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苹果带给芯片厂商的启示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作者:邱丽婷
近日,苹果公司报告了多年来最好的季度业绩,它在各个业务领域均享有实力,但主要的推动力还是iPhone,iPhone仍占公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报告指出,iPhone带来的收入在去年12月季度同比增长了17%,达到创纪录的656亿美元,这主要归功于秋季新iPhone 12的发布。
每部iPhone手机都是由数十种细小的零部件构成,借着iPhone惊人的销量,不但将苹果公司市值和现金流推向了一个巅峰,顺带着也给苹果供应商带来了庞大的收益。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曾经高度依赖苹果的供应商——Dialog正式卖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家大客户在给企业带来风光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生。
风光的苹果供应商
专门研究射频芯片的Skyworks上周报告称,公司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9%,至15亿美元,比华尔街的预期高42%。自该报告以来,该股已上涨了15%。Cirrus Logic公司的芯片用于音频编码。该公司周一下午报道说,其四季度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达到约4.86亿美元。
高通公司(Qualcomm)也将要发布业绩报告,因为他们最近在iPhone的调制解调器芯片中夺回了位置。因此根据FactSet的预计,高通公司的芯片组收入将同比增长80%。
打入苹果供应链,对于厂商来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进入这个系统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苹果将资金流前移,为供应商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障。这对于接下一笔订单就要提前付出一大笔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供应商来说简直是福音;
其次,服务于苹果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对于制造商来说十分重要;
再次,获得的利润较高。尽管苹果对供应链的整合,给苹果带来巨大的利润,其代工厂商分得的利润份额相对渺小,但在绝对额上并不低;
最后,和苹果这样的强者合作,能够大大提高供应商的水平。苹果通过严格的标准控制,提高了代工厂商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开发水平,教会了他们如何生产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同时,与苹果合作将极大地提升厂商在业界的地位:如果它们是苹果的供应商,那么它们就会被看作业界一流的厂商。替苹果做过代工的工厂由于发展出了顶尖的设备和流程控制,所以也比较容易接到其他品牌的订单。
在这样一种强大诱惑的推动下,不少元器件供应商由开始给苹果及其他厂商供货,变成最后“只给苹果一家供货”。每当苹果推出新产品之际,“苹果概念”就推动部分上市元器件厂商股价大涨。而这,也造成了苹果供应链中厂商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
我们不能武断评判这种现象是好是坏,但对于在供应链中的厂商来说,就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依赖程度日益增长后,苹果任何调整供应链的行为都对其中的厂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苹果自研某些元器件之后,供应量厂商更是大起大落。
风光背后
2011年,苹果曾经向夏普公司提供10亿美元,用于建设iPhone4液晶显示屏工厂。后来由于iPhone4的销量未达预期,夏普最终被迫暂停该条生产线,造成不小亏损。
2014年,苹果蓝宝石合作伙伴美国GT公司突然宣布公司破产,原因是苹果原先计划推动GT公司为其生产蓝宝石屏幕,但最后却没有在iPhone 6上使用蓝宝石屏幕,因此造成GT公司新建的代工厂被迫关闭,脱离了苹果这个唯一的大客户GT公司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同样是2014年,苹果为了升级换代,更换触控面板供应商,这直接导致代工厂台湾胜华科技集团旗下的东莞万士达以及联胜中国停工停产,其中位于东莞的万士达代工厂,高峰期有近2万的工人,曾经是苹果iPhone4时期的触控面板主要代工厂,在全球触控面板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随着苹果更换供应链厂商,胜华科技旗下苹果代工厂订单大幅下滑,并陷入了运营亏损。
近些年则有Dialog,作为电源管理IC供应商,Dialog全球市占率20%,主要为苹果供应PMIC模块(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苹果是其最大的客户,2016年苹果所贡献的营收占Dialog总营收超70%。
2017年12月5日,Dialog发表声明证实:“我们意识到,苹果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自主研发电源管理芯片,而且在未来几年也可能这样去做。”这个声明导致Dialog当天股价暴跌23%。被苹果抛弃且经历苹果持续挖角一年多后,苹果与Dialog恩怨最终以苹果花6亿美元向Dialog换取三百名研发工程师与部分设备技术的方式两清,虽未破产,Dialog也算脱了层皮。近日有新闻传出,瑞萨宣布59亿美元收购Dialog。
最近的一位被“抛弃”的厂商则是半导体领域的王者——英特尔,就英特尔的庞大体量来说,损失苹果的订单影响不小但也不至于痛彻心扉。毕竟苹果换芯也需要一段时间,同时这两年来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务也在快速增长,相信会很快覆盖这部分的损失。
但是,潜在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苹果换芯,无疑表示Arm的高性能处理器性能已经达到相当高度,苹果在电脑上采用自研芯片,并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性能优势就能很快复制iPhone的成功。就苹果的领导力和示范作用来说,市面上的厂商很快会意识到X86不再是PC市场的唯一选择,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倒向Arm阵营。这才是最令英特尔头痛的地方。
苹果的失败尝试
有被苹果决然放弃的,也有吵吵闹闹怎么也分不开的。
值得一提的是Imagination。2017年4月,苹果宣布将在15- 24个月内停止使用Imagination的GPU设计,转而采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消息一出,Imagination股价瞬间暴跌了近 69%,当天跌幅更是高达 75%。在被苹果宣布中断合作后,Imagination也曾尝试修复关系,不过并未成功。几个月后,中资背景的私募基金Canyon Bridge以5.5亿英镑收购了Imagination。
之后Imagination更加注重研发能力。发力人工智能领域,在该领域内极为成功,因为Imagination是其中唯一一家可以同时提供半导体知识产权(IP)、射频设计、软件和认证的全系列产品的企业。同时还进军汽车电子领域,光线追踪等领域,不断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20年初,Imagination宣布再次与苹果合作。关于苹果吃回头草行为,业界议论纷纷,据多家硅谷媒体报道,是因为苹果对自行开发GPU的成果并不满意。也有相关媒体指出,苹果需要避免一些可能存在的法律层面风险。但不管怎么说,苹果与Imagination再续前缘无疑说明Imagination在市场中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对Imagination而言,与苹果续约也将有助于其提高市场份额。
还有高通,高通与苹果绝对是欢喜冤家。在2016年iPhone7发布之前,高通一直持续多年都是苹果的唯一基带芯片供应商,但是自iPhone7开始,苹果引入了英特尔作为其新的基带芯片供应商。而这也打破了苹果与高通之前持续多年的排他性协议。
2017年,苹果认为高通滥用其在通信基带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专利授权费收费过高,在美国和英国起诉了高通,并且拒绝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随后,苹果与高通之间的专利授权费问题以及专利纠纷全面爆发,双方在全球展开了诉讼,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急剧恶化。
到2018年,苹果发布的iPhoneXs/XsMax/SE系列三款新机型,已经完全抛弃了高通的基带芯片,转而100%采用英特尔的基带芯片。但是随着5G的道来,以及队友的不给力,苹果意外遭遇了“无5G芯片可用”的尴尬局面。
于是,2019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16日,北京时间4月17日凌晨,苹果与高通达成和解协议,双方撤销在全球范围内的法律诉讼。在苹果与高通宣布和解的几个小时之后,英特尔宣布退出5G modem芯片市场,没有指明这是苹果与高通和解的原因还是结果。
显然,高通在基带芯片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实力,虽然一直以来高通以终端售价的一定比例来收取专利授权费的模式备受业界诟病,高通此前也在全球多个国家遭遇了反垄断,并且败诉,支付了数十亿美金的赔偿,但是高通的专利授权许可的模式依然稳固。即便之前在中国反垄断案中,高通也只是针对中国市场下调了一点收费比率,对于其授权模式并未影响。
给芯片公司的启示
观他山之石,回望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不论是苹果或是其他大型企业,成为其供应链的一员都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说明中国在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满足世界先进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供应商的风险来自于合作方厂商过于强势,令企业会对合作方过于依赖。就如苹果,会与供应链相关厂商签订排他性的技术和产品协议,这对于行业来说,供应商独家技术基本就给了苹果,不利于行业创新技术的共享与进步,对供应商来说,这也意味着将自身的技术、产品利润和风险完全托付给苹果,这是当前苹果供应商处于极度被动的重要原因。
我国企业想要能够不断发展,并利于供应链的不败之地,无疑要做到下面几步:
1、打造自身技术优势
高通是很好的例子,苹果与他吵归吵,但最后还是以合作收尾,打铁还需自身硬,放在任何领域都适用的。同理的还有做IP授权的Arm、做晶圆代工的TSMC等,他们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根据媒体的报道,苹果过去使用Imagination的PowerVR GPU,每年支付给Imagination的版税约约7550万美元,能够占到Imagination营收的一半左右;同样还有被抛弃的Dialog,苹果的订单收入占据了70%以上。高利润,相对不难的技术切入,都是苹果想要抛弃他们的原因。
3、注重研发,做技术的推动者
目前中国半导体公司仍然在起步阶段,但也不能一直模仿,保持创新才是更好的出路。国外的研究人员对美国和台湾的科技产业发展做过统一的评价,那就是在学习之余,保持创新,才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个人收入提高的关键,但是创新永远是比追赶更难的,那就需要对市场有透彻的了解,对技术有扎实的积累。
总结
如今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其中也诞生了一些实力很不错的厂商。如京东方就成功打入了苹果的供应链,同时也有更多企业在不断努力发展,提升实力。但我们仍需记住,合作存在利益也存在风险,尤其是进入合作方供应链的厂商们,唯有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