓麟毕竟是骗子,十句真一句假的套路被他玩的炉火纯青。比如:

“和很多新造车的白手起家不一样,赛麟是有完整研发能力和基础车型的企业,所以相对来说,从投入到量产销售需要的资金量不同。”

“如果一台车,性能和保时捷718一样,甚至更高,但价格是他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多,那么相信这个市场规模会呈十倍二十倍的增长。”

听起来很美,但事实完全是另一回事。于是就有了4年花掉60多亿元,年销量成功突破30台的赛麟迈迈。

对于融资和投资,他特有的“华尔街话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诸如:

“那种一边做一边找钱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

“像我们这种有明确定位,又有核心优势的项目,融资是有计划的。我们不需要高息贷款,更不需要风险投资,在未来项目价值体现出来以后,我们会更倾向于接受战略投资。”

尤其是后一段发言中所谓的“战略投资”,就是找个不差钱的冤大头进行投资并购,自己即能大捞一票,又能在最佳时机把包袱抛掉。

何小鹏

通过这次雷军的发布会演讲以及同学聚会,不难发现雷军与何小鹏的关系的确很铁,铁到两人造车的心态其实非常类似。

据说后者不止一次坦言:“雷军是他的好大哥”,“很早就叫他造车”……尤其是造车之前那种畏惧而兴奋的复杂心态,曾被何小鹏用语言描摹的无比细腻,感觉他不做电台主播真的可惜了。比如:

“当你想真正冲进去的时候,你是非常畏惧的,就像蹦极一样,在旁边看的时候很轻松很酷,但要自己上去的时候就特别畏惧,但我觉得在畏惧之后也同样会特别兴奋。”

“有一两个月吧,打个比喻就是一只脚已经进去了,在犹豫另一只脚,因为你越想就会发现越多事情,越多事情你就会想它的依赖关系,又会发现更多事情。比如说,电机、电池、充电、安全、销售、营销、品牌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一环扣一环的,这和以前互联网企业是完全不同的。”

何小鹏很早就坦言,造车需要大把的时间和钱:

“我会拿出至少十年的生命放在(造车)这件事上。”

“之前觉得融100亿元很多,现在觉得200亿根本不够用。”

以上这两点,雷军和李斌也都无限赞同过。

此外,何小鹏也一直痴迷于打造“高性价比”智能车,更注重用户体验、数据采集和产品迭代——这也恰恰是在数码和科技浸淫N年的雷军,同样最看中的部分。比如,何小鹏很早就立过一个flag:

“小鹏汽车跟其他新造车企业非常大的不同是,我们希望更多地关注用户体验、了解用户数据,希望提供更多升级迭代的能力,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何小鹏还酷爱瞎说一些大实话:

“我在媒体圈问过、在汽车研发圈问过、在北京科技大会上问过,甚至在询问过一些专家,前后 6次,但没有一次超过 1%的人举手说自己每天在开电动车......我都哭了,自己不开电动车,能造出好的电动车来吗?”

“实际上在汽车人里有一句话:每个男人的终极梦想都是造车!”

尤其是后一句,引起了无数车圈人士,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共鸣。

李想

新势力中,另一个喜欢讲大实话的就是李想。不过李想有个特点,就是酷爱找参照物。无论是早期做“车和家”时,还是这两年做“理想”时。

早年,他喜欢拿大众丰田本田等超级传统车企作比较,毕竟当时的“车和家”剑指的是中档以下车型。比如:

“创业一定要找到能成NO.1的领域又如何解释?你是要PK大众还是丰田呀……”

“成为未来电动车界的本田,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特斯拉。希望10年后,我们在电动车界的地位和今天的本田是一样的,拥有非常多的销量,非常多的用户。”

“车和家”后来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幸好李想调头快转而造出了理想ONE,不过他依旧不改找参照的老习惯。最著名的一次莫过于对于拜腾汽车爆出“分公司一年零食吃掉五千万”丑闻后,在票圈发表的种种感想:

“理想汽车50%的资金投入在研发上,30%左右的资金投入在工厂上,只有不到20%的资金投入在人员和营销上。”

“理想汽车超过3200人的团队,只有两个VP,连高级总监都寥寥无几。行政要求出差经济舱都必须买折扣最低的,经济酒店都要两个同性在一起住,理想ONE的上市发布会用了不到200万拿到上万的订单……”

当然,这两年他对比最多的还是特斯拉。作为国内第二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创始人,李想并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在2014年4月特斯拉Model S正式在华发售时,他就成为了国内第一批特斯拉车主,因此还有机会与埃隆·马斯克同框了一把。

如今,李想早已从马斯克的迷弟兼客户变成了对手,他认为,理性和特斯拉的差距,并非续航里程、智能水平与性价比,而是品牌力。于是,就有了如下这段连消带打的感言: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知道特斯拉到底赢在什么地方,因为赢的原因实在是太简单了,不光鲜,所以容易被忽视。为什么售价接近40万的es6,续航里程却只有420km,却拿到了纯电SUV中的销量第一呢?”

这最后一段还带上来好兄弟李斌,难免会让人觉着他是在眼红蔚来。难怪圈内人曾吐槽表示:“如何才能让这个做增程车的家伙不说话?不喷电动车?”

戴雷

这个已经毅然投奔恒大的德国人,普通话极好不说,还善于用普通话“霍霍人”。

记者曾采访过一个几年前在南京西路拜腾展厅工作的90后店员。他是在网上看到了拜腾展厅的招聘启事,特地从外地赶来“投奔”拜腾的。当时他坚信,只要再等半年拜腾就会发布第一款车……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

这个小伙子曾经表示,自己加入拜腾之前,曾在网上反复观看了拜腾的发布会,以及戴雷与毕福康的采访。比如:

“一个创业公司,没有第二次机会,所以第一个产品、第一次亮相、客户的第一次体验一定要做好。”

“速度非常重要,但是比速度重要一百倍是产品力。”

“当时有一批客户,他们非常喜欢高科技,他们喜欢这样的内饰设计、大屏、用户界面,所以他们告诉我,一定要等他们。”

当然,最后做的事与说的话是否一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而戴雷的演讲中,也有些段子如今看来颇有立flag的感觉: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一定要节约,不能随随便便烧很多钱。要利用好中国市场的优势,控制好成本。”

沈辉

相比其他头部造车新势力,工程师出身的威马CEO沈辉非常低调,他更像一个扮猪吃虎的引战者。善于引火烧别人的身。

比如2018年时,他曾说:

“真正意义上的交付,不是一会儿交付给内部员工,一会儿又交付给熟人,而是交付给普通用户。”

谁说工程师不会挑事儿?!这句话直接让造车新势力之间形成了一条交付鄙视链,也间接催生了之后何小鹏与李斌的万辆赌局。

不仅如此,他还有这么一句“名言”:

“我是工程师出身,对词语很认真。创业的时候被人家批评,说我们互联网思维不够,我们就开始学习互联网思维。后来发现,互联网思维讲交付的感觉很乱——交付拿不到车,交付的是内部的。我们的交付就是交到用户手里。”

作为从传统汽车品牌跳出来造车的工程师,他的这席话让许多人开始对“互联网造车思维”产生了新的认识,对除却威马之外的几个重要国产新势力产生怀疑。看似朴素的话语,其实很有杀伤力。

不过有时,沈辉也难免沾染上互联网的习气,立上一两个flag玩玩:

“我们的制造体系和供应链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对于我们来讲,今年一万辆,明年十万辆是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们有信心。”

许家印

永远声称自己不差钱,一切都能买买买的许家印,的确是如今最不讨喜的国内造车新势力。

身为中国最不差钱最高调的房地产品牌拥有者,他自带“不讨大部分普通民众喜欢”这一天然属性,就连报一下投资预测,都能被人说“以房养车”,“买房送车”。

大家不喜欢他的另一原因,或许和他的口才有关。毕竟以前作报告都要拿着演讲稿,所以在高手林立的国内车圈,他算得上最不能也最不善于说的企业家了。不过据知情人透露,许老板比前两年已经好许多。但和新势力大部分创始人相比,依旧差距巨大。比如:

“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具体来说,就是有关造车的技术,能买的就买过来,买不来的就合作,广大造车朋友圈,造车大规模大格局,产品品质好造型好价格好。”

“四大要求:第一要大气、帅气、锐气、灵气;第二要现代感、科技感、时尚感、艺术感;第三要帅、要酷、要炫、要靓;第四要头美、尾美、身美、顶美。总而言之,要让全世界眼前一亮,要“人人见,人人‘哇’!”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做强做成功!”

说出来的话,极有上世纪80年代广告词的感觉,朗朗上口极为上头。

当然如果我们放眼全世界造车新势力,没人能在嘴皮子上打过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马斯克。就连车圈著名的“耿直boy”何小鹏,都曾求他放过自己,放过小鹏。

毕竟人家在艰难到差点破产的2018年,依旧顶住压力,在推特上发了无数条不当发言,给特斯拉和自己惹下一堆麻烦。甚至敢于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直接拒绝回答华尔街分析师所提出的问题:

“不好意思,我不接受无聊的和傻X的问题,下一个。”

小米“以战养战”:最后一块版图拼好了 腾讯关联公司入股青松基金 持股比例为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