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焦AI产业化落地 人工智能已悄然融入大上海

日期:09-17
产业化人工智能上海

缪琦 钱童心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出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还催生了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推动整个产业链的重构。这样的背景下,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大力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9月17日~19日在上海(西岸)召开。本次大会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以“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市场化”为特色,将集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以及相关政府的领导人,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发表演讲和进行高端对话,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台。

嘉宾阵容豪华

第一财经记者从大会官方网站上了解到,大会嘉宾团阵容豪华,首日主论坛除了有中国互联网巨头主要负责人以外,谷歌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李飞飞和微软全球副总裁沈向洋也将出席。大会还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莱维特(MichaelLevitt)、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等在内的众多学术“大咖”。

在这场盛会上,不但会有无人车、无人机和各样机器人来吸引眼球,还有更大的亮点隐藏在背后,即不断进化的算法和解决方案,以及实实在在的技术应用。除了华为、商汤、阿里巴巴、小i机器人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应用外,平时更多隐在幕后的技术也将在大会上呈现在公众面前。

大会主办方表示:“这一轮人工智能的热潮是由深度学习技术推动的,但如今已经被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从而赋能各个行业。”

就在大会召开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称,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有望为全球经济增速增加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将对全球经济产生13万亿美元的贡献。

探营揭秘:AI将彻底改变上海城市面貌

为了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大会的精彩内容,第一财经记者提前去展馆进行了探营。在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中建上海院”)展位上,记者看到设计师兼讲解员袁渤巽正在摆放VR眼镜。袁渤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只要戴上VR眼镜,就可以体验在项目模型中实时拆卸各个构件,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类专业性较强的项目。

据袁渤巽说,基于人工智能的区域能源规划设计运用了物联网、最优化、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等多种技能,整套设计可以把能源效率提升20%,实现人力节约70%、投资节约30%、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40%、环境噪音降低等多个好处。

在数据即时更新的大屏幕面前,申通地铁集团讲解员蔡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地铁每天接待的人次超过1000万人次,规模非常庞大。为了保障地铁安全并为乘客做好服务,申通地铁正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尝试升级。目前,上海地铁70%以上的列车已经配备了实时故障上传机制,可以把列车的所有状况实时上传和呈现,供给监控中心及时判断和解决。“以前需要至少十几分钟来反馈故障,现在是实时的,加快了故障处理的时间。”蔡峰说,今年5月,申通地铁还推出了手机刷码过闸软件大都会,乘客直接刷码就可进入地铁而无需排队购票,打通了电子支付。推向市场3个多月后,该软件实名登记的用户现已达739万,覆盖约20%的地铁乘客。

由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开发的EV大数据平台每一天都会对上海新能源汽车进行“素描”,即时监控和展示正在运行的新能源汽车。“这个应用平台的数据每30秒刷新一次,你看,目前正在运行的新能源汽车是25788辆车。目前已经接入了20万左右的新能源汽车,覆盖了全上海所有的新能源车辆。”该研究中心研究部高级项目经理张文杰告诉第一财经,每辆车的数据都从整车厂直接接入,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这些新能源车辆的充电状况,以便政府对新能源车辆进行更好的引导和管理。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模型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70%的企业至少采取一种形式的人工智能,而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公司则将全线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全球发展现状: 欧美领先,印日奋起直追 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中国需有力的网络安全产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