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周蒸发2000亿元!新造车企业股价“跌跌不休”,多方仍争上造车“牌桌”
作者:周菊
蔚来、理想、小鹏三大美股新造车企业股价已持续下滑两周,如果再往前追溯,其实三者股价从最高处的回调自去年底就已经开始,那么这种持续性的股价下行意味着什么?是否说明新能源造车开始进入“去泡沫”阶段?
导读
1、在资本市场整体风向变化的影响下,近期三大新造车企业股价的回调,被认为可能是“去泡沫”的开始。
2、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新造车企业在融资方面也非常活跃,其中零跑、合众、威马、爱驰等都已透露将冲击IPO。
3、当前的新造车企业中,蔚来、理想和小鹏稳居市场前三,但截至目前,至少有3家企业已明确提出未来5年冲击市场第一名的目标,头部之争不可避免。
新造车企业的市值泡沫何时开始消散?这个从去年开始成为热点的问题,似乎正在迎来答案。自2月9日以来,蔚来、理想、小鹏三大美股新造车企业股价已持续下滑两周,导致三者市值累计蒸发3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过2200亿元。
其中,蔚来汽车领跌,其股价从美东时间2月9日的62.84美元/股连续下跌至2月23日的49.11美元/股,跌幅22%,市值蒸发215亿美元。小鹏汽车股价从2月9日始连跌9个工作日,从48.75美元/股下行至2月23日的37.91美元/股,跌幅22%,市值蒸发86亿美元。理想汽车从2月10日的31.99美元/股跌至23日的26.99美元/股,跌幅16%,市值蒸发45亿美元。
如果再往前追溯,其实三者股价从最高处的回调自去年底就已经开始,那么这种持续性的股价下行意味着什么?是否说明新能源造车开始进入“去泡沫”阶段?“(我认为)是的,三大美股车企去年股价涨疯了,现在进入理性回调期,有投资机构已经清仓新势力。”国金证券首席分析师周建兵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高瓴资本近期公布的持仓情况显示,其在全年四季度清仓了所持有的新造车企业股票,包括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股票,原因是三家公司股价去年均大幅上涨,市值明显过高。
但也有业内专家对三大美股车企的股价下跌持有不同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受美股整体走势,以及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尽管当前涉及新能源汽车的股价持续下滑,采访显示业内仍对新能源汽车保有较高期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智能技术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科技公司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排位赛上越来越重要的变量。
“去泡沫”还是短暂回调?
去年新能源汽车股——尤其是在美上市的三家新造车企业的股价大涨,让资本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成为热议的话题。以蔚来汽车为例,其股价从2020年3月的3美元/股,到年底已超过50美元/股,增长16倍,市值一举超过了戴姆勒集团、通用汽车、宝马集团等国际老牌车企。2020年7月和8月上市的理想和小鹏,股价也一路上涨,理想股价2020年涨幅高达167%,小鹏股价涨幅也涨超200%,市值超越日产汽车、雷诺集团等车企。然而三家新造车企业皆仅有一两款量产车,年销量更是只有这些老牌车企的零头。
而在资本市场整体风向变化的影响下,近期三大新造车企业股价的回调,被认为可能是“去泡沫”的开始。“目前美债十年期创新高,高估值承压。”周建兵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在美国市场,股票的基本价值主要取决于长期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而近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导致股票等具备长期现金流功能的长期资产价格下跌。“主要还是受纳斯达克整体的估值回调影响,基本所有中概股都受影响了。”罗兰贝格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经理郑贇也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不仅是中国三大造车新秀的股价齐刷刷下跌,在美股市场,即使持续坚挺的汽车市值“王者”特斯拉,也在最近一周股价连续下行。从2月8日的收盘价863.42美元降至2月23日的698.84美元,跌幅19%。而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应该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变化,他曾在推特上发文自称“特斯拉的股价太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仅美股如此,去年曾因新能源汽车大火的国内上市车企,近期也集体出现了股价的回落。如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去年股价一度涨超好几倍,但在近一两个月内股价下跌均超20%。
针对此,有证券界人士认为此次新造车企业的股价回调并非“去泡沫化”的开始,而只是一个短期的调整。一位证券分析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此次股价变化目前来看仍属短期波动,而波动的因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受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数据显示,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6.8万辆,虽然同比增长290.6%,但环比12月下降20.5%。“短期数据出现非利好,导致企业股价下调。”上述分析人士称。
其次,地方政府的电动车消费鼓励政策到期,以及新补贴额度的进一步退坡,也给市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而北京的新牌照政策效应还没有释放,这个可能也有短期的影响。根据最新政策,2021年北京10万个新能源汽车号牌数量没有变化,但将向无车家庭摇号者倾斜。
另有一些专家表示,当前仍较难判断此次股价下行是暂时性的还是进入到下行区间的拐点。“有一点可以肯定,(美政府)政治上的理性回归催化了投资市场的理性回归。”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接下来新能源汽车是否真正进入“去泡沫”时期,则还需要看市场的中长期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动力,以及央行货币政策转型等方面的变化。“长期看好(新能源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短期估值有泡沫,市场会自然调节。”梅松林说。最新的数据显示,在2月24日,蔚来、理想和小鹏股价都已出现一定回升。
挡不住的新入局者
资本市场的回调态势,并未动摇业内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的看好。“新能源汽车是‘坡长雪厚’的赛道,市场空间巨大、利润丰富,后市仍有机会。”周建兵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2021年以来,多方资本仍逆股价变动而行,希望坐上“牌桌”,抢占造车市场份额。
最新的消息显示,国内的手机制造商之一小米可能会造车。对此,小米在2月22日发布公告称,其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但汽车制造业务还没有进入到正式立项的阶段。该声明发出后,小米造车被认为只是时间问题。美国手机制造商苹果同样在2021年频传造车消息,其多个潜在的合作伙伴也陆续浮出水面。而日本科技公司索尼也将加入造车阵营,其在今年1月举行的北美CES展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概念车型VisionS。
国内科技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同样不约而同地重金布局造车事业。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分别宣布直接投资造车或与车企深度合作。此外,滴滴通过至少5方面的投资合作进行造车业务的扩展,包括与比亚迪制造定制车型D1,对爱驰汽车的股权投资,以及与北汽新能源、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之间的合作等。这些都被认为是滴滴正式进军整车制造的前奏。
此外,还有另一批新参赛者刚上场或者即将上场,那就是脱胎于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以及头部车企的全新高端品牌。包括东风岚图汽车、上汽智己品牌、北汽ARCFOX、长安汽车AB品牌、广汽埃安品牌,以及长城和比亚迪“沙龙”和“海豚”等。
“这个赛道正在变得非常热闹,但同时意味着竞争将非常激烈。”一位证券分析师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新造车企业在融资方面也非常活跃,其中零跑、合众、威马、爱驰等都已透露将冲击IPO。
而2020年蔚来的V型反转经历证实,资本市场对新造车企业的热情在经过短暂冷却后,正在以双倍的火力回归。在这一点上,暂停运营的拜腾汽车获得富士康资金支持复活、一度败走的FF准备上市并“回国”造车,以及恒大汽车一口气融资260亿港元都是强烈信号。
未来五年的头部激战
“我认为未来市场留给新势力品牌可能就是3-5家的一个空间。”郑贇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说。这一观点在过去几年已成为共识。当前的新造车企业中,蔚来、理想和小鹏稳居市场前三,但截至目前,至少有3家企业已明确提出未来5年冲击市场第一名的目标,头部之争不可避免。
其中,理想已不甘于千年老二的位置,在理想2月22日的一封内部信中,理想汽车CEO李想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意味着其要超越蔚来汽车。其提出到2025年将占据智能电动车2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2020年理想的年销量仅为3万余辆。“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十年注定超高速增长。只有成为公认的头部企业,我们才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储备,参与到更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去。”李想在公开信中表示。
蔚来汽车虽然没有公布明确的销量目标,但在去年底的媒体沟通会上,蔚来总裁秦力洪表示,2025年蔚来要成为全球高端车市场的主要玩家。另外,目前并不在头部位置的零跑汽车在内部信上提出在2023年进入新势力TOP3,2025年获得国内新能源市场10%的市占率,当前新造车企业前三名是蔚来、理想及小鹏,零跑要挤掉谁上位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而这些都意味着新造车企业的前三名可能进入一个变动期。
“野蛮人”的进击也非常直接。其中,恒大在去年11月表示,到2025年要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2025年产销100万辆,2035年产销500万辆。另一地产巨头宝能则提出,通过10-15年的努力,将宝能塑造成全球一流的汽车制造商。
与此同时,在头部企业,由产品、技术话语权争夺所引发的冲突也进入高发期。其中包括年初被争论的1000公里续航问题,石墨烯、固态电池这些还不能量产的电池技术,已经成为各新能源车企争夺市场关注度的筹码。
科技公司的入局则将进一步加剧汽车技术主导权的争夺,尤其是在当前“软件定义汽车”的情况下。电动车新的竞争格局已经催生了主机厂和科技公司,以及科技公司之间的业务纠纷。近期,因腾讯限定博泰具有微信功能的车联网产品不能与汽车厂商进行交易,上汽通用五菱和博泰联合举报腾讯涉嫌垄断。而在这场纠纷背后,实际是各方在对软件和数据归属以及智能汽车技术主导权的争夺,而这种争夺必将随着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亲自下场造车而升温。
那么科技公司在造车方面会有优势吗?“这取决于新进入者能否带给智能汽车行业独特的价值-让智能汽车和传统汽车更加不一样、价值更大、成本更低。”梅松林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此前的情况表明,虽跨界造车者众多,但算得上成功的却不多,实现量产的还几乎没有。
“我认为,接下来无论是科技公司、用户类公司,包括传统车企,机会都是有的,因为现在消费者已经对新能源车有比较强的兴趣了,但难点在于如何靠自身卖点找到精准的种子客户。”郑贇强调称。去年,新能源汽车销售136.7万辆,逆势增长10.9%,而根据中汽协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增至18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