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李冰余俊毅
近期,多家银行密集发布信用卡积分规则调整公告。日前,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9月14日(以实际执行日期为准)起,该行信用卡积分规则进行调整。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不少银行对信用卡积分规则及发卡策略进行细化调整。包括取消部分商户类别刷卡交易积分累计,增加线上支付累计积分权益等规则。
银行发力线上积分销售
中信银行表示,为了提供更为优质的用卡服务,中信银行信用卡积分规则将新增以下支付渠道进行交易可累积积分,包括抖音支付、多多支付、唯品支付、苏宁支付。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调整了信用卡积分规则,其中普遍都增加了线上支付渠道的积分权益。比如,平安银行1月28日发布公告称,增加及明确可计积分的交易范围:明确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京东支付、美团支付等平台进行的交易可计积分;兴业银行7月26日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9月1日起,客户通过抖音支付绑定兴业信用卡的线上交易均累计积分;建设银行8月1日发布公告称,9月16日起龙卡信用卡持卡人刷卡消费累计综合积分,不再累计专项积分,积分的计算方式、有效期及兑换方式等均执行综合积分相关规则。
同时,多家银行“花式”发力线上积分营销。例如,厦门银行5月份公告称,信用卡首次签约绑定微信支付、支付宝公众号动账提醒赠送1000积分;6月30日,张家港农商银行信用卡官方推出“裂变合伙人活动”,客户每成功办理乐悠金、大额分期等产品,满足一定规则条件即可获得1万积分;7月份,北京农商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在活动期间可支付6元钱+6积分换购瑞幸咖啡29元兑换券一张;日前,武汉农商行信用卡在活动期间使用支付宝生活缴费享满额立减活动。
在中关村科金数字营销事业部产品总监任立勇看来,信用卡积分业务的特点与数字营销非常契合,其本质是基于用户分层的精细化运营。“随着信用卡积分权益更多地被应用到移动支付场景,有效地促进了持卡用户高频支付行为。发卡机构可以通过用户的信用卡交易记录,构建基于标签体系的360°用户画像,这对于洞察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前所未有的提升。”
线下交易积分含金量弱化
纵观整个行业来看,《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来,包括平安、民生、广发、光大、邮储等在内的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均对信用卡积分规则进行了调整。银行在增加线上消费积分的同时,也在逐渐收紧线下收单机构交易积分权益。
仅以2022年为样板来看,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自2022年3月24日(含)起,19家支付机构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计积分。微商银行称,自2022年7月1日起,19家收单商户编号将不再累计积分。兴业银行表示,自2022年7月20日起,新增6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交易不予累计积分。
更有个别银行在增加微信支付、支付宝、京东支付、美团支付、苏宁支付、小米支付、拼多多支付、唯品支付信用卡线上交易累计积分的同时,一次取消52个指定商户类别刷卡交易积分累计权益。
在业界看来,银行一方面加大线上支付积分权益,另一方面收紧线下收单机构交易积分权益,有利于精准打击“羊毛党”。
“此举意在鼓励持卡人通过线上刷卡‘赚积分’,而非线下刷卡交易‘薅积分羊毛’。”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家银行调整积分规则,意味着线下交易积分含金量继续弱化,线上交易的积分将更“值钱”。
任立勇表示,针对新兴支付渠道进行积分激励,是行业发展趋势,核心原因在于用户支付场景的迁移。一方面,能够为发卡机构抢占新支付场景的消费者形成先发优势;另一方面,能够持续有效激活用户,为发卡机构构建新型的数字营销体系,赋能其他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