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小米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73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9亿元
新浪科技讯 5月19日晚间消息,小米今日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总收入达到人民币734亿元,同比下滑4.6%;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29亿元,同比下滑52.9%。
财报发布后,小米集团合伙人及总裁王翔、副总裁兼CFO林世伟、财务部副总裁孙谦和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出席了随后举行的第一个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了数位记者的提问。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记者问答环节实录:
新华网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王总,第一个问题是国内疫情形势对于整个行业和公司的业务产生了哪些影响啊?第二个问题,本季度小米公司在收入和利润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请问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王翔:你的第一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你提到的情况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首先,国内疫情对我们的生产和物流组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上海的疫情叠加了我们在上海的销售和店面,有很多店都基本处于关店状态,而且疫情也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整体需求也不是特别旺盛,对销售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同时,由于物流成本(提高),还有管控所造成的一些物流上的问题,不但对中国本地市场,而且对全球市场都有一些影响。可能大家都知道,以智能手机为例,它的运输方式是空运,在相差长的一段时间里,香港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空港,从香港通过空运将产品运往世界各地,一季度香港的疫情对我们的物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3月份上海疫情爆发以来,我们还是有非常多的非常值得感动的事,公司在上海的员工在总部的支持下,共渡难关,我们也尽了最大的力量来支持员工,帮助他们解决隔离期间出现的生活问题,送了2500多份的各类生活必要物资。同时我们也为合作伙伴和社会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为我们的线下合作伙伴提供了1亿2000万的补贴,以及一些社会捐助。总体来讲,一方面来说是抗疫,另一方面对我们的影响非常明显。小米已经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这些影响最终会反映到全球业务中来,造成了业绩上的一些困难,这都是事实,但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毕竟疫情是会过去的,我们会坚持定力,而后在新的重点领域,以及传统领域持续投入。另外,从一季度开始,我们一直在做优化,不断提升集团的运营效率,为未来的发展和开拓机会打下特别好的基础。
彭博社记者: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二季度中国的疫情还是很严重,上海现在还是处于封控的状态,可否请管理层谈谈二季度的业绩预期?另外,印度政府发起了对小米的诉讼,公司有没有最新情况可以分享?
王翔:目前的经济形势,疫情形势和国际形势都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做预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从几个具体的方面来看,一季度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几个,一是疫情,先有香港的疫情爆发,后有上海的疫情爆发,还有供应也给我们带来影响,虽然大家都知道,总体而言,2022年的半导体供应不会有问题,而且下半年还会有过剩,但是第一季度还是处于短缺状态,给我们一季度的业绩造成比较大的麻烦,二季度开始,供应会逐步改善,这是正面消息。我们需要观察疫情的影响,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在非常非常密切地关注这些方面的进展,随时跟我们的伙伴进行沟通。
关于印度市场的问题,这个市场也有疫情和消费信心的问题,而且印度也是一个对性价比有非常高要求的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所以低端芯片在第一季度的短缺,也给我们在印度的团队造成了一些困难。同时又叠加了印度政府对小米税务情况的调查,我们正在积极地应对,首先,我们是一家非常合法合规的企业,所有税务和支出都严格遵守驻在国法律和规定,所有数据都经过第三方审计,所以我们认为并不存在违规的问题,我们在同印度有关部分坦诚沟通的同时,也通过法律渠道申诉,目前印度法院已经解除了对小米公司7.25亿美元资产的冻结,我们也将持续保持和印度相关方面的坦诚沟通,希望能够达成共识。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人事上的调整,派了一些年富力强的同事来加强印度业务的管理力度,这个市场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印度市场领先的智能手机厂商,我们在印度有非常多的客户,他们非常喜欢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记者:我们看到海外市场对于公司业务的贡献已经超过一半,而我们看到目前欧洲的形势不是很稳定,请问公司欧洲业务受到的影响大不大?公司如何应对物流受阻的情况?
王翔:由于香港疫情逐步稳定,我们也通过二月和三月的持续努力,重新设计物流的逻辑,所以现在货运问题不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但是国际物流的成本依然比较高,这仍然是一个挑战。从欧洲市场来看,俄乌局势的影响不限于这两个国家,也推高了大宗商品,原油和粮食价格,进而对欧洲经济造成影响,通货膨胀对消费者购买力造成一定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长期的。我们看到对于第一季度的影响不大,因为冲突是在二月底开始的,考虑到这个影响可能会长期存在,所以我们在非常密切地关注公司的欧洲业务发展,总体来讲,我们在欧洲地区的业务发展是健康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20%,我们也看到了向上的趋势,但是市场确实存在不确定性。我们还在全力推动运营商业务的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一季度的智能手机份额出现了下降,但是财报中提到我们的线上份额仍然是第一,这是不是意味着线下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我知道疫情可能对线下门店的销售有很大影响,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线下门店销售不如预期。
王翔:好的地方是我们的中高端手机有50%是通过线下门店销售出去的,这证明了线下门店为新用户提供了购买的渠道,这是比较正面的东西,而且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MIUI的月活跃用户数出现了持续增长,也就是我们的新用户在持续增长,这些都是线下门店给我们的业务带来的正向影响。我们现在有一万家店,如何提高店效是我们今年的主要目标,无论有没有疫情的发生,疫情会带来不确定性和挑战,但是提高店效是小米今年非常重要的工作,再配以性能更高的,性价比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好的小米或者红米产品那就效果更好了。另一个正面的东西是我们有很多物联网产品也是通过线下门店销售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熟悉某一家门店之后就会再次光顾体验其他产品,包括物联网产品。
林世伟:一季度公司线下手机的市占率是6.5%左右,跟去年持平,另外,我们非手机硬件业务的收入占比一直在上升,线下门店已经成为我们销售非手机硬件的重要渠道,第三,线下门店也我们销售高端手机的渠道,我们有超过50%的高端手机销售量都是通过线下门店实现的。所以我们的线下门店不完全是为了追求市场份额,也是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店效来销售更多高端手机和物联网产品。
证券日报记者:我有一个关于环境、社会与企业治理(ESG)的问题。我注意到小米已经连续四年发布了ESG报告,在聚焦高质量发展方面,公司ESG事业发展有哪些具体的亮点?
林世伟:虽然我们已经发布了四年的ESG报告,但是我们仍然是非常年轻的公司,还是在慢慢摸索ESG发展的道路。我们今年也在人均排放,用水量等方面制定了一些目标,我们也会向代工厂和供应商推广这些理念,尽我们的社会责任。第二是对社会的贡献,包括支持年轻人的体育运动,科研活动,我们同一些大学合作培养下一代的年轻人,和吸收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小米公司工作,助力企业未来的发展。第三是公益项目,包括疫情期间的捐赠,对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帮助,还有帮助减少自然灾害对他们的影响。第四是海外地区和合作伙伴,我们在科技方面的合作。
记者:可否介绍一下汽车业务进展。另外,海外业务方面,除了国际局势的影响,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业务下滑?还有,公司手机业务的毛利率是否可持续?
王翔:汽车业务我们没有更多新的消息可以披露,我们一直在持续投资研发和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我们目前有1200多名工程师参与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技术研发,这也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工作,目前依然保持原来的计划不变,也就是在2024年的上半年推出产品。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低端芯片在一季度还是缺货,给我们的很多市场都造成比较大的挑战,印度是其中之一,也包括欧洲市场,我们有非常多入门级手机产品的需求,这个问题在二季度下半段才能得以改善。二季度还要看通胀,宏观经济情况,才能对未来做出判断,我们的产品都已经准备好了,蓄势待发。
林世伟:毛利率在去年一季度是12.9%,那时候还非常缺货,大家都没有做太多促销,所以毛利率水平非常高,正常情况下都没有这么高,今年会恢复到比较正常的水平,去年四季度是10.1%,今年也差不多,我们会清理一些旧的产品,如何去年由于缺芯的影响,一些产品的发布也延迟到今年,所以今年一季度和去年一季度可能不具可比性。我们希望今年的毛利率水平保持健康,当然一季度还有低端芯片缺货的情况,我们也会观察未来几个季度供应的情况。
参考消息记者:公司一季度的研发支出达到35亿人民币,具体是哪些研发投入,有哪些成果?可否介绍一下公司的技术布局?另外,我们注意到公司的手机平均售价出现了提升,原因是什么?未来是否在高端市场继续发力?
王翔:持续的研发投入是我们的既定方针,未来几年会超过1000亿,至于支出都用在哪?以智能手机为例,这个产品非常复杂,包括成千上万项技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关注两项技术,首先是通信,通信非常重要,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手机信号频段里,小米都是第一名,说明我们过去在手机通信领域里的投入没有白费,我们有全球最顶尖的5G实验室,在打造手机优质信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通信领域我们也有非常大的进步,不了解公司的人可能以外我们只做消费产品。还有就是相机的品质,尤其是在低照度情况下的拍摄,不管是视频还是照片的拍摄,我们的传感器和算法都是非常先进的,也赢得了国际大奖。还有快速对焦技术,适用运动情况下的拍摄,其中也涉及很多算法方面的研发。在快速充电技术方面,我们也有持续投入,包括新材料和配套芯片的研发,120瓦的单电芯快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关于手机平均售价的提升,我们会在手机中加入更多高端技术,着力打造好的中高端手机。我们入门级产品的销售量也非常大,所以全球综合起来看,我们的平均售价上升依然不够快,如果不计入门级手机,你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的手机平均售价增长还是非常快的,随着我们在手机上应用更多新技术,需要更高端的硬件支撑,所以手机平均售价还会继续提升。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公司去年提出了在手机领域三年成为全球第一的目标,而我们看到今年小米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有明显下调,会否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另外,小米是否在香港遇到引才方面的问题,公司在香港的发展有何规划?
王翔:小米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一季度公司的手机出货量为3850万台,持续保持全球第三,市占率达到12.6%,在疫情和众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供应短缺给一季度业绩造成很大困难。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是下滑的,第三方的估计是10%-11%,除去北美之外,因为我们不在北美经营,下滑幅度是12%-13%,所以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不断下滑的市场,作为一家全球公司,我们还是看到很多增长的机会,需要我们努力应对不确定性。一季度由于低端芯片的供应不足,造成了1000万左右的缺口,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我们还在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和疫情的发展,非常谨慎地做业绩预估。
林世伟:从我们拿到牌照开始,我们就对香港市场非常看好,我们在控股公司持股为90%,用以管理天星银行虚拟银行业务,我们会继续投入。人才方面,公司在内地有很多经营方面的人才,可以帮助虚拟银行业务的发展,所以不存在人手短缺的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