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新老问题叠加,车主权益咋保障?

日期:03-18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

来源:工人日报

质量问题、虚假宣传等老问题占比较大;续航里程缩水、未按时交车等成新问题

汽车消费新老问题叠加,车主权益咋保障?

本报记者杨召奎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今天联合发布的《国内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汽车相关的消费投诉【进入黑猫投诉】也随之增多。其中,质量问题、虚假宣传等老问题占比较大;而续航里程缩水、未按时交车等成为新问题。

质量问题高居第一位

在2021年汽车消费维权舆情信息中,涉及质量问题占比90.48%,虚假宣传占5.47%,服务问题占3.39%,未按时交付占0.66%。其中,质量问题最为突出,高居第一位,其次是虚假宣传。在质量问题中,反映比较突出的有制动系统问题、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变速箱问题和发动机问题,制动系统问题占比高达44.9%,其他问题占比也均在10%以上。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报告》显示,2021年特斯拉深陷刹车失灵负面舆论之中,在全年维权舆情中有90.02%的舆情均指向了制动系统故障与刹车失灵。在新能源汽车国内主要品牌方面,3家造车新势力维权舆情要高于8家传统车企转型的新能源品牌,小鹏、理想、蔚来舆情占比均在15%以上。传统车企中以欧拉汽车占比最高,占比为10.66%;其次是比亚迪占比为8.56%;排名第三的是北汽新能源,占比为7.28%;长安新能源占比也超过5%。而广汽埃安系能源、吉利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五菱汽车新能源等均在5%以下。消费者吐槽的内容集中在续航里程缩水等方面。

例如,2021年9月,湖北消费者张先生投诉,称其花费20万元购买了某品牌新能源汽车,购买前4S店销售人员宣称充满电,续航能达到510公里,但张先生实际使用时的续航里程只有300公里。张先生认为4S店虚假宣传,投诉请求帮助。经当地消协调解,4S店为张先生更换了电池。

多方面原因致汽车消费问题突出

“汽车产品作为典型的大宗耐用商品,购买金额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占个人及家庭支出比例较大,购车服务与用车体验非常重要。部分厂家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刻意控制成本,造成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的驾驶感受,也给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隐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苏号朋说。

在苏号朋看来,汽车消费问题突出,原因在于,汽车属于复杂的工业产品,消费者投诉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电池续驶里程、刹车系统等方面。这些问题专业性很强,举证难度较大。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往往很难举证维权。

此外,部分车型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规范不够成熟。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行业规范性,都尚不成熟。有关政策也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一些技术指标、测试方式都还未形成共识。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获得有效的证据材料,给消费者维权带来较大困难。

“针对汽车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总体上有关汽车市场的法律体系是完整的,边界也是比较清晰的。关键还是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导致部分违法违规或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处理。”苏号朋说。

汽车厂商要提高责任和安全意识

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正式施行,有关汽车厂商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明确,有关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进一步加强。

《报告》建议,汽车厂商要提高责任和安全意识。汽车产品事关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生产厂家必须高度重视汽车产品质量问题,确保生产销售的汽车产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并向消费者有效提示注意事项和安全风险。新能源汽车厂家要如实告知消费者车辆实际续航里程、充电速度以及影响因素等信息,避免后期产生纠纷。汽车销售公司要诚信对待消费者,不强制捆绑销售,不做虚假宣传,诚实兑现承诺,杜绝以强凌弱、欺骗误导、违法收费。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汽车销售领域变相加价、隐性收费、强制搭售、虚假宣传、车辆安全等消费者反映突出问题的监管,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行为;引导、规范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推动电池技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本报北京3月17日电)

媒体:招聘岗位抽盲盒?醒醒吧! 庄荣文致《中国网信》发刊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