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完成25亿募资成立大湾区总部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倪雨晴广州报道
探索AI产业化。
6月5日,创新工场大湾区总部在广州黄埔区启动。现场,创新工场总裁陶宁表示,创新工场第三期人民币基金已经募集完成,基金规模25亿,落户在广州,主要投资方向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消费升级、B2B企业服务等。截至目前,创新工场管理的双币基金规模约150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创新工场在广州高新区同步启动三家主体:基金主体“创新工场智能(广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研究院主体“创新工场(广州)人工智能研究有限公司”及商业赋能主体“创新奇智(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学习领域的国际专家、创新工场科研合伙人张潼任大湾区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他介绍称,创新工场大湾区人工智能研究院下设信息感知和理解实验室、流程自动化实验室共两个研发实验室,开展自然语言理解、视觉感知、知识表示、智能分析、智能规划和决策等前沿技术研发,探索大湾区AI商业转化。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从科研突破向商业落地稳步发展。从科研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深度学习、迁移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已经开始深入到金融、安防、零售、制造、交通、物流、仓储、能源等具体的行业领域,并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智能算法大幅提升业务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而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成熟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需求场景,在交通、物流、零售、制造、金融等领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有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并商业化的基础。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人工智能从单纯的科技创新到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商业赋能相结合,是一个必然的发展道路。“在这条路上,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核心的人工智能人才,其实对各种行业的场景和行业里面的业务流程并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发现我们很多的人工智能公司送到行业里面适用的人工智能产品,看上去非常酷,在科技上可能能够拿到各种比赛的第一名,但是真正在行业里面并不解决行业里面最关注的效率问题,很多对行业来讲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并不是行业里面那些盈利的关键流程上的方案。”
面对这一课题,创新工场也在继续探索,“我觉得这个尝试和未来的探索一定是一个长期的,如果给一个时间预估,我觉得很难,但是我觉得这至少是一个3-5年后,会看到今天种下的种子结出硕果。”王咏刚说道。
探索AI产业化。
(本文来自于21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