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开复(kaifu)
最近正值传统的“金三银四”求职旺季,但很多互联网从业者似乎遇到了不小的挫折。据媒体报道,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渐渐退去,许多公司的招聘收紧,导致今年的求职季不那么尽如人意。
在拉勾网发布的《2022年互联网行业春招薪酬报告》里提到,互联网行业的更迭,带来了人才策略的革新,即从“规模优先”到“质量优先”的转变。与之相对的,是硬科技企业在人才市场中的崛起。根据猎聘网发布的报告,2021年新发职位同比增长最高的五个领域分别是汽车交通、人工智能、生产制造、大数据和能源环保。
可见市场永远是变化的,如何拥抱甚至领先于变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很多人问过我,该如何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升一个台阶,进入下一个阶段?其实,我始终都认为,有明确的目标,跟随自己的内心,即便市场朝夕变化,你也能将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那么,一个人有限的一生可以做几份工作?
专注一生做好一份工作或一项事业是一种选择;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也比比皆是,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任务角色始终是他们追求的下一个目标。这样努力的人生中,可以完成多少次的角色转换与升级?职业转换次数越多越好吗?级别升迁得越高越好吗?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首先说说我自己,算是不断追求改变与升级,通过不同机构、企业的不同岗位实践与成长的历程。
1990年,我离开卡内基·梅隆大学,放弃对终身教授职位的追寻,加入了“用产品改变世界”的队伍,进入苹果公司工作。这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在苹果公司,我感受到做产品的无穷乐趣,我和同龄人一起畅游在市场前沿,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市场竞争。在一个叫Mac III的小组,我们尝试着把语音识别的技术融入电脑里,试着让躺在纸上的学术论文变成现实。一年之后,我成为苹果研发集团ATG语音小组的经理,后来成为苹果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在苹果,我的团队发明了QuickTime,这个产品点燃了多媒体革命,也帮助促成了像iPod、iPhone这样的奇迹。
经过在苹果的成就与挫折,我逐渐理解纸上谈兵的理论创新是无用的,做产品必须与实际相互结合,要做有用的创新。在这之后,我不再害怕放弃。我相信,只要从心开始,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当一个机遇来临,只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潜能,融入对人生的理解,就能获得这片新的世界。
1998年,当我选择回中国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时,身边相当多的科学家都认为我颇具“冒险精神”。他们认为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环境、人才综合素质、工作生活条件,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微软中国研究院成功的可能性不高,这样的选择很可能“自毁前程”。但是,这些都无法改变我追随内心的决定。当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就会全力以赴地为那个声音努力、拼搏,直到到达彼岸。
这个选择带给我两年在中国工作的经历,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感受到中国的活力,也让我体验到从无到有创建一个机构的成就感。通过这次的选择,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自身的优势。这种感觉在我被调回微软总部后更加深刻。与其在一个庞大的机构里做一个随时可被替换的“光鲜零件”,我更愿意利用深刻理解中国和美国文化的优势,在中国做开创性的工作。
于是,一种力量驱使我做出了另一个令人激动的选择。我放弃了在世界最大、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微软公司的职位,从这架庞大的机器上把自己替换出来,选择把另一个硅谷童话带回中国,我加入了Google(谷歌)公司。当心中的声音足够强烈的时候,选择就不该有丝毫迟疑。
加入谷歌中国,是一段无怨无悔的日子。我甚至可以说,这是截止到那时,我职业生涯中最精彩、最具有戏剧性的篇章。
从修改一个搜索结果的微小细节出发,到对公司战略的全盘把握,在整整四年的时光里,我努力地把Google“平等、创新、快乐、无畏”的精神带到中国。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我们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保持着超强的耐心精耕细作。
从2006年强调专注搜索开始,我压抑着身边跃跃欲试的年轻工程师要做更酷、更炫产品的呼声,同时也把那些“赚快钱,买流量”的声音屏蔽在我们的世界之外。“解决断网问题、提高搜索质量、让整合搜索呈现得更完美”——这是谷歌中国创立之后最专注的事情。
而一系列产品的上线也让谷歌中国的版图渐渐清晰。谷歌地图、谷歌手机地图、谷歌手机搜索、谷歌翻译在2009年成为中国使用率第一的相关软件。尤其是音乐搜索的推出,可以让网民首次享受到正版免费的音乐,创立了全球音乐下载的崭新模式。
在谷歌的这四年对我来说,又是一次飞跃式成长。所有的经验,所有的成败,所有的荣辱换来的承压能力,所有的应对暴风骤雨般危机的能力,已经全部融会贯通在我的血液里。四年结束的时候,这家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这家依然坚守自己价值观的公司,向我发出了新的邀请,邀请我下一个四年继续留任,并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我非常感谢公司对我的安排,但我已经下定决心。谷歌中国已经发展到一个平稳的阶段。对于谷歌,我已经没有遗憾,但我想我的人生还有一个缺憾没有实现。
回到中国的十年时间里,我一直和中国的青年有着近距离的交流。我相信,中国青年的未来,正是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因此,当时机逐渐成熟,我终于可以轻装前进,创办了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创新工场”,和中国青年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
我已经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再不去做,恐怕真的来不及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选择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大。随之对应的,是作出选择时需要的勇气越来越多。
我希望能够和他们在一起,让我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很好地帮助他们建立团队、孕育文化、提升领导力。我希望和他们在一起,让我所创立的“创新工场”提供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有资金、有时间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而我也愿意充当一个创业教练的角色,站在他们身边,告诉他们我所犯过的错误,让他们能够飞过一片时间的海洋,找到到达成功彼岸的路径。
这就是我的新选择。从一个资深职业经理人的角色里脱身,变成一个帮助年轻人的创业者,一个创业者身旁最长情的陪跑者。关于我所创立的公司创新工场,它也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我们的使命还包含了从无到有地创建、投入、孵化,不离不弃地指导、跟踪,一直到团队、项目、公司羽翼丰满,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我余生为之倾心倾力的事业。
这是我自己关于选择的故事。人的一生将会面临着无数的选择,每一步走出都会决定着“人生下一步”这个严肃的命题。它如此玄妙,又如此令人紧张。怎样才能拥有选择的智慧呢?我的答案就是,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向人生更远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因为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的人生之路,就在每一次的选择中。
讲到这,一定会有人疑问,这个故事似乎是在讲述,实现自我升级和超越离不开“跳槽”。诚然我的职业生涯经历过不同的公司,但现在,距离我创办创新工场已经过去12年,团队里也有很多同事自创办之初就加入,至今我们仍然奋斗在一起,为了帮助中国创业者而努力。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种选择,除了通过不同机构、企业的不同岗位实践与成长的人生经历,我们完全可以在同一公司里的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甚至相同岗位上让自己获得持久磨练与成长。这也是职业经历的一种选择。
其实,能够从许许多多的候选人中被选中,已经证明了你的能力,和你与这家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匹配程度。进入企业以后的努力学习与实践,更可以让你不断提升高度,对企业的愿景、战略、产品、业务、伙伴与客户都有深度的了解与把握。
在同一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或特大型的企业,内部细分领域、跨领域的不同角色、岗位真的是很多很多,无论是基础岗位、中层岗位还是管理岗位。每个岗位都有相同和不同的要求,转换到一个新岗位就是进入另一个新世界,有不同的挑战和困难,也有不一样的惊喜和意义。
在我曾经为之效力的微软公司,就有工作超过20年甚至更长久的员工,他们可能是从初级程序员、做到中级软件工程师、高级软件架构师、首席软件研发顾问,也可能从软件开发工程师、转到售前技术工程师、再到客户解决方案高级顾问,或者从技术岗位、到销售岗位、到部门经理、到地区负责人、到公司副总裁、总裁等等。在一个公司里,从第一份工作做起,一直做到退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成就,秀不完的满足。企业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员工,或者说具有这种奋斗精神的员工而更加精彩、更加成功,这样的员工们也因为企业的精彩与成功而喜悦、而自豪。
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智慧的人生选择,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企业,再大到一个国家,其实都需要这样的选择。
当然,在这个时间不算短的过程中,想让自己始终是企业中一个积极的个体,就要有主动意识,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此外,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有了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之后要通过演讲、展示、交流、论文等方式和同事、同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遇到更多的机会,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真正获得这些机会。
最后,还有一种非常有效的、职业发展经历过程中的阶段性措施,那就是暂时放下眼前过于忙碌又不再带给自己激情和成就感的工作,拿出专门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习与赋能,为了接下来更好地展翅飞翔,真正让自己从优秀走向卓越。
这样的持续学习时间可以是两年里的每个周末,或者每周中的两个晚上,也可以是一年中的全部时间。学习方式可以是去上一个商学院、一个专业学习班,一个企业训练营、一项实战培养计划、几门强化培训课程等等。用专门的时间,全面沉淀梳理过去,认真思考设想未来。
回到刚开始提到的问题,一生中可以完成多少次的角色转换与升级?是否次数越多越好?级别越高越好吗?我想答案应该是,不以次数论高低,不以级别称英雄。坚持追求梦想,谦虚努力学习,勇于面对挑战,主动提升进取,人生就可以美好,回首就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