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混沌学园
“我认为到2042年,我们会迎来一场真正的繁荣。”
“当后人回顾2022年,物价飞涨,股市低迷。此时此刻就是下一段历史的开端。”
——凯文·凯利
凯文·凯利(Kevin Kelly),《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
时隔5年,凯文·凯利再次来到混沌授课。在KK美国二层小木屋的工作室里,他接受了来自混沌的录课邀请。
这是一堂凝结了KK人生智慧的精品好课。拨开信息的遮蔽,他带我们看到了世界的进步,和一个值得期许的未来。最重要的是,为我们拆解出一条走向未来的路径。
当凯文·凯利再次为未来发声,我们也再次从一个真正的乐观主义者身上,汲取了面对未知的勇气。以下为课程笔记:
授课老师|凯文·凯利《连线》杂志创始主编,著有《失控》《必然》《科技想要什么》等全球畅销书
乐观主义塑造未来
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的第一个原因:保持乐观不仅是我们的责任,而且是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们关于未来的设想,大多都是反乌托邦式的。
但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世界,特别是未来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美好,尽管它的确会存在很多问题。
未来我们要做的大部分事情会是复杂的,困难的;而越是复杂、困难的事情,越是需要预设它会成功。
电影《星际迷航》中有一个设想,手拿通讯器可以和任何人说话。这启发了许多人开发智能手机,脑中的蓝图让他们乐观地相信这种想象可以成真。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对未来的乐观愿景激发了人们的灵感。
乐观主义精神是创造伟大、美好事物所必需的,是成功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乐观主义者塑造未来。
我谈论的乐观无关性格,无关感受,不是对问题视而不见,也不是消灭一切问题。
我谈论的也不是反托邦,不是世界毁灭,不是机器人占领世界……反托邦也不太可能成真。人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有坚定的雄心壮志。
我谈论的是进托邦。进托邦是指,即使能让世界比去年进步1%,如果每年1%的进步不断累加,那就是在创造文明。
在过去的两百年里,我们取得了稳步进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出生时预期寿命都呈上升趋势。基于历史数据,基于统计学角度,人类的更大可能性是按照曲线朝可预见的方向继续下去。
但各种突发新闻让人们很难保持乐观。通过新闻报道,我们看到了战争,疫情,全球性的动荡正在上演。如果好比坏只多出了1%,这差异会被大量的坏消息掩盖。
进步隐藏在我们的常规视野之外,隐藏在新闻中。我们需要回顾历史,才能认识到这种进步,与真正的趋势保持一致。
所以再次重申,真正的乐观主义者不是妄想家,而是现实主义者。当我们想象未来时,乐观主义者的做法最合理,他们会想象一个期望中的未来并相信这可以实现,如此才能实现目标。
文明的延续需要信任和乐观
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的第二个原因:文明需要信任和乐观。
文明的本质就是信任他人,相信他人是善良的,我们与他人互动。乐观主义者骨子里相信人性本善,而非人性本恶。
这种互动,从某种程度上讲,不仅涉及到我们周围的人。我们正在建设全球化文明,这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方式去信任陌生人,去扩大信任圈。面对80亿陌生人要想完成合作,需要坚定的乐观,需要相信好事多于坏事。
我认为在新技术助力下,未来可以实现100万人合作同一个项目。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将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震撼和惊喜。
问题中蕴藏着机会和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第三个原因是:不应否认问题存在。问题中隐藏着机会和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
通常,我们并非主动自发地发明创造。存在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发挥作用,推动我们前进,推动了发明创造。因此,乐观主义者欢迎问题,而不是否认问题。
大问题需要大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囊括各种协作,各种资源调配。比如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新阶段,我们需要寻求全球性解决方案。我认为新技术将会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
因此,全球气候问题这一事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乐观主义者对此会欣然接受。问题的特征就是无穷无尽、永无休止、层出不穷,这意味着总有进步的空间,这意味着发展的潜力也是无限的。
所以,我认为乐观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尽可能保持乐观。
8个当下应该保持乐观的理由
在2022年,我们有更多应该保持乐观的理由。我想列举8个理由,它们也是8大前沿技术领域,我认为新的商业巨头、企业和企业家将在其中显现。
很多伟大卓越的产品,20年前还不存在。20年前我们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社交媒体,没有特斯拉,没有无人机。它们都是过去20年里的新生事物。那么,接下来的20年将会有更多变化。
我认为到2042年,我们会迎来一场真正的繁荣,我们应该为之努力。当下就是这场繁荣的开端。
如果你想先下手为强,抢占突破性技术,这些千载难逢的机遇值得关注。
1)全球化
无论受什么样的政治因素影响,无论爆发什么样的战争,无论国家之间如何紧张都不重要,全球化已成既定趋势。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发展了,我们被联结在一起,这是避无可避的趋势。
你可以把连接到一同个服务器上的所有手机,看做是一台巨型机器。手机是一个个晶体管,将我们所有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带来全球经济一体化。
每当一项新的发明传播于世界各地,都会将人们联系得更加紧密。放眼世界,无论在非洲、南美还是亚洲,学校教授的课程几乎是相同的,数学、物理、历史、文学、地理……这是新兴的全球文化一体化。
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变得更加全球化。很多新兴公司选择线上,或者远程办公,即使同事就坐在彼此的隔壁。
同时,我们可以获得全球大数据,比如水源储备量,哪里干旱,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地球监测卫星收集到。
我再强调一次,全球化带来的机会绝无仅有,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影响将延续数十年。
2)总体城市化
90%的世界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地区,这一趋势已经持续了很久,很快就会出现一个数值高峰。大部分人们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里,剩下的土地要么空着,要么绿化,要么用于农业,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趋势。
也许到时你不必非要拥有物品。你可能没有车,但智能汽车可以像优步一样接你。如果缺少什么物品,你可以选择送货上门服务,用完后再把它寄回去。我们使用东西,而不是拥有东西,这是从拥有权到使用权的转变的趋势。
3)绿色能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就有了第三个趋势,绿色能源。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整个地球都将停止碳消耗,通过太阳能、核能或风力发电。
这一全球性巨大转变将有助于改善气候。我认为将来50%的交通工具都将是电动的,未来大部分燃油车会切换成电动汽车,一些小型飞机也会使用电能。未来我们将实现全部电气化。
4)全球互联
全球互联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他人,它让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它还带来了虚拟世界、数字孪生世界。在虚拟世界所有事物都有数字版本,我们可以检查它、操纵它,这就是我所说的镜像世界。
元宇宙就是差不多的概念。通过元宇宙技术,通过虚拟叠加现实,我们可以看到虚拟的鲸鱼在真实的体育馆里跳跃。可以把不在现场的虚拟人物拉到自己身边,感受他们的存在。
5)人工智能
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是最重要的推力之一。它可以应用于农业、金融业、工业、医疗、设计等等领域。
例如在AI驱动下,我们革新农耕,AI驱动的拖拉机可以查看并跟踪单支树苗的生长情况,它可以精准地告诉你哪棵需要浇水,哪棵需要肥料,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力量,也是人力无法实现的力量。
但我想着重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并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会改变你的工作方式。它们会帮你完成很多重复性工作。一些不确定的事情,需要一些创新思维的事情,则交给人脑完成。我们将会和人工智能一起工作,组成团队。共同思考,合作完成任务。
预测未来的12个技巧
在畅想发展趋势时我积累了12个技巧,用来预测一项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跟随免费的潮流
找出人们在哪些方面使用不花钱的新技术。看看人们有哪些新爱好。看看哪些领域出现物物交换、共享模式。看看哪里有礼物经济这样真正的激情驱动。你不能靠金钱来探测技术的价值。
2)注意力浪费
关注人们如何浪费时间,可以用来预测未来。
主动浪费:我之前提到过,研究人们把空闲时间浪费在哪非常重要。这件事情可能具有潜在价值,只是目前尚未被发现。
被动浪费:还要注意人们被迫浪费的时间,和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填写表格,或其他效率低下的工作。人们不愿也不想花时间做的事情往往蕴含机遇。
3)新词
语言可以被视为判断新兴领域的指标。
语言空白和新词出现都可能是未来的迹象。如果一个人花费大量时间做了一件难以定义的事,这意味着它先进到尚未有语言能够表述。最终它会被命名,也可能会成为职业。
看看哪里发明了新词,比如出现大量俚语也很重要,这是另一个迹象,表明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
4)推算
预测未来的另一个标准方式是推算。很多人会观测目前为止的趋势,然后假设它会继续下去。有些推算可能是很准确的,它们不像其他事物变化那么快。比如人口统计,某地的人口数量变化。
但推算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它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尽管如此,推算仍会带来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它能帮你了解人们期望看到什么,我们称之为官方未来。
推算最好用来预测全新的东西,图表和曲线能帮你感受速率、增长指数等等。但你必须非常谨慎,因为官方未来未必会发生。某种意义上,官方未来可以告诉你,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5)观察空白
观察两个不相关领域的重叠地带,想象它们融合在一起。比如把农业和人工智能融合在一起,想象人工智能会对农业有何助益。
你可以做一个游戏,随机选取不同的事物,试想二者之间可能有关联的地方。思考如何连接各领域间的空白地带,然后去空白处寻找未来。这种方式非常有效,你想象到的可能成为现实。
6)想象不可思议
想象未来可能发生,但目前不可思议的事情,然后反转假设。对预测未来很有助益。
假设它真的实现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是如何实现的?在实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对想象力的锻炼,你不必设想出全部故事,在虚构故事的同时,你可能会萌生新的想法。
7)场景预设法
场景预设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一些商学院正在教授的方法。
它强调的是,未来是关于可能性的。所以无论未来发生什么,都必须在可能性定律范围内才能发生。所以,当想象未来时,要想象我们认为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未来发生的事情必定不会超出那个可能性范围。
场景预设法并不是要预测未来,而是设想诸多可能出现的场景,试图填充可能性的空间。这样你就不会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感到惊讶,因为你已经预先设想过它们。
一亿创造者的世界即将到来
1)我一直是个创造者
我在书堆里长大,中学时在当地图书馆做小助理。
当时我发现了一本20世纪60年代的神奇书籍,书名是《如何建立一个自然博物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它给了我非常明确的指示,告诉我如何在自己的地下室建立一个自然博物馆。
我仔细阅读这本书,尽可能照做。因为当时只有12岁,我翻腾出一些家里的物件,也会缠着父母帮我购置物品。就这样在地下室开了一个展览。
后来,在中学时,我又如法炮制了一个化学实验室。
所以,在互联网技术出现的很久之前,我就一直通过书本和信息学习如何制造东西。比如在纽约北部的农村,弄了一个花园;比如自己制作蜂箱养蜂;我甚至自己建了一座很大的房子,自己动手砍树,打造木材,用旧砖头,石头是从小河床上捡来的。
我也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包括旅行。我骑自行车穿越美国,徒步走过阿帕拉契亚山道。那时我有大把时间,但没什么钱。顺便说一下,能为一些事情支付时间,比支付金钱更重要。
旅行时,我边走边拍,现在仍保存着一些以前用过的老式胶片相机。后来,我把照片整理成一套书,名为《消失的亚洲》。这套众筹出版的书,印了4000册,对于同类的书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成绩。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我一直是一个创造者。现在只要有机会我仍会做一些创作,我给房子周围做艺术装饰,彩色玻璃,门廊。做艺术品,做小镇模型,铁路模型。
2)创造者经济
我想强调的是,我亲历了时代发展,今天的工具和技术,能让你做到曾经无法实现的事情。
举个例子,互联网出现之前,《全球概览》像如今的互联网一样,在小范围内教人们如何制作。如何搭建房屋,如何建造蜂窝,如何自己修理汽车。
我被它征服了,这是一本宝典,是自教自学之人的最佳读物。更惊人的是,这本书是自行出版的。它告诉人们如何创造,也身体力行地自己创造。
当时最先进的IBM的电子打印机,一台宝丽来相机,就用这两样设备,造就了《全球概览》。制作人不是富豪,也不是出版商,只是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做出了一本销量百万的书。后来我与他们合作,为他们工作。
所以,新技术提供了成功的新途径。这就是我想强调的感悟之一。有些人或许已经在抖音上获得了成功,但总会出现比抖音更新锐的技术为更多的人提供新的途径。
《全球概览》就是早期创造者经济的成功案例之一。
我在《全球概览》工作时,书籍是信息的载体。但很快互联网就出现了,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渠道。许多人在网上寻找攻略,我也开始转战互联网,在网上发布信息。
我有三个孩子。为了给他们建议,我列了一张大学生活的必备工具清单,找到一个塑料箱,装上那些工具,拍照分享到网上。最后这份清单演变成一本书。这本众筹完成,自行出版的《酷工具》成了亚马逊全类书中第15位畅销书。
这就是一个人的力量。创造者经济为一个人,或小团体提供了可以成功的道路。你可以单枪匹马地起步,产生影响力,然后站稳脚跟。
创造者经济成为了日渐重要的经济模式。它不可能成为主流模式,也不会是唯一的模式,但对很多人来说是可尝试的模式。
3)1000粉丝理论
一份对美国年轻人的采访中显示,想在一个充满激情的领域中成为创造者的人,比想成为宇航员的人多了3倍。可以自己掌控时间和命运,这是人们的渴望,
但在大企业占主流的世界里,创造者需要一个金字招牌安身立命。
所以,我提出了名为“千名铁粉”的方案。这个方案是一条中间道路,既不是默默无闻,惨淡收场,也不是追求一鸣惊人,销售百万。今天,数以万计人以他们的“千名铁粉”为生。
我把铁粉定义为,会购买你所创作的任何东西的人。
如果你是歌手、音乐家,他们会为你的单曲和唱片买单、会跑200英里就为了听你唱歌。如果你做雕刻、公仔手办,他们是首当其冲的一批顾客,会不惜代价地地预购你的新品手办。铁粉想拥有你出产的一切产品,乐此不疲。
关键在于,如何获得1000客户或粉丝?
如果你能每天得到一个新粉丝,只需三、四年左右时间,就能积累1000个铁粉。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找到热爱你作品的人。但你必须直接和粉丝打交道,出版商、影视公司、经纪人,这些中间环节都没有。
如果你的铁粉每年愿意花100美元购买你的产品,你就会年入10万美元。虽然不算巨额财富,但可谋生。而且,这些数字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更进一步,如果你的铁粉变成你的宣传者,他们还会向其他人推销你的作品。
多年前,我分析出这个结论。那时互联网刚刚出现,如今数以万计人依靠千名铁粉,获得收入。
即使像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也是以铁粉为基础起步的。
即使你有雄心壮志,想要做大做强,也得从千名铁粉做起。没有一千,何来百万?
如今,我们有了更多促进创造者经济发展的工具,例如区块链、分布式自治组织等。这些新兴工具,符合去中心化模式的逻辑。使得个人或小团体也可以有力量成功地创造一些东西。
我觉得很快全世界会有一亿创造者,与观众和客户直接接触。他们使用新工具、新技术来获得一种新的成功和自由。
我们有两个选择:可以做大做强,扩大规模,为大企业工作。但也可以实现自我,走属于自己的路,走千名铁粉之路。选择在自己手里,自己掌握主动权,会达成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