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带动AR投资回暖 商业化突围集中B端应用

日期:05-09
5GVR商业化

邱智丽

2019年,AR行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为AR明星企业,美国Meta公司因融资搁浅跌落神坛,最终宣告破产,鼎盛时期它曾获得硅谷和中国资本的追捧。英国AR独角兽Blippar也迈上了同样的道路,因紧急融资受挫,进入破产程序。另一边却是VR/AR投融资市场的整体逐步回暖,包括Niantic、Magic Leap在内都获得了高额融资。

“行业投融资集中化趋势明显,尽管AR/VR近年整体投资热度降温,市场趋于理性,但伴随商业化落地,头部项目更受追捧。”在专访中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告诉第一财经。他认为AR投资的回暖主要得益于5G技术和科创板的设立,作为AR基础设施建设,5G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将带来一个历史性机遇,AR大规模落地应用将成为一种可能,他甚至断言2019年将是AR大规模商业应用落地的元年,行业竞争格局也将在2020年上半年清晰。

5G带动AR投资回暖 商业化突围集中B端应用

C端三道坎:技术、价格和内容

对于行业变化,亮风台创始人兼CEO廖春元有着切身感受。他在AR领域创业多年,近日公司刚刚完成1.2亿元B+轮融资,距离上一次融资相隔一年多。在他看来此前创业公司拼概念、拼团队,但如今行业已经进入落地阶段,投资人更看重是否解决真实需求,产品和技术是否真正到位有用,到底有多少付费客户、项目的可复制性、市场是否足够大。“PPT融资行不通了,企业必须有干货。”廖春元告诉第一财经。

在业内AR被视为继 PC、手机后的下一代信息终端,但时至今日国内市场AR眼镜普及度并不高,C端发展乏力。在廖春元看来,技术、价格和内容是AR在C端普及面临的三大挑战。

相较于VR,AR更多需要从无到有的技术储备与重大突破其技术实现难度高于VR,这一差异主要反映在近眼显示与感知交互领域。对 AR而言,由于用户大部分视野呈现真实场景,如何识别和理解现实场景和物体,并将虚拟物体更为真实可信的叠加到现实场景中,成为 AR感知交互的首要任务。而由于现有技术方案在分辨率(清晰程度)、视场角(视野范围)、重量体积(美观舒适)等方面的潜在冲突,除保证视觉体验外,如何满足类似眼镜全天佩戴便捷,成为 AR近眼显示领域的重大技术挑战。

价格是阻碍市场普及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市面上主流AR眼镜价格从3000元到万元不等,在缺乏必要应用场景情况下,想要用户买单并不容易。“有足够多的硬件数量,才会有更多的内容生产商,有更多的内容,消费者才有意愿去买,这是一个正向驱动问题。”廖春元表示。

于立峰则认为to C的智能硬件有太多伪需求,在AR领域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不少运动AR眼镜强调可以在骑行过程中直观看到心率、运行速度、爬坡等,原本可以集中在自行车硬件实现的功能,却要戴上AI眼镜来实现,且存在安全性问题,这就是伪需求。”于立峰直言。

与PC、移动时代,互联网凭借工具和交易属性,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使得C端应用爆发式涌现不同,于立峰认为AR眼镜的舒适度是一个问题,同时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背后涉及大量的系统问题,而to B市场需求强烈且清晰。“以AR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时代,to B将领先to C领域率先爆发。”于立峰判断。

B端寻突围:场景、需求、落地

C端折戟,不少创业公司在过去几年开始转型垂直行业,商业化落地情况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焦点。

根据投中集团发布的《2018年VR/AR行业年度投资报告》显示,在融资数量上,企业和垂直行业的融资项目在过去两年翻了5倍,是投资人最活跃关注的领域;而在游戏和娱乐等内容行业,投资者态度则变得更为谨慎,投资集中于各类别的头部工作室。

由于过去几年市场过度鼓吹应用场景,廖春元认为在AR应用落地方面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认知差距,不少人认为AR无所不能,神话AR功能而忽略技术边界问题。同时,不同应用场景对软硬件的要求不同,要想拿下垂直行业,就必须深入理解行业需求,结合现有技术,来做产品和技术的取舍、匹配和迭代,按照优先级来保留和开发产品的特性和功能。

例如针对游戏、培训、博物馆展览场景,用户佩戴的时间不长,对产品的重量和电池要求较低,但对内容呈现的酷炫程度需求比较高。而在安防、运维巡检等工业领域,用户对手势交互、立体呈现的需求并不强烈,而是要长时间佩戴,要求产品轻便、电池充换方便。

为此在二代产品开发上,亮风台采取了分体设计,一方面减少头部承重,另一方面解决资源消耗、续航、散热等问题。同时在手持端配置了摄像头,操作者无需弯腰探到车下就可以进行汽车底盘检查,诸如此类的改变都需要深入到行业才能挖掘。同时考虑到量产问题,也要对技术成熟度和价格做出平衡。借鉴VR发展的经验教训,廖春元认为 AR也需要从B端实现盈利,逐步向C端过渡。

对于AR行业而言,5G技术是此轮投融资回暖的主要因素。在廖春元看来,AR传输3D高清数据需要更大的宽带,通讯需要低延迟,智能机器IOT进行交互需要多连接,5G技术大宽带、低延迟、多连接的特点和AR行业最重要的几个应用场景是一一对应的,这将帮助VR/AR突破现有困境,促进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鉴于5G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目标基本明确,于立峰认为,AR行业也将迎来马太效应,行业竞争格局将在2020年上半年清晰,而企业要想在马太效应中跑出来,必须从三个维度发力。

首先是技术的沉淀,其次看谁能够最快的抓住市场应用切入进去,占据某一个市场领域的制高点,背后是团队执行力问题。第三既要做研发又要做市场,人员配备、企业融资能力也非常重要。对于AR垂直行业应用前景,他更看好安防和大规模远程协作。同时围绕AR产业链光波导技术、AR云技术、芯片技术也将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中微半导体VS北方华创 谁能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称王? Beyond Meat带火了人造肉市场 泰森和雀巢宣布入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