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西流
在“人人拍视频”的背景下,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
“天已经漆黑,一个15岁的小女孩,脸上挂着稚嫩单纯的微笑,每天晚上却要靠捡瓶子卖钱交学费。”近日,某自媒体博主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这样一个视频,配文“如果你有这么懂事的女儿,一定会很幸福吧”。
视频中小女孩的样子,让不少网友直呼“看了真心酸”。但就是这样一条感人的视频,却被媒体曝光是诱导拍摄。视频中女孩的姐姐告诉记者,“视频拍摄者给了妹妹100块钱和一些饮料,视频内容都是对方教的,现实里没有捡垃圾挣学费这回事”。
该自媒体博主发布“女孩捡垃圾挣学费”视频,好似是为了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及全社会的关注,帮助困境儿童摆脱困境。但事实却是,这只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摆拍之作,是个彻头彻尾的虚假信息,靠编造假新闻博人眼球、收割爱心和流量。
▲摆拍的“女孩捡垃圾挣学费”视频。截图来自社交媒体
无独有偶,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段“白菜滞销农民大哭”的视频,发布者自称是河南商丘的菜农,家里辛苦种植的白菜遭批发商大砍价,500斤白菜只卖到了30块。他在视频里焦急到跺脚、痛哭的样子,惹得许多人心疼。该视频被广泛转发,当事人也成为了“谷贱伤农”的代表。
结果“出人意料”,短短三天时间,事情发生了反转。当事人在与其他主播连麦直播时,自曝这不过是他为了涨粉而摆拍的。事实上,他们家的蔬菜不但没有因滞销压价,而且几乎已经卖个精光。
▲摆拍的“白菜滞销农民大哭”视频。截图来自社交媒体
时下,随着各类自媒体的异军突起,社交媒体已经不仅仅是创造者展现自我的平台,也成了部分炒作者的天堂。但这样的恶意炒作行为,无疑已经突破了底线。
要知道,短视频是分享一种生活方式,向公众传递一种生活态度,甚至传递一种价值观。因此,即便是自媒体,也不能无底线地炒作,用低俗,甚至虚假恶意的内容博关注、引同情,从而赚取收益。
虚假恶意炒作频现,值得反思。对于社交平台自身而言,即便无法第一时间断定视频内容是否真实,也应该积极配合,将已经证实为假的内容下架或采取其他举措。而对于那些一眼假的内容,更不能为了流量推波助澜。
但说到底,平台的约束也只是后置的惩戒措施,对于自媒体工作者来说,更需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始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从根本上拒绝虚假恶意的炒作内容。
“女孩捡垃圾挣学费”“白菜滞销农民大哭”的摆拍视频,其实只是一个短视频乱象的缩影,尽管在网信部门及各平台的大力整治下,此类内容已经少了很多,但这对于公众与平台来说仍然是一个教训。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达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之下,更不能让部分虚假且恶意的内容破坏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在“人人拍视频”的背景下,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也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