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的背景下,造车新势力龙头蔚来汽车却临时宣布停产数日,原因是“缺芯”。而且,虽然蔚来此次停产后不久可恢复生产,但长期供应情况仍有待观察。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实现汽车工业弯道超车和能源自主的重要途径,近年国家也不惜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予以支持。然而,中国作为原材料和终端销售第一的市场,在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却突遭缺芯之困,一定程度上说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业就很难说得上完整。
虽然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随即发布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提出对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集成电路产品免税。对进口产品的免税可以解一时燃眉之急,但要让新能源汽车不再有缺芯之痛,则有赖于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
其实去年9月也发生了类似事件,华为因美国政府禁令导致麒麟旗舰芯片无法继续生产而“绝版”,此后华为数款旗舰机型在市场上一直缺货。汽车芯片的短缺凸显了芯片对于智能汽车的重要性,手机、电脑、医学仪器同样如此。很明显,要一劳永逸解决这些问题,突破以芯片为代表的“卡脖子”技术是绕不过去的。
在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深改委会议就强调,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并给出了更多解决路径,包括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协同化等。
从至为关键的资金投入角度讲,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资金2.4万亿元,占到了全球总投入的16%。但结构性上有所失衡,过去十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仅占企业研发投入的0.1%,占全国基础研究总投入的1.5%,而美国、日本、欧盟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约占基础研究总经费的20%。很显然,中国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视上还有不小提升空间。而且,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少不了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
换言之,在资金投入方面,不仅需要保持足够的总量,还应该有所侧重,重点聚焦“卡脖子”技术,同时多在基础研究领域致力,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对“十年坐得冷板凳”的支持力度。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需要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政府具有调配资源的能力,这也是中国体制的优势所在,一项核心技术的突破,有时甚至需要产学研各个过程的配合与融合。政府可通过科学园区的规划,引导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因为“卡脖子”技术需要大规模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包括财政投入、税费优惠、融资便利等政策支持。去年8月,国务院公开了《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全文5000多字从财税、投融资、研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方面,给予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支持政策40条,力度空前之大。
一系列“断芯”事件让我们清晰地知道,对“卡脖子”技术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但突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资金的精准投入、要素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税费、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