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同事眼中张小平跳槽事件:在新单位他可以独当一面

日期:09-27
张小平离职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记者 姚晓岚

因为被冠以“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标签,前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研究员张小平跳槽民企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9月27日下午,北京青年报援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的说法称,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

刘志让告诉北青报记者,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刘院长表示,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张小平主要搞论证、研发和理论计算,水平是有的,但因优秀的骨干较多,所以对全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研究院也会反思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张小平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一名前同事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张小平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骨干。他离职有多种因素,不仅仅是工资原因。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

9月26日,一份疑似盖有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公章的题为《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截图在网络流传。

《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称,该单位原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研究员张小平离职,对该单位四型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尤其是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在2018年二季度的研制过程中出现了深层次的技术难题,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该文还表示,“不愿看到、也无法接受因个人的离职而影响到国家重大的战略项目”。

图为网传的《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工作》截图

图为网传的《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工作》截图

对此,张小平原来所在单位的上级单位负责人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网传盖有单位公章的文件属实 ,系单位提交地方政府劳动仲裁庭机构的文件之一。5月20日,单位向仲裁庭提交了仲裁请求,同时提交了前述文件。9月19 日仲裁庭开庭,并向张小平出示了此文件,张小平遂在朋友圈大量转发。”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该文件为一个下级研究所所拟定,“行文表述的确不妥,诉求又不太明确,外送信息把关有漏洞,以后在处理类似文件时需要反思的事情比较多。”

对于这一说法,一位张小平在研究所工作时期的同事却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个情况他不了解,但这个文件是针对张小平的,张小平怎么可能见着?为什么要发?其感到难以理解。

那么,张小平的离职会不会影响中国的登月计划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表示,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张小平主要搞论证、研发和理论计算,水平是有的,但因优秀的骨干较多,所以对全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前同事眼中的张小平

那么,张小平究竟为何要离职呢?

9月26日当天,有微信公号以《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为题,发布了上述截图,引发广泛关注。该文还提及,张小平的待遇原先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薪资为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不过,这一说法尚未获得当事方证实。

有科研人员透露,按张小平的级别,税后年收入大约在20万元左右。

对此,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一名员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张小平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骨干。他离职有多种因素,不仅仅是工资原因。

澎湃新闻记者在中国知网查询到张小平的多篇论文显示,张小平现年48岁(1970年出生),2008年已为高级工程师,研究领域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

在张小平所属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官网2015年9月20日刊载的一篇题为《“长征六号”首飞成功 “动力心脏”陕西制造》的新闻稿中,张小平当时的身份为航天六院液氧煤油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

张小平在离职前,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身份是研究员。他的一名前同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果这个职位算高,那他还能走吗?”

据张小平的这名前同事介绍,张小平在原单位属于老同志,已经工作了20多年了,当上研究员这个职位也有很多年了,在原单位也算是水平很好的研究员。而和张小平一样48岁位列研究员职位的,在业内也很普遍。

说起张小平的为人,他的这名前同事评价,“张小平在工作上是一个很严谨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干活的好同志,非常非常热爱工作,工作态度很好。是个专家型人才,不仅发表了论文,也有很多著作。”

按《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所述,张小平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480吨液氧煤气发动机、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国家重大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任务,长期负责低温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及技术把关,离职前任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

《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称,作为这四型发动机总体室系统级专家,张小平个人的离职对这四型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影响,尤其是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在2018年二季度的研制过程中出现了深层次的技术难题,急需发动机技术专家开展集智攻关工作以便尽快确定后续发动机研制方案,该发动机的方案和研制进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案选择和研制进度,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

不过,关于上述说法,9月27日下午,北京青年报援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的说法称,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在新单位属于可以独当一面的角色”

张小平工作了20多年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

官网资料显示,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设计单位,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推进技术研究院。现有在职职工1500余人,研发设计人员1000余名。

50多年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成功研制出60余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应用于导弹、火箭、卫星及飞船各个领域,参与了我国历次卫星发射和重大飞行任务,有“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的美誉。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几型发动机曾荣获国家质量金奖和国家质量银奖。

对于张小平的这次离职,他的前同事认为,这属于自由选择,是正常的人才流动。张小平离职去到新单位后,已经在新单位属于可以独当一面的角色。

今年4月,湖州日报的一篇报道提及,张小平作为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代表,赴湖州开发区环保分局办理企业建设项目“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环评文件承诺备案。该报道还引述了张小平的一句评语:“不到一周就把环评的所有流程都办好了,速度很快!”

至于传言中的百万年薪,前述张小平前同事说,研究员这个级别的,年薪百万也不算多,和张小平同等级别的人跳槽后,还有拿得比他还多的。

在他看来,张小平离职既不是跑到外资企业,也不是跑到国外,而是在中国企业,不会有什么问题,法律上是过得去的。

不过,科技日报的一则报道提到,航天“国家队”由于其任务特殊性,技术人员离职除了常规手续,还要根据原岗位经历一至两年的脱密期,其间不能在其他单位工作。张小平属于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为两年。他的跳槽,其实已经违反了这项规定。刘志让表示,院方一是想留住他,另一方面即使他决意辞职,也希望先调整到非保密岗位,度过脱密期再走,“这样好歹还有工资拿。”

张小平跳槽的公司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火箭研制和运营的民营企业。

官网资料显示,蓝箭空间聚焦中小型商业航天应用市场,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及商业运载火箭,可完成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交付全流程任务,为全球市场提供标准化发射服务解决方案。

综合天眼查和启信宝的数据,蓝箭空间的法定代表人为张昌武,注册地址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昌武也是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直接和间接持有该公司近六成股权。蓝箭空间的股东众多,以创投基金为主,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002202)持有该公司9.26%股份。

今年4月,蓝箭航天宣布完成B轮2亿元人民币融资,该轮融资由金风科技(002202)领投。按蓝箭当时的说法,该公司已经累计获得各类投资超过5亿元。这其中不乏政府资金,其中包括2017年获得西安市高新区投资基金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及浙江省湖州市提供的超过2亿元的军民融合专项综合投资。

美媒揭示孙正义千亿基金成立故事:投资风格始终激进 张小平离职门背后 中国的马斯克们都从哪儿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