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勤
“现在慢慢觉得手机和汽车差别还是蛮大”
当小米斥100亿美元造车,苹果汽车箭在弦上,华为造车呼声不绝,已经出线的新造车头部公司或许都在思考,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下一个5年乃至10年应该怎么跑。
蔚来的核心能力显然是用户社群和服务,所以在这家公司2021年的规划中,曾受到争议的NIO House将重启再建20家,而理想汽车的产品能力也在组织体系上得以延续,该公司已成立产品中心,李想亲自带队,统筹自动驾驶、座舱以及整车三大产品线,驱动研发体系。
而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毋庸置疑,智能科技是其核心壁垒。2020春节前,小鹏汽车交付其自研技术的最大成果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NGP,可让车辆实现从高速到收费站的自动跟车、刹车、换道、躲避路障、进出匝道等能力。3月下旬,小鹏汽车实现了从广州到北京,长达3000公里的NGP远征。马斯克在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遗憾表示,特斯拉的相应功能NoA在国内的订阅率仅为1-2%,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说,小鹏NGP的渗透率已经有50%。
虽然同航道对手蔚来和理想汽车也都在补齐技术研发,但何小鹏认为,做到80%大家的差异不会很大,但是再往深度去做就会差很远,“很多硬件放在一起只是代表将来有升级的想象力,不代表软件,差别还太远。”
围绕技术这条护城河,小鹏汽车还在加固。何小鹏告诉36氪等媒体,目前NGP功能依赖高精地图,主要覆盖高速等路段,接下来会推出城市NGP,将用视觉众包的方式做自动驾驶地图,“我们正在考虑全球化的自动驾驶,全球化的东西都用高精地图是很难的。”
小鹏汽车也在向软硬件耦合的深度走,参与到硬件设计。“我们会把设计做的多一点,比如说嵌入式板卡都是设计,我们设计的深度意味着我们对于原始产品的要求会跟以前有很多的不同。”
何小鹏向36氪透露,P7之后的车型将全部搭载激光雷达,而小鹏汽车对激光雷达也不是仅仅拿过来用,“要符合我们的要求,为我们的长宽高、性能、功能做很多的调整。”
在何小鹏的设想中,除了强化自身的技术能力,也在搭建从天空到地面的交通组合。36氪了解到,何小鹏目前已经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飞行汽车项目小鹏汇天上,会在年底开放试飞。
这与特斯拉在电动汽车之外,同样经营航天业务Space X类似。但何小鹏认为,小鹏汇天对于小鹏汽车,跟Space X至于特斯拉的意义不同,小鹏汇天和小鹏汽车会形成不同的交通组合,前者有40%的技术会和小鹏汽车相同,也可以共用生产能力。
从移动互联网跨界造车的何小鹏,对于汽车出行的理解显然愈发深刻。因此,在汽车消费电子化的声浪高涨,甚至手机公司相继下场造车时,何小鹏提出了不同看法,“现在慢慢觉得手机和汽车差别还是蛮大的,比如说手机是一个快销品,它对于品牌、交付、品质的看法很多都不一样,手机的中国化和全球化有很大的不同,手机对供应链的风险跟汽车的供应链风险管控也不太一样。这些不一致就会导致你的产品、生产、物流、品牌、市场、销售店的布局都不一样。”
尽管如此,何小鹏对好友兼投资人雷军的建议仍然是造车,“我一开始就建议他(雷军)造车,他没投资我的时候就建议。”
36氪了解到,小米造车初步讨论的品牌定位与小鹏汽车类似,主打强科技属性的中高端市场。问到小鹏汽车和小米汽车是否讨论过合作,何小鹏拒绝了评论,“现在说什么,都可能是错的。”
以下是36氪等媒体与何小鹏对话内容,略经摘编:
问:NGP体验下来,一个刚性的问题是,没有高精度地图覆盖的路段不能开,感觉对高精地图依赖还是很严重?
何小鹏:我现在拼命在催高德,把更多的地图做完善。
问:小鹏接下来会在城市里推NGP,是用视觉技术做地图吗?
何小鹏:是,很久以前就在做了。因为我们可能跟其它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有一个不一样,我们正在全面考虑全球化的自动驾驶,全球化的东西都用高精地图是很困难的。
问:所以视觉建图的路线会是行业主流吗?
何小鹏:我们是2019年开始策划用高精地图,包括用激光雷达,而且我觉得我们很有可能在明年全球用激光雷达最多的整车厂。因为我们的车后面全部都带激光雷达。
你可以看到我们下一款车就没有XPILOT2.5了,都是3.5。再往后的车如果到了4.0可能就没有3.5,你可以选择没有自动驾驶,也可以选择最高等级的辅助驾驶。这点我们是蛮相信互有好坏,因为人的眼睛和大脑跟机器的眼睛、大脑是两种不同的体系,我觉得激光雷达实际上跟它们一起,一个是左眼一个是右眼,可以是整个的辅助驾驶安全性大大提高。
如果我们去一条路上天上掉一块石头下来,很多时候只靠视觉是很困难的,但是激光雷达就可以。但是激光雷达对于一些反光的东西,像镜面等等的确有问题,但是视觉通过光来看又比较好。所以他们两个很多情况下是互帮的。
问:小鹏一直是以技术研发见长的企业,但是今年看来,包括理想、蔚来都在补短板,走大而全的路线,都在补技术,可能明年Q1蔚来ET7堆料式的硬件发布,软件可能也会落地,你会担心小鹏的轮廓有点模糊化吗?
何小鹏:我不担心,大家今天最怕的你这个东西的深度还差多远,比如说深度做到85%的时候,85分跟80分差异很小。我觉得硬件放在一起只是代表将来有升级的想象力,不代表软件,差别还太远。
问:有种说法是说未来5年汽车行业会快速进入淘汰赛,头部的几家车企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所以你们的友商会说2025年要造100多万台车,小鹏对淘汰赛的说法是怎么看的,包括您的十年计划是怎么样的?他们都会复刻手机行业?
何小鹏:我现在比较少用手机(作类比),我以前比较多。最开始很多人说小鹏你这样是不对的,但是现在慢慢觉得手机和汽车差别还是蛮大的,比如说手机是一个快销品,它对于品牌、交付、品质的看法很多都不一样,手机的中国化和全球化有很大的不同,手机对供应链的风险跟汽车的供应链风险管控也不太一样。这些不一致就会导致你的产品、生产、物流、品牌、市场、销售店的布局都不一样。比如说你在一个汽车店里卖手机和手机店里卖汽车,他们的能力模型、体系都有巨大的差距,当然这个没有人做过。所以我认为是这样的。
所以你刚才讲的那句话我同意一部分,2025年是新造车企业和新兴造车企业、老造车企业分晓的主要时间点,这时候上去比较明显,下去也比较明显,可上和可下还不明显。至于那个时候会有多少台车每家自己都有心中的目标,这个就是各自努力。
问:小米造车的发布会上,雷军说朋友里有人劝他造车,有人劝他不造,您是什么建议?
何小鹏:我一开始就建议他造车。
问:一开始是什么时候?
何小鹏:他没投资我就建议了。
问:您刚才提到了老汽车品牌和新汽车品牌和新兴汽车品牌,今天造车和5年前的造车,这个市场竞争环境、资本环境的差异是什么?
何小鹏:态度,今天如果一家类似6年前出来的车厂,如果没有技术积累、资本积累,再进来大家会觉得很难。今年进来的都是比较大个的,在全球的领域里都算是大个的,但是是其他行业的共识,不是这个行业的共识。
换个角度,车这个事情真的不像互联网和快销品,互联网和快销品到了最后的裂变速度真的很猛烈。消费产业一致性相对比较简单,最后很难裂变,裂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问:他们觉得智能化时代会加剧裂变的速度,就像手机一样?
何小鹏:这是肯定的,但是核心就是什么叫做好的智能企业。现在有很多的逻辑我是不认同的,比如说我把一个车用了很多好的硬件组合,最开始FF就是这样,2016年就提了,即使2021年来看它的硬件,也不算低端,好多好的硬件组合代表有好的想象力吗?可能有,绝大部分是反例。
问:四季度电话会上,你说今年会加大研发投入,做一些和自动驾驶紧密相关相关的硬件,这些硬件包括哪些?
何小鹏:比如说把(硬件)设计做的多一点,比如说嵌入式板卡都是设计,我们设计的深度意味着我们对于原始产品的要求会跟以前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说现在对激光雷达不是仅仅拿过来用,我们要符合我们的要求,产品可能就要为我们的长宽高、性能、功能做很多的调整。我们这块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问:自己的芯片和OS这两个步骤吗?
何小鹏:如果我们要做,肯定会跟大家说的。
问:软硬配合一直以来是小鹏的特点,这是不是你认为的小鹏汽车能够走到今天的优势?
何小鹏:最开始我们讲做一个硬件,比如说做一个收音机,三十年前很多创业做收音机,从哪里买什么东西做什么样的设计,可能到了十几年前硬件有些软件到了手机里软件会多一些,但是也只是多一些,因为OS基本上是改变了。到了现在这里面很多做的深度比手机要更广,总量更多。
我觉得原来消费品的硬件和软件在汽车里还要加上服务和场景,服务场景是一个全新的汽车产品的品类。这个做好是很难的,比如说像在欧洲卖,服务和运营能力很重要,你做好硬件还不够。比如说充电能力是一种什么能力?维修能力是什么能力?运营能力是什么能力?在以前的消费品的软硬件里这些体系不多。
问:在未来的电池技术上,我们友商其实有两种不同的侧重,像理想是注重4C、充电效率,蔚来可能注重高能密度,前不久发了半固态电池,小鹏在电这块往哪边走?
何小鹏:我们做的事情很多,无论超充站、超充服务、超充能力。第二个我们现在叫四电,还有充电体系,所以在四电体系里现在提的要求更高,所以我还是一个逻辑,如果用供应商的能力都不叫什么能力,早一点上,实际上别人就比你晚一个月。这些能力没有什么太大价值,自己的能力才叫能力。
今天中国在电领域的能力还是有点薄弱的,反而比亚迪在电上的综合能力比较强。
问:理想说他们未来的超充站是能够赚钱的,你怎么看?
何小鹏:首先他们需要一部电动车。
问:我们会做高压吗?因为比亚迪的增压充电技术在服务上或者体验上是真的很好?
何小鹏:我觉得真的很强,这个问题在前年就已经在讨论了,至于什么时候会做出来,什么时候宣布根据实际情况定。
问:听说您在飞行汽车上投入的精力蛮大,飞行汽车对于小鹏的意义,是Space X对特斯拉吗?
何小鹏:不,我觉得差别很远,我想做一个不同的交通组合,我觉得飞行汽车对我来说还是蛮大的冲击,因为我关注这个行业很多年了,真正强投入也是从去年开始,当然这个团队到现在已经第八年了。
我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动手,就是因为这个好像很难改变,有政策问题、有安全问题、噪音问题,实际上飞行类的噪音是一个很强的问题,很多人都忽视。但我们越来越觉得有可行性,看你愿意不愿意花大钱、大团队做好多年,如果你真的愿意是有巨大的价值。
问:有没有技术上的相通,比如说飞行汽车可能需要一个快速充放电的电池,可以用在汽车上。
何小鹏:很多相同,我觉得40%的相同。无人驾驶不太通,最后卖的飞行汽车既可以开又可以飞,在地面不做太多无人驾驶,因为飞行是按克来减重的,如果想地面做那么多的无人驾驶,会增加估计10公斤以上。
问:这个事是对小鹏品牌有好处,还是真的把它当成一个生意去做?
何小鹏:真正的生意,独立融资。
问:为什么您看了很多年都没有投,最近投了,触发您的契机是什么?
何小鹏:很多原因。包括小鹏现在总算有点技术的精力可以支持一下我们的生产线,因为有很多技术是关联的,但是也不全关联,就像刚才讲的,飞行汽车的自动驾驶主要在飞上的挑战很多。
问:为什么不专注在把手上的事情做的更好,再开始下一步,就像您说的节奏感的推进。
何小鹏:这就是节奏感的,你在外面搭一个数百人,将来到两千人的团队,这是节奏感的问题。
问:特斯拉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是,在国内年销10几万台车,口碑下滑得很厉害吗,您觉得这里面有行业共性的问题吗?
何小鹏:我不是这么看的,看到这些问题我会首先想,第一它为什么做大,第二如果你是一个外国公司能不能在中国做大,或者你是一家中国公司去到外国能不能做到类似。
问:你心目中目前认为小鹏最需要解决的东西或者需要突破的东西是什么?
何小鹏:打好基础。
问:这个基础包括组织架构、内部人员吗?
何小鹏:很多,比如说组织上过一万人,一万人管的好可以到三万,三万如果再管的好可以到十万,组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问:感觉小鹏的技术、研发从目前展现的能力来看,不是很明显?
何小鹏:那是因为你看到的很多东西,比如说P7是2017开始做的,自动驾驶是2015年开始做的,今天我们做出了一个效果,有一个人说我们明年就能做到,我核心的关注是也会觉得好厉害,第二是团队是多大、多强以及在什么时候开始,就算是大且强的团队,它有足够的时间长度才能做到,如果现在放一个团队很小,不可能,它是立了一个空的flag,空的flag对我来说是满足领导需要还是满足自我需要,我不知道。
所以对我们来说,有很多事情,比如说今年所做的事情很多是在2023年、2024年才能看到效果,如果今天不去思考、布局、沉淀,2023年你会说小鹏发现你们去年的创新不够多了。
问:未来你怎么强化小鹏的核心科技能力,从组织到人才到研发?
何小鹏:怎么强化就是把基础做好才能讲,我们是打基础。那你的效率在大团队下一样高,把基础定准,定长期,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