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1月1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点名肯德基和泡泡玛特联合推出的“DIMOO联名款盲盒套餐”,称肯德基作为食品经营者,利用限量款盲盒销售手段,诱导并纵容消费者不理性超量购买食品套餐,有悖公序良俗和法律精神。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华青剑/摄
这不只是商业范畴的家务事
联名款潮玩,很叫人“上瘾”。尤其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走火入魔”的故事历来就很多。在中消协点名之前,此款“盲盒套餐”已经有跑偏的诸多迹象:比如为了集齐整套盲盒玩偶,有消费者甚至不惜一次性斥资超万元购买百份套餐;更有消费者为“求娃”而购买“代吃”服务,即为获得盲盒雇人代买代吃套餐……很显然,既然涉及食物浪费等底线问题,这就不只是商业范畴的家务事。
联名无罪,潮玩有理——那么,为什么肯德基和泡泡玛特的联姻被中消协点名批评?说到底,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商业逻辑也是有边界的。说得更直白一些,周瑜打黄盖的市场交易,也总要在公序良俗的规矩之内。因为钱虽然是你的,资源却是大家的。二是企业总要讲究社会责任的。挣钱纳税是一回事,价值导向是另一回事。比如餐饮企业如果一味用流量思维做生意、罔顾资源浪费的示范效应,这显然不是“好的市场经济”。
限量容易让人疯狂,而食品餐饮属于基础类刚需,在这个领域如果“算计到极致”,很容易出现买珠还椟类异化的消费行为。最终,是全社会的资源浪费为限量消费埋单。[详细]
盲盒消费不能盲目浪费
将食品与盲盒进行捆绑销售,商家利用消费者的赌博心理赚得盆满钵满,消费者“买椟还珠”只关注盲盒,不在乎食物浪费,如此行为实在有悖社会各界倡导的低碳环保、勤俭光盘的节约之风。[详细]
中消协已发声,批评肯德基利用限量款盲盒诱导并纵容消费者不理性超量购买食品套餐。同时,消费者舍得为兴趣花钱也没问题,但这种兴趣不应建立在物质浪费,尤其是食品浪费的基础上。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倡导节约粮食,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消费风尚。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明确要求餐饮服务经营者自觉抵制食品浪费,提示消费者适度消费,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消费者浪费;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额消费,造成食品浪费。肯德基在中国经营,应当学习中国的公序良俗,更应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详细]
以“火”为导向,没准是玩火
对大品牌而言,比起短期性的话题性与舆论热度,营销更该追求的,是长远的口碑,是将来的美誉度与推荐值转化。揆诸现实,盲盒火了固然是好事,但“火”绝非其终极诉求,如果只以短线化的“火”为导向,那没准是玩火。
值得一说的是,盲盒营销在诞生之初,主打消费者的收集癖与惊喜感,确实很容易让消费者“上瘾”,且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及复购率;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这还能激发用户转发“朋友圈”的分享欲,从而形成二次传播,使更多人参与其中。
但随着盲盒玩法被玩烂了——被引入脱单、游戏等各个领域,盲盒套路带来的新潮感已经在边际衰减,盲盒经济也在退潮。肯德基盲盒虽火,但其效益能否换来长久的复购效果,还得观察一番。说到底,品牌营销的确该围绕消费者展开,但更该聚焦的是消费者的底层心理,那就是产品服务的品质。盲盒营销当然可以玩,但它就像“酒”,小酌怡情,可别贪杯。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肯德基推出盲盒套餐并不奇怪,被点名批评也不奇怪。近年来,盲盒风越刮越劲,文具盲盒、宠物盲盒、脱单盲盒……盲盒玩法都被玩烂了,不断病态“破圈”,触碰社会公序良俗,甚至打法律擦边球。揆诸现实,盲盒固然新奇刺激,拿捏住了年轻人的好奇心,但它也不应是监管盲区,有必要划定边界、立好规矩,避免其“走火入魔”。