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研发

日期:11-13
中小企业核心技术硅谷

中国正在努力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正在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知识产权保护、财税等领域调动和激发新的创新力量,资本市场也作为一个重要推动力参与这一进程中,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框架下,再次设立科创板。

在本世纪初,伴随着纳斯达克泡沫,美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随之我国互联网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由VC/PE从业者推动,创业者与投资者都模仿硅谷的投资逻辑,并依靠中国巨大的市场迅速成功。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成为中国创新的一个方向,吸引了大量资源,但是,硅谷逻辑并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硅谷的逻辑是基于美国作为后工业化社会这一前提,去探寻信息化时代的种种可能,是从0到1的概念。这种探索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去支持创新者“试错”。那么,我们会发现,全球其他发达经济体都没有走美国的硅谷之路。这是因为其他国家尚未达到美国的发展阶段,而中国一些创业者对硅谷模式跟随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广泛缺乏核心技术。

中美两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尽管中国可以跨越式地发展信息产业,但我们需要认清自己依然处于工业化阶段,大量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由于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出现了两个现象,一个现象是,互联网成为点石成金的魔术,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想依靠互联网思维,或“互联网+”进行创新;另一个现象是,对新概念出现了一种非理智崇拜,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如果传统制造业企业一旦表达自己从事P2P、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业务,就可以炒高股价。

中国当前最需要源自中小企业的工业技术创新,更应该借鉴德国和日本的模式。硅谷的投资逻辑是VC/PE投资于“新经济”,并通过纳斯达克市场实现退出。所谓新经济主要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业,需要大量的融资支持企业市场扩张,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一种新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创新需要市场检验,从而“短、平、快”的项目更受关注,如果试错也可以迅速退出。美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而中国在这方面仍存在很大努力空间。

德国和日本则依然是工业化时代的传统模式,即主要依赖中小企业形成的核心技术维持工业竞争力。以德国为例,全球27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其中德国就有1307家,占总数的47%。这些企业规模相对小,鲜有人知,但却是全球同行业中的技术冠军。日本的情况与德国高度类似。这些中小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几乎都不是上市公司,而是家族企业。

这是因为技术类中小企业主要生产核心零部件或机器,不是资本密集型,也无须像互联网企业市场推广,消耗大量资本。他们需要稳定的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并创新。这类企业会形成“以公司为家”的企业文化,为了企业活得更长,企业内部具有高度的凝聚力来提高自身竞争力。除了不需要太多资本投入之外,假如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一些股东可能更追求短期利润,或者其他干预公司运营的行为,舆论也会过度关注企业,从而形成干扰。因此,德国和日本的绝大多数隐形冠军并未上市,默默无闻,企业拥有稳定的利润,并且不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因为市场规模有限,扩大规模也可能会影响品质。

可以看出,在我国,硅谷模式拥有很大“市场”,这种模式强调市场应用技术,而忽略基础研究和基础技术的投入。事实上,即使是我国互联网经济领域,也主要是依赖于庞大市场产生的规模效应,而在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基础软件上几乎完全依赖美国。德日模式则重视工业供应链上的核心技术,不注重资本运作,而主要由家族企业构成。资本运作相当程度上可能对这些家族企业形成负面影响。

中国当前处于工业化基本完成但需要转型升级的阶段,应该更多借鉴德日模式,鼓励中小企业“沉浸”于技术创新之中,在这个阶段,对中小企业最重要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人才的稳定性,也包括与本土下游组装企业的相互合作。在中小企业发展阶段证券化,很容易鼓励创始人投机套现,而不利于“活下去”的技术坚持。资本往往强调回报周期,而技术则是一个长期投入和积累过程。因此,我们培育中小企业“小巨人”或隐形冠军应该重视制度环境建设,应该理性看待资本市场的作用。

特斯拉合计遭罚2.8亿元 新董事长明年上任持17万期权 电竞富二代:侯氏家族上市公司雏鹰农牧陷危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