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与股东“回港” “监管破题”积极信号正持续出现

日期:04-23
中概股香港信号

4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回应了中概股近期的多个热点话题。

其谈到多个细节,“我们(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在中概股审计监管方面)的谈判非常顺利,现在基本上隔一周就视频谈判一次,把细节都落地,我很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达成合作协议。让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合法合理地进行审查,不确定性相信很快就会移除。”

国内企业对政策进展表达出积极关注。

在此之前,证监会亦从相关企业和机构投资人处收集相关情况,对于市场参与者对政策的关心情况进行了汇总和研究。

3月27日,证监会发布声明表示,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目前企业赴境外上市的渠道保持畅通。

证监会表示,中美双方监管机构都充分知悉对方关切,正在相向而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尽快实现有效、可持续的合作。这符合两国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者的最大利益。

从机构投资人的配置来看,部分持中概股的投资机构将美股换仓至港股,多元化强化对于中国科技公司的布局。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纪录(CCASS)的最新数据显示,近期,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和京东(NASDAQ:JD/09618.HK)两家公司的股东再度搬仓,大批股份被转至香港注册。二者分别将约6.42亿股与约7亿股挪至香港。

多位中概股研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指出,分散投资风险是搬仓背后的重点驱动力。

机构投资人未来的操作,或将视相关政策层面的推进调整。

搬仓回港

根据CCASS数据,2022年4月7日,阿里巴巴在香港注册登记的流通股份数量增约6.42亿股,其港股流通股份占全球已发行股份数量的比重由52.55%上增至55.51%。按当日港股收盘价计,该批转移仓值约为675亿港元。

投资者多以观察托管行的持股,以估计减持与移仓情况。

作为阿里巴巴美股存托凭证(ADS)的证券托管银行,花旗银行仓位相应减少。同期,花旗在港股账户内的阿里仓位增加近6.4亿股。

同月11日,京东美股ADS的托管人德意志银行在港股的仓位增约7亿股,前者在港股流通的股份占全球已发行股份比例从63.69%增至89.52%。按当日港股收盘价算,此次股份转移市值近1508亿港元。

此举并非首次。2020年年末起,阿里巴巴等大司股东频频搬仓、沽货。

CCASS记录显示,2020年11月5日,阿里巴巴在花旗银行的港股仓位占港股流通股比重由7.57%增加至13.39%,合约为12.60亿股。创下该公司自2019年11月26日完成香港第二上市后,近一年来最大的单日港股持仓变化幅度。

2021年6月阿里巴巴业绩发布前后,托管行花旗在港存托股份再增加18.4亿股,占总发行股数8.5%,占总体比例46.64%。以当日价209.4元计,总变化值约3853亿元。

阿里巴巴于2019年11月26日完成在香港的第二上市,挂牌时仅有约22.22%的全球已发行股本在香港注册登记。

回港上市利弊

股东进行股票转换的前提是,该公司股票在中美两地上市。

不考虑中概股在美被摘牌退市风险,两地上市对于很多公司而言也有吸引力。其中包括:扩大股东基础,提高股份流动性、增强筹资能力;通过在两个市场间的流通转换,使股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及为国际化管理创造条件等。

此外,公司若实现了两地上市,可为股东转换股票,与随后的套现创造了必要条件。

一位律师称,融资是上市的主要目的。中概股要寻找一个能够满足其目标的金融市场,如较好的估值。公司永远是在找寻一个更好的市场。

其由此认为,中概股转回香港市场,从估值与融资方面出发,不失为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

但回港二次上市并不易,需突破数道难题。比如硬性标准、流程与技术操作、中介费用、时间成本等。

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范垂颢称,美国和香港的监管框架有很大不同,所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不见得在中国香港会被监管机构认为是适合上市的公司。

“这可能取决于美国上市公司的业务模式及盈利能力等因素。”范垂颢说,此外,美国上市公司回港上市也必须满足香港上市规则下的一些硬性指标。美国上市公司也会考虑其他因素,如来自确保手上股份能在主要交易所自由交易的现有股东的压力以及对估值或流动性的加强。

此外,范垂颢表明,回港二次上市或香港双重主要上市涉及支付给各中介机构的数百万美元的费用,整体程序大概需要数月才能完成。

具体公司有不同的利益权衡。在前述律师看来,所在行业在不同地区交易所的估值情况、自身的盈利计划等均是它在两地上市或进行移仓时的重要考量。

其指出,不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香港市场上市,都对公司的估值和收入有一定的要求,但终归而言,各方关注的还是信息披露,只不过强度相异。

在另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港股目前有能力承接中概股的回归。“尤其是在互联互通机制下,内地资金可以更方便出入。”

“恒生指数当前的估值低于历史地位。”他补充,优秀中概股的回归,将提升港股对资金的吸引力,有助于增强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分散风险

上述港股交易所人士说,中概股回港上市一方面是因为SEC的《外国企业问责法案》要求中概股有更多的监管与数据披露要求;另一方面则源于中国监管机构对一些公司赴海外上市的合规考量。

展望后市,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在相关公司2024年第三次被列入清单、被禁止交易和退市前,都有商讨的余地。“因此。当前市场的调整更多是恐慌情绪的释放,但相关个股短期内确实承压,未来需视谈判情况再做分析。”

积极进展正持续出现。4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回应中概股近期的多个热点话题时称,中美审计监管问题是核心,需要做一些安排,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安排并非简单之事。

“今年外资净流入也会是可观的。”方星海说,今天股指虽跌,但北上资金仍为净流入,外资对中国还是抱有长期、持久的信心,这一点要看到。“外资看中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一时离开没关系,过段时间还会回来。”

(作者:胡天姣编辑:林坤)

作为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知网理应接受严格监管 刷刷手机就能养猪种菜?未来农业或许长这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