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轮融资后,估值70亿。
文|董柴玲编辑|谢康玉
来源:36氪-未来消费
在多轮融资中跑出来的和府捞面,在高速扩张的节奏下,如今离上市也更近了一步。
近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参股的和府捞面将赴境外上市。和府捞面是在2015年进入绝味食品的投资版图,后者持股16.92%。成立10年间,和府捞面共完成6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2021年7月,拿到8亿元E轮融资,股东包括CMC资本、众为资本和腾讯投资等,也由此刷新了面食赛道的融资纪录,估值达到70亿元。
产品的标准化和后端供应链能力,越来越多的在餐饮新品牌的口中听到。采取直营模式,计划开1000家门店,自建供应链需要巨额投入。这些高于同行的目标规划,让和府捞面的单次融资规模比其他新玩家,更上一个台阶。
在市场竞争和现金流压力下,多家餐饮头部品牌也在近期传出上市的消息,包括杨国福、西贝等。
在已经上市的餐饮企业中,日子也并不好过,其股价并非随着疫情好转而高涨。其中最具代表的海底捞,因“判断失误”宣布关店300家,目前市值蒸发超3500亿港元。不过海底捞向全国化扩张和搭建供应链的能力,仍然是行业样本。
处在受众广泛的餐饮行业,连锁率低,用规模换消费者认知度的机会还在。但走到IPO关口,薄弱的品牌体系显然撑不起一家上市公司。而餐饮行业前辈中,多品牌矩阵崩塌的例子比比皆是。
对靠一碗面做到几十亿估值的诸多新玩家而言,其品牌价值和成长性都有待长期验证。
门店目标1000家,目前不足400家
从和府捞面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司2012年成立,2013年在上海开出首家线下门店,随后在华东集中布局,算不上一家新的品牌。较早自建供应链,注重选址带来的客流量,和府捞面的目标是,在缺少品牌的中式面食赛道中,达到千店连锁。
疫情期间迎来多方资本入股,和府捞面将开店列为重点,并向二三线城市下沉。据“窄门数据”显示,目前和府捞面的门店总数达384家。
让消费者“在书房里捞面”,这是和府捞面在风格上,和其他面馆品牌走出差异化的一点。打造成书房式布局,定位中高端,也令其成为人们发布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探店对象。
在这些年餐饮行业涨价的大趋势下,可以看到,越来越多试图锁定消费力强、年轻化群体,并寻求更高附加价值的新品牌扎堆出现。包括和府捞面在内,在标准化和数字化方面,讲的也是对标麦肯巨头的故事。
本身面食的口味兼容性强,从研发团队的投入来看,和府捞面追求的是,把中式面条做成像西餐那样标准化,打造口味更加大众化和足够经典的爆款。以美味和养生为卖点,和府捞面销售多种汤面,还有拌面、拌饭和小食等共30多个SKU。
从定价来看,和府捞面的价格并不便宜。例如招牌的草本汤面系列,价格在30元上下。此前走红的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等几个兰州牛肉面新品牌,亦是走高价路线,但客单价水平不及和府捞面。
选址于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核心商圈,和府捞面的知名度在一线城市快速打开,由此也带来高昂的租金。此外叠加人力、设备和原料等成本,和府捞面的一碗面通常卖到20-40元,整体客单价达到45元。
门店数量增加,带动了营收增长。根据和府捞面此前提供的数据,全国店铺的平均营业额每月为55万元,每月坪效为4800元,人效为5.5万,处在行业头部水平。业绩方面,品牌多年的营收增速保持在50%以上。
在餐饮零售化的风口上,为了拓展到家消费场景,和府捞面在2020年上线了“和府商城”。包括主打面食和小吃在内,和府捞面已推出20多款零售产品。其天猫旗舰店显示,品牌销量最高的一款速食面组合装,折扣价149元,月销量超2万。这个成绩和“拉面说”等速食新品牌接近。
在创始人自述的品牌发展历程中,后端供应链和数字化的建设,是早于开店动作的。此前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在首家门店开出之前,品牌已投入到支撑1000家门店的供应链和中央工厂体系中。
在自建供应链上,和府捞面建成了一座1.5万平方米的中央工厂,负责从工厂到门店端的冷链配送。包括去年投产的面条生产基地,年产2万吨,可支撑1500家门店供应。在数字化方面,和府捞面自建包括供应链、运营、物流等在内的信息化体系,打通前中后台业务。
带着改良传统品类和连锁化的目标进场,在成本端投入过重,新品牌通常陷入盈利困局。在这点上,和府捞面同样如此。
此前和府捞面完成E轮融资时,绝味食品曾披露,和府捞面2020年营收为11.07亿元,净利润亏损2.15亿元。
直到2021年上半年,和府捞面的业绩扭亏为盈,上半年营收8.46亿元,净利润为1385万元。这意味着,和府捞面的营业成本得到优化。
面馆们的扩张焦虑
作为一家成立了10年的餐饮品牌,和府捞面的爆发实际是在近两年。最近两轮分别拿到4.5亿和近8亿元融资,以平均2天开一家店的速度,快速扩大门店网络。
在外界看来,新玩家在开店上都表现出十足的干劲。来看看各家制定的开店KPI:遇见小面计划到2021年底,增至约200家店;陈香贵估计未来3年达到600家;五爷拌面预计2021年末突破1000家;和府捞面预计到2021年底,门店总数达到450家。在早期规划中央工厂建设时,和府捞面的目标也是为1000家门店服务。
实现标准化之后进一步走向连锁化,可复制性变得更加关键。遇见小面创始人宋奇在接受36氪采访时曾表示,开店率是衡量餐饮品牌是否快速成长的重要指标,且至少要保有每年100%的增速。
现如今和府捞面不到400家门店,与当初提出的450家目标存在落差。本质上不开放加盟,以直营保证品控,对和府捞面这类品牌而言,开店这件事需要更加谨慎。此前部分餐饮品牌的人员管理、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口碑迅速下滑。
从第一家店到上市前的340多家门店,海底捞用了20多年时间。现如今新诞生的一众餐饮品牌,奔跑的速度远超过曾经的火锅王者。包括和府捞面,2021年的新增门店数,较2020年实现翻番增长。
在疫情后的融资风向中,餐饮板块成为一个热点。强现金流的属性,加上标准化程度提高,不少新品牌在数字化能力优于传统企业,让资本有了重估线下餐饮的机会。例如遇见小面新一轮融资估值为30亿元,三个多月时间估值翻了3倍。
本质上,随着疫情成为影响行业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尤其对非连锁化的餐厅冲击更大,线下餐饮需要一个良好的单店盈利模式,以及快速复制的能力,以提高抗风险能力。有着供应链优势和标准化输出能力的品牌,能够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
此时宣布IPO计划,和府捞面的品牌化和业务规模将受到关注。
从目前的品牌矩阵来看,和府捞面采取了多品牌策略,已推出子品牌“小面小酒”,增加风味小吃和酒水品类,将其作为第二曲线,计划开出50家。此外和府捞面也开出“烧菜坊”等概念店,但并未激起太大水花,仍然靠主品牌拉动。
疫情期间线下传统餐饮业态低迷,给了新品牌一个快速复制门店,并进驻购物中心的窗口期。
如今餐饮业基本恢复到原先的水平,从依赖商圈的自然流量获客,到消费者对其认知度提升,甚至为所在商圈引流,只有头部餐饮品牌能够实现。在千店和万店连锁的目标下,所有新玩家都需要品牌长时间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