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华为IPD体系的云从科技 会像华为一样脱颖而出吗

日期:07-10
华为云从AI

学习华为IPD体系的云从科技 会像华为一样脱颖而出吗

正在学习华为IPD体系的云从科技,会像华为一样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吗?

原标题:学习华为,云从凶猛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王雷生

编辑|李薇

图片来源|被访者

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领域,云从科技与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并称“四小龙”。

四家企业尽管颇多相似,但每一家又都有着不一样的气质,也被外界打上了不同的标签。提及云从,与它相关的词汇大多是“低调”、“国家队”等。

大多数时间里,云从科技创始人、总裁周曦都穿梭在重庆、广州、上海、苏州等地的云从分公司,投身于技术与产品研发,以及关注业务前线。这位科学家出身的创业者几乎不参加行业论坛等活动,每年接受媒体的采访也屈指可数。

然而低调的云从,成长却堪称迅猛。

2015年4月天使轮融资时,云从科技的估值为1.85亿元,而到了2018年10月完成B+轮融资时,其估值已经涨至230亿元(约合33亿美元)。媒体公开报道,商汤科技同期估值为60亿美元、旷视科技为40亿美元、依图科技约22亿美元。

估值的增长来自于收入的快速提升。2016年,云从科技的收入为2亿元人民币;2017年,云从科技的订单收入达8.36亿元人民币;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在2018年10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2018年的收入如无意外将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在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战场,云从科技自称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服务包括四大行在内的400余家商业银行;同时,它服务了全国60余家中大机场、超过75%的市场占有率;在安防市场,其服务对象也涵盖了31个省市区。

估值、营收等巨额数字下,“云从科技何时IPO”成为大众广为关注的话题,以至于在其股东之一、上市公司佳都科技的论坛里,常年充斥着云从将要上市的消息。

“我们不排斥上市,只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周曦在给《中国企业家》的书面回复中表示,而在他看来,这样的时机是“把产品做的比较扎实、业务比较稳定的时候,应该是会最好”。

云从科技创始人、总裁周曦是一位科学家出身的创业者,十分低调,每年接受媒体采访次数屈指可数。

云从科技创始人、总裁周曦是一位科学家出身的创业者,十分低调,每年接受媒体采访次数屈指可数。

重要的选择

姚志强依然记得那场对云从至关重要的“战斗”。

2015年初,云从科技刚成立不久,初创团队得知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一项计划——他们正准备在全省100多个高校推广智能化银行服务,吸引大学生群体。

为了做好这个项目,周曦直接带着20多人的团队赶到广州,这些几乎是当时云从科技所有的“家当”。

一行人住在项目旁边的小旅馆,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产品的同时,也需要不停地与银行十二三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以解决技术、产品化与真正好用之间存在的差距。

最终,云从科技拿出了46套方案,其中“校园e银行”方案获得了客户认可,成为云从科技拿到的第一个大单。

彼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云从科技与周曦经历坎坷,拿到技术测试第一却因成立未满三年拿不出足够的资质而落选;团队也曾绞尽脑汁写了十几页的方案递交给招标银行,却被告知从来没有供应商只提供过十几页的方案,最少都是300页起。

早期亲自在一线带团队竞标、打磨产品做项目的经历,让周曦意识到,即使拥有优秀的算法,“关起门来做研究是没有用的,一定要解决用户的问题,要做出好的解决方案”,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一个大单在金融领域打开,云从科技自然地将金融定为重兵投入的领域。

那时将满四岁的旷视科技,因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德国用其提供的技术刷脸支付而名声大噪,旷视的业务重点偏向互联网金融,也开始探索安防业务;成立两年多的依图科技全力投入安防;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商汤科技正把资源聚焦在研发与人才储备,直到2015年底时才在中国移动、FaceU激萌等项目上找到落地方向。

银行这样的客户是人工智能公司、传统金融风控公司等激烈争夺的对象。传统银行对于AI的需求也在放大,希望通过引入人脸识别实现远程自动开户,提升运营效率同时提高安全性。

云从科技几乎把绝大部分精力资源投到一个方向,在几家“拼死拼活”的竞争中,云从科技的识别率从2015年初的66%,提升到了2016年初的99.8%,一年时间里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云从科技一直给外界留下非常重视客户的形象。为了离银行客户足够近,2018年前,云从科技把北京分公司的办公地点设在金融街附近,而不是和其他人脸识别公司一样扎堆人才众多的中关村,因为金融街是“一行两会”等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所在地,聚集了各类金融机构1800多家。

诸如中国银行总行这样的客户,云从科技团队是在跟进两年后,才于2017年5月最终拿下的。在这一年年底,云从科技拿下了银行体系60%的客户,其中包括四大行中的三家,以及另外100多家金融机构。银行战场的大战基本结束。

“在各家还在讲故事、试水落地方向并且陷入安防乱战的时候,云从科技迅速地把银行板块吃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如今这个领域谁也很难打进来。”云从科技B轮投资人、元禾原点合伙人乐金鑫告诉《中国企业家》。

2016年初,曾持有云从科技27%股份、总部位于广州的老牌人工智能安防企业佳都科技,决定让云从科技参加广东省公安厅的测试。这个测试要求参与方要将抓拍的4700张照片与广州860万常住人口库对比,对首位命中率进行比较。

一番较量后,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被很多人认为可能占据优势的国外算法首位命中率为5.9%,而云从科技则高达47%。

随后一年时间里,云从科技连续完成了三次大规模软件功能升级,在安防领域逐渐打开局面。

还在中科院时,周曦就曾带领团队击败中科院系统内其他人脸识别团队,参加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并且在某省区的安防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决定创业时周曦就把重点放在了金融与安防两大领域。

2016年,银行领域的人脸识别战争还在持续时,周曦就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智能安防,带领团队参与多个公安部门的竞标中并多次拿到测试第一,成为多地安防系统的提供商。

2017年初,云从科技又开辟出机场产品线,落地呼和浩特、重庆、银川等地机场。2018年,云从科技的主要产品线进一步延伸至智慧零售,几乎以每年一个新领域的节奏在进行扩张。

姚志强此前曾向媒体透露,云从2018年的收入中安防领域约占60%,金融领域收入约占30%,机场、新零售等其他领域收入约占10%。

每开辟一项新业务,为了尽可能地熟悉行业,云从科技都会与行业内的企事业、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包括建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证通公司、民航总局、公安部、中国邮政、中国联通等,探索云从科技在每个行业中的应用。

云从科技使用3D结构光进行活体检测,主要用于人脸识别

云从科技使用3D结构光进行活体检测,主要用于人脸识别

占领人机交互入口

云从科技与其他同类型公司相比有什么不一样?把这个问题抛给每一个受访者,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

从表面看,“四小龙”落地的场景多有重叠,只是商汤要做“赋能百业”的平台公司,云从、旷视和依图又分别延伸出了银行、智能物流、医疗等各自独特的场景,几家公司之间的差异并不大。

但在姚志强看来,云从科技最大的不同是“聚焦”:一层含义是迄今为止未曾改变刚创业时选择的To B(企业客户)、To G(政府客户)路径;另一层含义则指选择进入新的领域时,“依然在公司整个架构上,不会和技术中台有太大冲突”。

姚志强解释,以做人脸识别起家的公司如果做自动驾驶、机器人、芯片等业务,所需要的算法等完全不同,而云从科技所跨行业背后的技术具有比较高的重合度,一直围绕着“人机交互”。

让外界有些意外的是,最近一两年云从科技也做起了语音识别等看起来与计算机视觉不相干的产品。

对此,姚志强解释,要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就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技术或产品不可行,比如在银行,人脸识别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若要深入营销就不可避免会涉及语音。未来也只有为行业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才会形成自己的行业壁垒。

“语音识别(在云从科技内部)差不多还是保持一个小规模团队,我们并不是想做一个通用化的语音产品,而是做针对特殊环境和行业的产品。”姚志强强调。

“未来,云从科技希望在自己打穿的各个行业里,占领人机交互的入口。”姚志强说。

说到云从科技与“四小龙”的其他三家的另一个显著不同,则是其被外界称为“国家队”的身份。

创办云从科技前,周曦是中科院重庆院智能多媒体中心主任、信息所副所长,同时担任中科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周曦本硕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语音识别,2006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攻读博士,转而切换进入视觉领域。

2011年,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虎三番飞赴美国邀请下,周曦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回到国内。随后,周曦组建了约20人的研究团队,从事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

2014年下半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席卷全国。周曦觉得作为偏应用研究、同时处在行业快速创新的团队,要想做出市场需要的东西就必须出来创业。

在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鼓励下,2015年3月周曦注册成立云从科技,带领自己的团队正式创业。尽管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提供了留职创业的选项,但团队成员全部选择放弃编制。

2015年10月13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为周曦等团队20余人举办了一场创业启动仪式,在袁家虎“推动更多对老百姓、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科技成果转化”的讲话中,重庆市有关领导为周曦颁发证书,佩戴上大红花,宣布“壮士出征”。

相比较曾是体制内科研工作者的身份,云从科技只拿人民币基金的融资策略,让它“国家队”的标签更为鲜明。

乐金鑫在2016年底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周曦。他曾在2015年投资同是中科院背景的AI芯片公司寒武纪,对于中科院体系创业者乃至“国家队”的打法谙熟于心。

第一次见面,乐金鑫就觉得周曦带给自己“很大的冲击”,冲击点在于他发现周曦很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对于云从科技所处的商业环境、竞争对手以及自身优劣势都有着清晰的认识,足够“接地气”。此外,云从科技在技术的原创性、厚度、商业化落地能力也让他觉得靠谱。投资很快就被敲定。

2017年11月,云从科技B轮(乐金鑫更喜欢称为A轮)融资完成。在这一轮2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中,5亿元人民币来自顺为资本、普华资本、元禾原点等风险投资机构,以及背靠广州地方资源的越秀金控、拥有上海地方资源的张江高科等,另外还有来自广州市政府的20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全部以人民币形式注入。

B+轮融资,云从科技引入的也是分别拥有国资委、中科院、广州金融机构以及中银国际控股等背景的国家或地方产业基金。

在中科院时的积累、“国家队”背景也为云从科技的发展带来裨益。2015年7月,刚成立的云从科技与支付宝等共同成为人脸识别国家标准起草与制定单位。发展两三年后,云从科技分别在2017年3月与2018年1月,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基础项目重大工程与产业化项目重大工程。

向华为学习

刚开始创业时,竞标、做销售这些看起来不是科研人员长项的事情,反而没有让周曦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困难”。只是他发现拿到项目之后,真正要做好却没有那么容易。

更不容易的还有团队的管理。“公司变大,这个时候管理问题、流程问题、产品研发、怎么布局市场等事情就多了。”周曦说。

“刚刚开始创业时,大家是满腔热血,先要抢市场活下来,作为一家新的AI公司要深刻理解客户到底需要什么?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自己的价值主张是什么?并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云从科技高级副总裁杨桦表示。

周曦经常会用思考科学的方法思考管理。

“创业的起点是要帮最终用户解决问题,那就把要解决的问题建一个模:要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有什么假设?有没有什么风险?要怎么解决?完全是一套很科学的这种思维方法。”周曦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随着云从科技员工数量达到上千人,业务线和事业群越来越多,创业公司高速发展中容易存在的产品研发决策不够严谨、相互之间协同不够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周曦、杨桦等团队在讨论比较之下,认为在“以用户为中心,并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方面,“华为作为伟大的公司,做的最好”,云从科技深耕行业,为用户提供行业化、场景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方式也与华为存在相似,于是决定向华为学习总耗资20亿元引入的IPD体系(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体系)。

引入IPD体系被认为是成就华为最重要的变革,它集中了若干工具、流程与方法,其核心思想包括:研发是一种投资行为、基于需求进行研发、跨部门协同、结构化流程等等。以期对市场迅速反应,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报废项目,减少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生产性、可维护性。

杨桦介绍,这半年云从科技最大的调整为聚焦与搭建技术中台,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让它变成为前台源源不断提供支持的核心。中台不再闷着头搞研发,而是与前台相结合,在研发时就考虑到应用性以及用户和市场需求。

“事实上,这个过程特别痛苦,团队要搭建,流程要搭建,又要去前线‘打仗’。”杨桦说,“就像原来只是打了一个小平房的地基盖了个小平房,但今天变成(在原地基上)要盖一百层楼,同时还不能影响小平房里的人,还要必须把楼给盖结实。但是这个组织体系的搭建非常重要和必要。”

在给《中国企业家》的回复中,周曦多次提及华为,这位在同事看来“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创业者正在努力向华为学习。未来,云从科技会像华为在2000年左右那样,从与国外通信巨头以及巨龙、大唐、中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吗?

周曦坦言,创业的前五年都还只是“打基础”,关注怎么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把产品做好交付。而未来五年,他对云从科技的希望是“做事更靠谱,东西拿出来人家会觉得确实很不错,真的能解决问题”。

周小川谈Libra:人民币应未雨绸缪成为强势货币 荣耀或于7月15日正式宣布进入电视行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