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预立遗嘱:做好数字时代的人生安排

日期:04-05
年轻人数字时代遗嘱

来源:南方都市报

街谈

近日发布的《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过去9年,社会上对于“预立遗嘱”一事有了更为开放的心态,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68.59岁。年轻人群预立遗嘱的越来越多。截至去年底,“90后”立遗嘱总人数较上一年增长了80%。“9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表现出每年稳步上升的趋势,说明订立遗嘱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利”。

年轻人订立遗嘱的原因有很多。据统计,超过一半人会认为:“无法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如果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太遗憾。”尤其这两年,疫情、战争等事故消息,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为大众知晓,互联网的实时更新、信息即时处理,放大了人们的焦虑情绪,同时也让身处不确定时代的人们防风险意识升高。既然意外无可避免,人生总有遇到无法控制之事的概率,那么,还不如通过预立遗嘱等方式,尽量减少风险来临时的慌乱,减轻家人负担和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预立遗嘱者——尤其是年轻就立遗嘱——较其他人有着更强的忧患意识,以及勇于承担、对己对人负责的人生态度。

当然,每个年龄层的想法、阅历不同,在立遗嘱一事上也呈现出不同特点。例如,《白皮书》显示“90后”预立遗嘱的一个趋势,是遗嘱中财产类型也更趋多元化。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相比,“90后”“0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一个突出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想想这也很自然,“00”后是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以数字为工具和媒介生活、交流,对于他们来说是常态。只要想一想,你已经有多长时间没用过现金支付了,你就能明白,现在的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学习、聊天、游戏,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一件事。许多年轻人甚至无法想象,在网络之外,如何应付没有Wi-Fi和手机流量的日子。生活在网上、在网上找对象、把钱放在网上,与网络如此高强度粘合,如何处理虚拟空间的人生资产,自然会进入这一代人的考虑。

当我们说“人生资产”,实际上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老辈人离开,留下遗产遗物,房子存款是物质财富,老照片、家谱、信件是精神财富,但大体上,这些东西都有实体存在的形式。与此相比,新新人类要留点东西下来,反而更难——倘若离开,谁会关注你打更熬夜攒下来的游戏积分、辛辛苦苦交换来的游戏皮肤?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一位离世豆友,每次看到他生前整理的研究资料“豆列”,我都感到这是一笔巨大“遗产”——这样的整理工作需要大量心血甚至是不菲金钱。我不时在想,他活着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身后将这项工作托付给其他人管理?倘若有朝一日这笔遗产有真实的金钱回报,能否惠及他的家人?

当然,“90后”“00后”这代人总的来说还年轻,大部分人还没到需要思考死亡的时候。但遗嘱库里年轻人的“新动向”,让我们思考如何做好数字时代的人生安排,如何更好地保护人们的数字资产、数字隐私,并且在管理上,针对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制定方便数字财产之继承、延续的法律和规定。因为,这不仅事关人在世时的权利,更事关身后的尊严。

网络借贷平台乱象调查:浏览页面仅一天后便接到推销电话 新造车排位赛再生变 涨价暂未影响销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