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陶辉东
2021年IPO数量历史性地突破200大关,管理规模达4200多亿,深创投继续保持中国本土创投的领先地位。
一级市场上谈起深创投,很多人会用一个“稳”字,投资流程规范、风控严格是一种稳;不追风口、坚持价值投资是一种稳;面对当下一级市场困难局面,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表示深创投将争取让2022年的投资额继续增长,这又是另一种稳。
成立22年来,深创投穿越了多个资本市场周期,始终占据鳌头。如今的深创投拥有一支遍及中国25个省市、200多人组成的一线投资经理团队,可以说是中国创投行业最强大投资队伍之一。
进入2022年,倪泽望表示,深创投还将继续坚持围绕科技创新的主旋律进行布局,作为投资机构,不能脱离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一定要紧紧跟随国家的战略布局,“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资什么”。
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前夕,投中网与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除了深创投当下的投资策略,还谈到了对这个资本内卷的时代,以及复杂的一级市场形势的看法。
200个IPO里程碑是如何达成的?
投中网:深创投IPO数量在2021年突破了200个,是第一个达成这一纪录的中国创投机构,深创投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倪泽望:首先,这实际得益于中国4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好环境,营造出创新创业的土壤和氛围,诞生了一大批成功的创业企业。这样一批创业企业正是我们投资的标的,只有企业成功了,创投机构才有可能成功。
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得益于这么多年,尤其是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改革,包括科创板的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北交所的推出。这一系列的资本市场改革,帮助了一大批创业企业加速IPO,进入资本市场。同时也让创投机构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投资退出机会。
所以,外部环境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对深创投来说,这么多年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相对完善的体制和机制。
我们一直在说,深创投作为一家国有创投机构,在竞争非常充分的创投行业能够脱颖而出,首先要感谢深圳市委市政府,感谢深圳市国资委,他们支持深创投设定了一整套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才使得深创投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竞争力。
第二,深创投这么多年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投资决策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这套体系经过22年不断地完善,经过了多次经济周期的验证,目前来看相对还是比较成熟、完备的。这一套体系能够帮助我们规避一些有风险的赛道和一些风险项目。应该说,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不追风口。
第三,深创投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一支相对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我们有一支200多人组成的一线投资经理团队,平均工作年限都是十年左右。
这一系列的机制、体系、人才,共同形成了深创投相对比较强的竞争力。当然,我们和外部资源的合作,在国内创投机构当中也是比较领先的。比如说,我们的投资团队实际上是分布在全国东西南北的,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域都有我们的团队长年驻扎。深创投不仅仅是深圳的一家企业,实际上我们的业务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省市,与各级政府成立了一系列的引导基金,帮助各地政府去扶持企业、招商引资。更重要的是我们和各地政府形成一个很密切的关系网络,在项目挖掘和基金合作等方面,都形成了很好的资源对接。
投中网:有人说深创投是中国本土创投机构里面的“一哥”。对“一哥”这个称号,你们会不会有一些压力?
倪泽望:这个称号我们倒是没怎么听说。在行业排名时,我们经常在本土创投机构中排在前面,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会排第一,但这个排名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投资机构的投资业绩。实际上排名都是阶段性的,看的是一个年度的情况,有时候不一定完全可比。我觉得排名更有意义的是看它的持续性。某只基金,或者某一个团队,在某一个年度可能会脱颖而出,突然冒出来,但是要持续地排在前列可能还挺难的。
我们比较欣慰的是,深创投这么多年能连续排在前面,这一点很不容易。排第一、第二或第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连续排在前三名,这个很有意义,因为这说明这个机构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打法,而且这一套打法可持续,并不是碰巧在某一个年度押对了一个赛道、一个项目,突然一下子赚了很多钱。持续性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业绩可持续才能基业长青。
创业投资还是比较难的一个行业,谁也不能说永远是第一。所以我们一直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因为在这个行业要长久保持领先地位并不容易,外部环境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某一个赛道投错了,可能业绩马上就下来了。
资本内卷深创投如何应对?
投中网:过去20多年里深创投经历了中国经济和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下一阶段,您对中国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什么判断?
倪泽望:投资机构现在已经形成了共识:中国目前重要的投资赛道就是硬科技,就是自主创新,这一点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前几年,以及更早一些年份,大家对模式创新可能关注得更多一些,但是现在更多的精力会倾注到科技创新的赛道上来。我觉得这是今后几年,甚至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
2015年以后,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围绕怎样解决国家的产业安全问题、怎样去突破一些贸易、技术的限制,国内的科技创新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这几年大家非常关注的半导体,五年前从行业发展看,是看不出太多机会的。你可能设计出来一个芯片,但是没有市场的终端厂商使用它。包括一些工业软件,包括EDA软件,可能根本没有市场导入的机会。但是现在的国际形势,让一些大的终端客户必须使用国产的软件、芯片。因此这个市场的机会在这几年才真正大规模地形成了。
对于这样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的项目,我们创投机构是需要去多方挖掘的,希望找到一些好的创业团队,去解决国内的产业安全问题。今后很多年,我们都不会偏离投资硬科技的主赛道。
投中网:都说现在是一个资本内卷的时代,深创投怎么看待一级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倪泽望:现在大家都觉得投资好像越来越难了,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二级市场估值不断地下调,给创投机构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可能在一级市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项目,但是估值已经很高了,即使IPO了,对投资人来说也不赚钱,没有办法向LP交代。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这种情况深创投不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多年来我们基本上时不时会碰到,只不过有的时候可能严重一点,有的时候可能稍微好一点。
我们最近开了不下十场的研讨会,针对不同的行业,研究不同的应对策略。总的来讲,我们还是一直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在投资时,要求项目不能过度透支未来的成长性,不能把未来五年十年的成长性都算在估值之内。我们一定是用务实的手段,不去追风口,也不去追高估值。
我们也希望创业企业一定理性地对待估值,不要以为估值给得越高,对企业的成长越有帮助。实际上估值高了以后,如果下一轮没有人投,企业的现金流可能就撑不住了。我们鼓励企业要不断地、多轮次地融资,让估值随着企业的成长而不断地往上提升,这可能是更好的融资策略。
投中网:还有一个大家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就是今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反复,它会对经济产业还有投资带来哪些影响?
倪泽望:疫情反复,最大的难题是大家现在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以前出差最多的职业之一就是创投机构的投资人,天天在外面飞,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个企业,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受疫情的影响,大家当面接触的机会就少了,有的地方还去不了,所以造成投资数量的下降。这对整个产业发展,尤其是创业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毕竟投资机构不会盲目投资,宁愿放慢脚步,也一定要把企业尽调充分。
为了应对这样一些变化,我们也是在苦练内功。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研究去更精准地挖掘一些标的,改变以前通过大面积筛选寻找项目的做法,减少一些找标的的工作量。我们希望不要因为疫情而影响我们全年的投资工作。一季度受影响会比较大一些,但是通过研究的方式,通过一些线上交流的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克服疫情的影响,让今年全年的投资额度在去年的基础上还能有所增长。
未来: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资什么
投中网:2021年是资本规模扩张比较快的一年,很多投资机构都在募集更大的基金。深创投的规模目前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的水平,您对规模的问题是怎么看的?
倪泽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投资机构肯定都有想把规模做大的冲动,因为规模代表了行业地位,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影响力。但是回归到投资的本原,从出资人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所有投资机构的最大目的应该是为LP赚取回报。不管是多大规模的基金,出发点都是这样。所以,什么样的规模是好的规模,实际上取决于投资团队的能力范围。不能盲目去追求规模大、把收管理费变成一个GP的目标。
深创投虽然说总规模有4200多亿,但实际上我们一共有180多支基金,这里面有不同的类别。而且我们的团队人数相对来讲比较多,在创投板块总共有将近400人,目前在国内也是最大的团队之一。
实际上我们并不提倡单只基金的规模特别大,目前我们管理的大多数基金是几十亿的规模,每只基金都有专门的团队去管理。比如说我们的健康产业基金,才20亿多一点的规模。因为我们觉得规模太大的基金,从回报角度来说要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然,如果说这个团队实力越来越强,人才越来越多,那么我们觉得规模还是可以更大一些。规模大有一个好处就是投的企业多,可以形成很好的一个资源池,能够互相赋能。整个企业池内部能形成一些产业供应链的关系,这个对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它的第一个订单就是我们帮助找到的。在有团队实力保障的前提下,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能力也越来越强,赋能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一点是大投资机构与小投资机构相比有优势的地方。
投中网:深创投的管理规模中,有一千多亿是深圳市引导基金,这个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这个基金目前的情况的怎样的?
倪泽望:我们在2016年10月受托管理千亿规模的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这个基金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引导基金,在母基金层面没有做任何的放大,全部是市级财政出资。
深圳市引导基金的出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政策性子基金,一个是市场化子基金。政策性子基金主要针对一些特定的领域、政府重点扶持的一些项目进行投资。市场化子基金是由一些市场化投资机构管理,投资一些中小企业。
总的来看,深圳市引导基金五年多一共出资设立了143支子基金,有政策性的,有市场化的,子基金总规模大概4700亿元,实际上放大倍数也较高,较好地实现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通过1000多亿的财政资金,撬动了社会资金3000多亿。
这些直投子基金投的项目也非常多,已投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获得后续融资的项目超过700家、上市19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多家、独角兽170多家。前面提到深创投有200多家投资企业实现上市,说的是深创投直投的项目。这里说的是深圳市引导基金的子基金投的项目,也已经有190多家上市了。
综合来看,财政资金起到了很大的放大作用,对3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投资支持,也投出了一大批上市企业,带来了很好的财务回报,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是对全社会的投资机构开放的,投资机构申请设立子基金要通过公开遴选。2016至2018年遴选相对比较宽松,到后面两年相对收紧了一点,机构之间需要PK了。我们会根据机构过往的业绩、团队的能力、基金运作的规范性等方面做评估,还会请外部机构进行尽调。
目前,申请过深圳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机构,有80多家,其中有将近40家是行业排名前50的。也就是说行业排名前50的机构中,将近80%都来参与申请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可以说,深圳政府引导基金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的头部机构,对深圳的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投中网:最后一个问题,在目前200多个IPO、4200多亿管理规模的基础上,接下来深创投的目标是什么?
倪泽望:未来会继续紧跟国家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关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我们有句话是一直坚持讲的,就是“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资什么”。我们作为一家投资机构,不能脱离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一定是紧紧跟随国家的战略布局。
作为一个投资人,一定要有这样的自觉。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自觉,可能会踩错一个赛道,后果是致命的,这种错误是投资机构承受不起的。投资机构不怕投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失败,怕的是整个赛道都失败。
我们内部要求,一定要研究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或者更远期的一些规划,把它作为我们投资的指引。我们要求每个投资经理牢牢记住相关行业的国家政策是什么,哪些领域是鼓励的,哪些是限制的,哪些是禁止的。这个必须了然于心。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也要去思考怎么顺应资本市场的变化。中国A股市场在不断地创新、完善,机会也越来越多。最近大家对北交所非常关注,因为有大批的小微企业,可能以前无法在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现在在北交所也能有登陆资本市场的机会。我们也要关注这样一些投资标的,去匹配北交所的市场机会。
第三点,我们在内部年度会议上强调的,要去苦练内功,让我们的团队更有能力、有实力,特别是在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能为投资人带来丰厚回报,仍然能筛选到好的标的、赋能被投企业,助推它们成长。在以前机会很多的情况下,大家都能过得不错,但以后投资机会可能慢慢会集中到某些投资人、某些投资机构手中。那么,这个时候比拼的能力,就是识别机会的能力和成就企业的能力。深创投常说的一句话是“发现并成就伟大企业”,这也是深创投的使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发现好的企业后,不能就放着不管了,那不是专业的创投机构应该做的,专业的投资机构要做的是积极主动想办法去帮助这个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