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美国工厂停工引发全球缺芯连锁反应 国产OLED面临断供风险

日期:03-24
OLED三星芯片

原标题:三星美国工厂停工引发全球缺芯连锁反应国产OLED行业面临断供风险

全球缺芯潮从汽车行业向手机、PC等多个行业蔓延。

最新报道显示,苹果也将在此次缺芯危机中受到影响,甚至iPhone产品线还有可能面临停产危机。

报道称,全球缺芯对三星OLED显示面板的供应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三星得克萨斯州的芯片制造厂还在上个月因暴雪和停电原因停工至今。而该工厂原本还承担着为iPhone生产OLED显示屏芯片,这将直接导致iPhone屏幕供应受挫。

当下,受全球芯片缺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开始出现产能不足的局面。小米总裁卢伟冰更是直接表示,“今年芯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极缺。”

目前,中国大陆已布局大量OLED面板产能,全球缺芯将对国产OLED面板生产造成何种影响?作为商业化“最后一公里”的OLED面板驱动芯片国产率如何?进而将影响到哪些下游行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将目光聚焦于OLED面板驱动芯片行业,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缺芯潮波及面板行业

前述报道指出,三星关闭的美国工厂占全球智能手机和PC芯片供应的5%,其中苹果公司每年就需从该工厂大规模购买用于OLED显示器的芯片产品。所以,三星在美国工厂的关闭,影响到了三星对苹果屏幕的供应。

由于三星显示芯片供应紧张,三星已经提高了OLED面板的报价,从报道来看,三星将OLED屏幕的价格提高了5%-8%。

“驱动芯片产能紧张已经影响OLED、LCD行业,造成面板行业价格持续上涨,三星刚性OLED已经涨价了,液晶面板接下来两个月价格可能还会上涨30%-40%。”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在3月23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缺芯同样影响到国内面板行业。

3月23日,面对是否受到行业缺芯影响、屏幕驱动芯片是否缺货的提问,深天马回复称,“原材料供需是动态变化的过程,目前驱动IC相对偏紧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状况。公司与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并寻求长期的深度协同,不断推进供应链的安全性、本地化、多元化采购。目前,公司产品的相关原材料供货保持良好状态。”

尽管深天马表示目前供货稳定,但无论是从OLED面板行业产能释放还是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的角度来看,缺芯这个问题或许比想象中更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内面板制造商的崛起,国产LCD面板已经占据了整个液晶面板市场的半壁江山。在OLED面板领域,以LG和三星为首的韩国面板厂商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占据了OLED市场份额的80%以上,国内厂商在OLED领域正在奋力赶追。

就在今年年初,京东方发布200亿元定增预案,其中60亿用来增资并建设重庆第6代AMOLED生产线,建设周期为2018年底-2022年底,设计产能为4.8万片/月。维信诺专注于AMOLED面板业务,投资了3条AMOLED面板生产线和2条配套模组生产线。和辉光电去年冲刺科创板,拟融资100亿元投建于第六代AMOLED生产线产能扩充。目前,公司第4.5代AMOLED生产线量产产能15K/月,第6代AMOLED生产线规划产能30K/月。

此外,还有深天马、TCL科技均有第6代AMOLED生产线在建设或投产中。

“随着中国大陆OLED产能的不断释放,中国OLED产业与韩国的差距将不断缩小,并逐步构筑起领先优势,OLED领域大概率会成为下一个‘狙击口’,应予以高度重视。”赛迪智库指出。

狙击从何入手?在显示模块当中,不仅仅OLED面板十分重要,其驱动芯片也十分关键。

而需要注意的是,国内OLED面板驱动芯片的国产率并不高,在三星显示芯片都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缺芯潮对国内OLED面板的影响是否会进一步加剧?

OLED芯片国产化率偏低

从需求端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OLED面板购买国。据机构测算,目前我国OLED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50亿美元,但全球出货占比仅约9%。预计随着国内在建/拟建AMOLED项目的陆续落地,国内生产的柔性屏市占率将提升至25%左右。

但作为面板核心技术的驱动芯片的国产化程度却不高。

上海转点信息首席咨询师张志和在受访时表示,“国内相关面板厂商驱动芯片国产率比较低,主要还是用韩国进口的芯片;LCD驱动这块来看,目前国产率在10%左右,手机OLED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得比较好的厂商,国内做得相对好的是云英谷的OLED驱动,应用手表等这块的OLED市占相对高一些,工艺要求没有手机那么高。”

市场研究公司Omdia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企业的智能手机方向的OLED显示屏驱动IC(Display Drive IC)市占率为九成,排名第一的是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为50%;第二名为Magana Chip,为33%,仅这两家公司就占了八成以上。

以面板巨头京东方的数据为例。2017年,公司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曾表示,目前采用的OLED驱动芯片供应商主要为海外公司。2018年,京东方面对同一问题时称,“公司的驱动IC部分进口,部分国产,公司将会在国内具备供应的条件下,加大推进国产化材料导入,公司一直积极培养国产化供应商,努力促进国内上游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

尽管一直在推动引入国产IC,但到了2019年,京东方采购屏幕驱动芯片金额超过60亿元,其中国产芯片占比仍不到5%。

“第一,OLED驱动芯片发展需要OLED面板产业带动,中国大陆手机OLED面板去年出货占比仅13%,OLED驱动芯片缺乏良好的生长土壤。第二,AMOLED驱动芯片有一定技术门槛。AMOLED驱动方式、像素排布与LCD的不同,需要特定算法和电路补偿消除MURA,而且流片和生产成本较高。第三,中国大陆OLED驱动芯片厂商技术积累不足,良品率较低,下游应用厂商暂时不敢大批量导入。”林芝在分析显示驱动芯片国产率低的原因时说道。

而如果OLED产能受到影响,下游行业风险将进一步加剧,首先,所有手机厂商都存在缺芯的风险;其次,少屏主要受上游材料、驱动芯片、偏光片等制约,限制了面板产能。那么,电视、平板、电脑、汽车行业都将出现类似“缺芯少屏”的现象。

筹谋破局

在当前的困局下,硬币的另一面是显示驱动芯片巨大的国产替代前景。

去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华为余承东签发了一份名为《关于终端芯片业务部成立显示驱动产品领域的通知》的文件,内容显示华为要成立部门做屏幕驱动芯片,进军屏幕行业。当年年底,有消息显示,华为的显示驱动芯片完成流片,有望用于华为自家的手机及大屏产品中。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中国大陆驱动芯片厂商汇顶科技、集创北方、中颖电子、晟合微电子、格科微、云英谷、吉迪思、新相微、华为海思、芯颖、奕斯伟等纷纷进入芯片驱动环节。

其中,中颖电子从2009年就开始涉足面板驱动芯片研发,2015年AMOLED驱动芯片出样,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量产;吉迪思在2016年第二季度量产刚性屏AMOLED芯片,2018年9月联手中芯国际正式量产40纳米AMOLED驱动芯片;2019年下半年,奕斯伟和云英谷开始量产AMOLED驱动芯片;2020年6月,集创北方总部暨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和先进测试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中颖电子发布的2020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2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9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1%。

年报称,公司销售增长主要受各领域客户需求强劲增长所致,但仍受限于上游晶圆厂的产能供应不足。销售增量由大到小依序是锂电池管理、家电主控、电机控制、AMOLED显示驱动、电脑周边及IOT和智能电表芯片。中颖电子曾在去年三季报中指出,“AMOLED显示驱动芯片产品的市场需求畅旺,增速快也跟比较基期较低有关。”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林芝说,“国内OLED驱动芯片头部厂商出货量已经突破百万片了,但是良率、稳定性、可靠性以及高PPI实现方面与国外厂商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大陆OLED驱动芯片厂商仍然需要技术沉淀,与面板厂商联合攻克技术难点,以更好地迎接中国OLED产业即将崛起的发展机会。”

(作者:张赛男编辑:朱益民)

Adobe第一财季营收39亿美元创纪录 净利润同比增长32% 芯片短缺加剧 车企掀起停工减产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