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并从技术、终端、生态等7个方面部署具体重点任务。
当前,作为科技创新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载体的智能网联汽车,正在重塑汽车产业形态、交通出行模式和能源消费结构。智能网联汽车也成为各地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的重要路径。
与此同时,业界对配套政策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在刚刚结束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与车联网相关的人工智能企业、主机厂商、通信服务商等市场主体都在呼唤更多制度保障,以促进更好协同发展。此次上海推出的实施方案释放出支持各类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创新发展的强烈信号,并再次坚定表明强化制度创新、激发产业活力的决心。
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要以更大的改革魄力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细看此次上海推出的方案,创新力度不小,在已有的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产业基础上,打破管理边界,将实施更大范围的先行先试。比如,谋划高起点打造“自动驾驶示范区”,并支持临港开展全域、全场景自动驾驶测试及示范应用;在港口物流领域率先应用自动驾驶,探索无人化运营。
事实上,不只在上海,今年以来,北京、深圳、重庆等地都曾对智能网联汽车从规划、测试、监管等多方面制定政策。然而,智能网联汽车涉及产业链长、创新环节多,亟待突破的政策障碍还有很多。就拿备受关注的无人驾驶车来说,当下仍然面临着“四不一难”问题,即不能入市、不能上牌、不能去掉安全员、不能进行运营收费、事故责任难以界定,需要对相关政策进一步加以完善。
制度创新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为科技发展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我国目前在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已处在世界前列,但怎样为创新技术服务,怎样让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赢得更好发展环境,还需要更多政策支撑并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