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张贵峰
据《都市快报》1月4日报道,浙江杭州王女士供职的公司,给员工发放了一批高科技坐垫,能够监测心跳、呼吸等,王女士觉得很实用。然而公司HR(人力资源专员)因此掌握了其何时不在工位上的相关信息,王女士认为自己被监视了。“黑科技”坐垫是否泄露隐私引发网友热议。涉事公司回应,该坐垫系内测产品,内测前已通过群邮件告知员工;使用该产品的目的是预防常见的办公室职业病;涉事HR私自传播测试人员个人数据已被处分。
相关高科技坐垫“并非以监控为目的设计”,这样的回应,或许确系实情。但对员工来说,恐怕依然会心有余悸。
首先,虽然该坐垫非以监控为设计目的,但并不妨碍它事实上具有监控的功能。据介绍,该坐垫“能看到人使用坐垫当日总时长和单次就座时长”,而得到这些数据基本上等于掌握了员工是否按时到岗、时时在岗等信息。此前该公司HR能准确地指出相关员工某一时间段不在工位上,也证明了这种“监控”功能的实际存在。
其次,“并非所谓监控目的设计”,也绕不开该设备对劳动者诸多个人信息的掌握。根据我国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涉事HR私自传播测试人员数据当属违规,但掌握了员工相关信息的公司,没能有效避免个人数据的泄露,同样难辞其咎。更要指出的是,公司收集、使用员工个人信息的行为本身,同样值得商榷。相关公司事前仅仅“通过群邮件告知员工”,未得到员工明确的同意便随意收集其信息和数据,即使不存在泄露问题,也已涉嫌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时下,出于担心员工“偷懒”、提高工作效率等考虑,一些公司希望更充分地掌握员工工作期间的各种信息,这并非不可理解,但如果这种对员工信息的掌控,突破了合法、正当、必要的界限,甚至是密切监控员工一举一动,将员工个人私事也一一纳入其中,不仅可能违法,而且是对员工的不尊重、不信任,这么做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工作积极性。此前,有企业限制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上厕所的次数、时长等等,也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如今掌握员工不在工位上的时间,更像是升级版。而且,有些工作,员工不在工位上,不等于就没在工作。
应该明确,劳动者是依法充分享有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以及各种基本权利的活生生的人,对劳动者相关个人信息的掌握、工作情况的督促,必须使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给予劳动者基本的尊重,维护其应有的尊严。若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任何个人信息、隐私都要被放到镜头下打量、审视,形同“坐牢服刑”,那么劳动者基本的体面势必荡然无存,相应的,其工作效率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再进一步说,相关企业的劳动关系也不可能和谐。
此番事件对诸多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提醒,对员工的个人信息哪些可以掌握,哪些不能掌握,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掌握,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再“高科技”的产品也要注意使用场合和人群,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影响企业的口碑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